谢晶日以开郁通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2020-01-08 01:11李昊天谢晶日孙志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胃气反酸消食

李昊天 谢晶日 孙志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向流入食管的一种疾病,常伴有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40~60岁是我国人群GERD发病的高峰年龄[1]。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组胺2(histamine 2,H2)受体拮抗剂等,但是30%~50%的患者治疗后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其中难治性GERD占较大比例[2]。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GERD归类为“吞酸”“吐酸”“嘈杂”“食管瘅”等范畴。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学术造诣匪浅,临床屡起沉疴。谢师主张从肝脾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对于GERD主张以“开郁通腑”之法治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其开郁通腑法治疗GERD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开郁通腑法理论基础

1.1 无郁不成酸,气郁为首重 谢师研习古籍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郁”相关[3]。郁证,最早见于《素问》中的“木郁达之……水郁折之”,即木、火、土、金、水“五郁论”。后世朱丹溪又提出气、血、痰、火、湿、食六种郁证。《丹溪心法》云:“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4]如果气循其经,血行其道,则气血冲和,人体处于正常状态。谢师受到朱丹溪的影响,认为“郁”是一种病邪滞留的状态,诚如《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所载,“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5],而且亦有气、血、痰、火、湿、食六种郁证。因郁证致使气机升降失于常度,脾胃受邪,胃气上逆,而发为反酸,因此提出“无郁不成酸”。谢师临证时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发病与情志因素相关。有研究报道,GERD发病常合并焦虑、抑郁[6]。正如《中医临证备要·吞酸》云:“胃中泛酸,嘈杂有烧灼感,多因于肝气犯胃。”[7]谢师认为GERD的发病,以气郁为始,尤其是肝气郁滞,甚至伴随整个病程,而且会由气郁衍生出其他病邪。如气机郁滞,肝木克脾,致脾胃运化水谷失常,宿食停滞,湿浊内生;或因气为血之帅,气运不利,致血运不畅,瘀血滞郁;或气郁、痰湿、宿食停滞日久,郁而化生热邪。《医学入门·郁》云:“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成热,热郁则成痰,痰郁则血不行,血郁则食不消,而成癥痞,六者皆相因为病。”[8]诸多郁滞,停聚中焦,胃气当降不降,则发为此病。

1.2 腑气不通畅,气机失于常 谢师认为,腑气通畅,气机调和,人才会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胃肠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运化水谷,“实而不能满”,更是强调六腑受盛化物而不贮藏的特点。谢师认为腑以中空、通畅的状态为健康有益的状态,即六腑以通为用,正如《类证治裁》所指出的“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补”[9]。GERD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10],谢师在治疗GERD时,不仅注重胃腑,还注重大肠、膀胱的腑气畅通与否。《素问·五藏别论篇》中言:“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胃肠之间,应该配合有序,若大肠传导失利,则影响胃气不得顺降;若饮食不节,食积胃腑,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则衍生湿邪,食积亦化为湿,湿浊停滞,则阻碍脾胃升降。谢师治以通利膀胱,使湿邪从小便除,胃腑、大肠顺畅无阻,湿邪不存,腑气畅通,胃气得降而无酸可泛。

2 开郁通腑,辨证施治

谢师强调,诸郁停滞与腑气不通二者互为因果,或是因为诸般郁滞而致使脏腑功能降低,故出现腑气不畅的征象;或是因为腑气不通,导致脏腑气机不畅,形成气郁,进而导致诸般郁邪停滞。诸郁停滞和腑气不通是GERD的两个主要病因,在治疗时应该两者兼顾,开散郁结与通畅腑气相互配合,故谢师提出开郁通腑法治疗GERD。

2.1 调畅气机,开郁止酸 GERD的病位在胃,与脾脏、大肠、肝脏相关。谢师提出无郁不成酸,认为诸般郁滞,气郁为首要,因为气郁会进一步导致其他郁滞的发生,所以在治疗时以治气为首重,畅达气机为基础。肝主疏泄,调节气机畅达,促进脾胃的运化。若因情志失于调摄,致使郁气滞留,肝气不畅,调节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形成吐酸。谢师在治疗时,多用越鞠丸合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以疏肝解郁、降逆制酸。若病程日久,气郁化火,此属怒动肝火,逆于中焦,治以黄连、吴茱萸,取义左金丸,配合柴胡、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之品,治疗主因肝郁化火、侵犯中土而形成的反酸。

肝辅助脾胃,促进水谷的消化,如《血证论》曰:“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11]若肝气失调,进而容易导致脾胃消化水谷不利;或者因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最终使食物停聚中焦,水谷难下,胃排空时间延长,就会形成GERD。谢师称:“饮食积滞而反酸,此为食郁也。”临证时多以保和丸加减治疗,以麦芽、山楂、神曲辅助运化、消食化积。对于肝郁较重的患者,加大麦芽的用量,既可以健胃消食,又有一定的疏肝解郁功效。

脾土主运化,肝木主疏泄,若肝气不行,乘克脾土,水液代谢失常,饮食消化不利,郁滞中焦,则酿成痰湿之邪。针对湿郁,谢师以紫苏、半夏、茯苓、厚朴,取义半夏厚朴汤来治疗。方中紫苏有下气消痰、行气宽中的功效,可以“降冲逆而驱浊,消凝滞而散结”[12]909;半夏降逆化湿、消痰涎、开脾胃、止呕吐,两药合用可以理气郁、燥湿邪,配合茯苓祛除痰饮,四药合用则解郁化痰利湿以止酸。

气郁、食郁、湿郁病程日久,郁而化热,对此谢师使用左金丸佐以川楝子、金钱草、郁金等,清热利湿、行气疏肝。若年老体虚的病患,有瘀血症状者,因其久病必瘀,病入血分,则使用三棱、莪术破血化瘀行气。

2.2 通腑降逆以制酸 谢师在治疗GERD时,注重通腑之法的使用。所谓六腑以通为用,就是六腑以通降为顺,六腑通降方可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六腑之中,谢师注重通降胃气、通畅大肠、通利膀胱。

谢师认为饮食过饱、饮食积滞,或运化失调、食郁中焦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现代研究也显示,胃潴留、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可诱发GERD[13]。基于此,谢师提出通降胃气之法,其法主要是通过消食以通腑、降气以制酸,运用焦三仙联合鸡内金、陈皮,健脾强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积滞、食谷难消、中焦运化失利的患者。鸡内金取自鸡的砂囊内壁,可以消食磨胃、宽中健脾。谢师指出,鸡内金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定强健脾胃的功效,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脾胃的患者。莱菔子降气消食除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其“顺气开郁,消胀除满”[14],适用于胃部胀满、食而即饱的患者。豆蔻、砂仁化湿开胃,适用于湿气重、食停脾胃的患者。谢师根据患者兼证不同,灵活运用,达到健胃消食、通降胃气的功效。

《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功能正常,则肠腑通畅。脾胃为中土,全身气机、水谷代谢的升降枢纽,脾升清而胃降浊,由此清阳由上窍而出,浊阴从下窍而走。胃气所降之浊进入肠腑,故大肠之腑气机通畅与否,也影响着胃气的顺逆,故谢师在治疗时,也注重通畅大肠,由此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此法适用于大肠传导不畅而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的患者。大便干燥者,治以火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兼见里热的患者,佐加大黄;兼阴津亏虚的患者,佐加玄参、麦冬、生地黄,即增液汤,以增水行舟,除去大肠腑中燥屎;若排便困难而大便不干者,治以枳实、槟榔,下气消积;老年病患兼腰膝酸软者,佐加牛膝、山药;年老气虚而不便者,重用白术,佐纳枳实、茯苓,以健脾益气。

通利小便,目的是调节机体水液代谢。《素问·灵兰秘典论》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故通小便即通调膀胱之腑。谢师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部分GERD的患者有脾胃虚弱或湿阻中焦的征象,这是因为脾胃运化失调则痰湿内生,湿浊困阻又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脾胃虚弱与痰饮湿浊相互作用,影响气机升降而发病,故治以通利小便以削减体内湿浊水液,减轻脾胃负担,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药用茯苓、白术、泽泻,茯苓气味甘平,入脾、胃、肾、膀胱经,可以“利水燥土,泻饮消痰……最豁郁满”[12]915,利除水气而不伤正,是治疗脾虚水湿的要药。茯苓得白术,可以健运脾气、利除水气;茯苓配泽泻,可以增强利湿之功。

3 病案举隅

患者贾某,男,38岁,2018年11月21日初诊。主诉:反酸、烧心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烧心、反酸、呃逆,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可缓解,停药后常常复发,分别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B级,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不佳。今为求中医治疗,特前来谢师门诊就诊。刻下:烧心,反酸,呃逆,纳少,食欲欠佳,寐可,大便成形,日1次,口气重,乏力。舌淡红,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无力。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吞酸(肝郁脾虚兼湿热证)。治法:疏肝健脾,清热利湿。处方:煅海螵蛸10g,煅瓦愣子10g,煅石决明10g,柴胡10g,焦术15g,香橼15g,紫苏15g,佛手15g,白蔻仁15g,厚朴15g,枳壳15g,黄芪20g,太子参10g,神曲10g,陈皮10g,内金10g。共1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018年12月5日二诊。烧心,反酸有所缓解。纳少,食欲差较前有所缓解,寐可,大便成形,日1次,晨起口苦,口气重,体力较前改善。舌淡紫暗,苔稍黄腻,脉沉滑无力。予前方,加三棱、莪术各10g。

2018年12月19日三诊。偶有烧心,反酸。纳寐可,二便调,晨起口苦减轻,口气重,体力正常。查体见舌质淡紫,苔薄微黄,脉沉滑。予前方减黄芪、太子参,加藿香、佩兰各10g。

2019年1月2日四诊。无反酸、烧心,纳寐可,二便调,偶有口苦,精神体力俱佳。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继续予前方加减调治。

2019年5月6日,患者复查胃镜显示:正常食管黏膜像。

按语:患者以“烧心、反酸10年”为主诉,其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病理因素有气滞、脾虚、湿浊、郁热、瘀血。谢师治以开郁通腑,辅以降逆抑酸,辨病与辨证论治并用,以柴胡、佛手疏肝和胃、开散气郁,白术、紫苏健脾宽中祛湿,厚朴、枳壳通降胃气、下气消积,陈皮、内金等消积化滞,既能达到健脾消食、祛除积滞的疗效,又能防止脾胃运化不良而内生湿浊之邪,辅以三棱、莪术破血行滞,消除血中之郁。谢师治疗时常以煅海螵蛸、煅瓦楞子、煅石决明组成降逆抑酸药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反酸、烧心的症状。煅海螵蛸,其味咸,涩,微温,可以制酸止痛、收敛止血、收湿敛疮、固精止带。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煅海螵蛸具有中和胃酸、保护黏膜、抗溃疡的作用[15]。瓦楞子煅用可制酸止痛,而且煅瓦楞子较生品中的钙盐更多,更适用于制酸[16]。煅石决明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以降逆平冲。谢师从古籍和临床实践中得出,以上三味为贝类药物,其性重沉,能起到很好的降逆抑酸功效。全方药用方向明确,针对气、湿、食、血之郁滞邪气,各有所攻,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4 结语

GERD已经成为现在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使用抑酸药物或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是难以根治,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祖国医学治疗GERD,通过辨证论治,能够达到很好的个体化治疗效果。谢师认为气、血、痰、火、湿、食之郁滞和腑气不畅是导致GERD的主要病因,其中腑气不畅与胃腑、大肠、膀胱三者尤为相关,故提出调畅气机、开郁止酸和通腑降逆以制酸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运用时,开郁之法,首重理气,并兼顾痰饮、水湿、瘀血等其他病邪;通畅腑气,主要以通降胃气、通畅大肠、通利膀胱为主,灵活辨治而不拘泥于套路。谢师凭借多年的经验,临证治疗GRED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胃气反酸消食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消食药膳方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我家秘方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