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与实现路径

2020-01-08 02:30周双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伦理

周双娥

论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与实现路径

周双娥

(湖南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武陵山片区具有特殊性:居民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因长期封闭而视野不开阔;乡村治理有序性不强,传统文化的固执性较坚韧;民族众多且民俗文化多样,接受外来文明较为迟滞。当下,该地区乡村伦理建设实效不明显。从根本上说,乡村伦理教育就是实施于乡村的德育,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路径,是检验村民素质和乡村素质的重要抓手。为了推动其乡村伦理建设,同步新时代发展,建立乡村伦理教育机制,我们必须追求乡村伦理教育的实效性。

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实现路径

促进乡村伦理教育是为了建立乡村伦理新秩序,并完善社会秩序。因此,在乡村伦理教育实施中,提升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和找到实现途径,以成为促进乡村伦理发展的重要支持。

一 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的问题表现

武陵山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典型区域,包含71个县,3600多万人口,40多个民族,数百姓氏,平均3-4人一户。经济、教育、交通等制约了片区发展,造成家庭伦理教育不深入,乡村公共伦理教育目标不明晰,并使得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无法实现。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集中在亟待解决的经济发展和义务教育发展,乡村伦理教育因而重视不够,与之相关的问题因此而凸显。

(一)缺乏对家庭伦理的深刻把握

1.对优秀家庭伦理典范重视不够。家庭伦理是最基础的道德,也是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纽带,注重家庭伦理更多的是关注优秀家庭的示范教育作用,而推行家庭伦理的示范,乡村伦理教育承担起了该任务。毛泽东、习近平等领导者的良好家风证明,家庭伦理的优劣是检验家庭关系健康与否的标志。一个家庭伦理混乱,家庭关系不和谐、不稳定、不平静,互相猜忌,互不信任,没有安全和归宿感,家庭也就完结了。因此,建设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乡村家庭伦理紧密关联。

当下,在我国乡村,家庭依然是伦理关系胶合度最高的地方。影响当代乡村家庭伦理的主要原因是乡村家庭财富重心和话语权转移;社会道德调控力量弱化;部分村民自身道德素质不高等。许多研究者阐释了乡村婚姻家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为根本来源还是夫妻关系被简单视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而没有意识到夫妻关系还包含有文化和道德传递。但是,仅从理论上分析家庭伦理内部结构及其问题,忽视整体性的乡村伦理教育在乡村发挥的重要作用,忽视好的教育实效对家庭伦理的促进,必将产生乡村伦理保守、障碍等诸多问题。

2.一定程度忽略了与家庭文化的密切关联。武陵山片区家庭伦理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固化追求。普适性的乡村伦理教育一时无法全面渗透于传统文化中,因此教育实效难以彰显。现代文明的侵入,让家庭及其文化发生新变:一是家庭关系趋向陌生化,亲情不浓。家庭底子薄、文化不高、没有技术、家庭内生力量差,对投资和外去务工都有畏惧感,严重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内部冲突经常发生。夫妻冲突、父母与子女冲突等等,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尖锐。二是家庭婚姻关系不稳固,婚姻有时崩溃于家庭暴力等。我们对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桠乡、常德市石门县三圣乡、宜昌市鹤峰县走马镇等五个乡镇进行过调研,调研结果让人吃惊。每个村三十五岁及以上的男女青年未婚者平均达60个左右;离婚率在3%左右,虽然比率低于发达地区和城市,但夫妻中的女方属于外地的,婚姻基本都不稳定,且孩子一般都留在男方家庭;夫妻情感融洽度低于发达地区,因求全责备者多,双方为本地人结婚的,维系纽带为孩子成长和长辈赡养。三是家庭孝德文化整体被割裂。孝顺老人,在很多家庭中,因为经济活动的频繁与压力,一些子女也以挣钱挤不出时间为由,而对上一辈缺乏必要的尊重与关爱。种种变化决定了乡村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的相互抵抗,家庭内部的变化必然成为主体。该地区孝德文化、婚姻文化等的新变也就决定了乡村伦理教育实施的艰难,应有效果无法实现的可能。

3.忽略乡村公共伦理体系建构的作用。根本上说,忽略乡村公共伦理体系建构的作用,就是忽略农村社会伦理是乡村伦理的部分。同样,也就造成乡村伦理教育其教育目的无法实现,因为乡村伦理教育必须依托整个乡村社会并引导乡民。目前,乡村的伦理组织还相对缺乏,造成农村道德建设中的动力不足,职责不明,甚至形式单一。党和国家十分关注乡村伦理建设,但是我们需要扎根乡村的伦理建设者和伦理知识解读者。在乡村伦理教育中,重视了“乡贤”等的个体作用,但是忽略了乡村公共伦理对其教育社会化的影响。

(二)存在忽略乡村伦理和谐能力弱的生理缺陷

乡村伦理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未能密切关注该地区经济文化和谐力弱的缺陷。乡村伦理因为传统和对外接触原因,抵触情绪,观望态度,使得自然、乡规民约、政治话语、乡村空间设计,推动缓慢。同样,乡村伦理教育以乡村家庭伦理和乡村公共教育为基础,各级政府、管理者、民众的重视链条只要脱节就会产生问题。现代乡村家庭伦理建设不仅关系家庭和谐与个体幸福,更关乎整个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国乡村伦理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厘清了其存在的问题。

二 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一)原因一:经济文化落后,教育动力不足

武陵山片区基本为山区农村,乡村伦理教育差异很大,产生的实效不够。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以分属不同省的四个县中的一个乡、三个村为调查与分析对象。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所属桃源乡农业人口9千6百多。该乡有三多:残疾人多(583人)、单生汉多、五保户多(274户),另有六难: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找钱难、吃饭难。从“三多和六难”可以看出经济、婚姻等都是难题,未婚人口比例大,乡村伦理教育的难度也大。

湖南省石门县太平镇周家冲村,290余户,860多人,离婚家庭近20户,30岁以上未婚近40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家庭规模由大变小,独生子女成为两代人聚焦的中心。但是未婚率和离婚率却相对较高,原因是落后的经济严重制约了婚姻追求。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大沟村255户,800余人,劳动力近500人。由于交通不便利,劳动力周转到发达的地区即不愿意回归,女嫁他乡,男上他乡。家庭伦理教育依靠老一辈的引导,甚至包括隔代教育。随着打工者增多,婚姻危机加剧,离婚、家庭暴力等发生率逐年增多。乡村伦理教育被经济和文化水平不高所制约。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里仁镇老鹰村农业人口511户,2008人。该区民族比较复杂,生活和民俗习惯差异明显,因此,乡村伦理教育中的家庭伦理教育和公共伦理教育只能以民族分成块状进行,教育难度大。

上述调研虽然比较单薄,但从几个点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它们可以连接为一条线。也就是说,在四个省区包含的武陵山特困区,任意选择一点,会发现彼此的共同点。那就是,因为交通障碍、文明渗透的断续、经济基础的薄弱、教育的落后等等,乡村伦理的教育主要依赖传统伦理自身运行与修复,而带有国家政治、国家安全意识、集体主义意识等的集体化教育也就滞后了。乡村两级管理部门,干部人手不够;成年人外出打工,家庭成员长时期不集中,家庭教育集中在老人和小孩身上,缺位了中间的主力军——成年人。因此,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过去的乡村伦理教育单一、片段、肤浅,没有达到伦理成长和国家规定的实效,形成必须补课的现象。

(二)原因二:政治意识不强,制度作用发挥不够

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有好的设计。武陵山片区由于乡村伦理缺乏良好培育基础,教育滞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不够。改革开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带给了乡村巨大变化。农民收入增多了,教育意识增强了,贫困地区的人们,追求经济条件改变成为夙愿,他们基本纠结在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里。至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置于宣传栏里,以及干部的嘴里,没有在教育中让农民通俗地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深入内心,人则很肤浅,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就会缠绕在他们的内心。因此,为钱而家庭矛盾产生,为钱而不愿意赡养老人,为钱而轻视子女教育,为钱而疏远邻里关系,为钱而走上犯罪道路,都是教育不力引发。

2.奖善惩恶等制度实施不到位。从离婚和未婚看,婚姻家庭不稳定,已经遍及农村。对婚姻的态度也在农村显现得非常突出。离婚原因很多,最集中的还是女方嫌弃男方家里穷、打工成婚没有感情基础、夫妻地域文化差异大、父母教育引导不够、家庭暴力、吸毒等等。再就是对婚姻不严肃,未婚即同居或者怀孕,一旦不合适,离婚速度也快。而且,没有对优秀的、典型的、模范的、英雄的、平凡的人的及时奖励与宣传,也就少了乡村伦理正面教育的环节。同样,没有对不孝顺、不忠诚、不善良等进行处罚,也就产生了欺善怕恶的恶果,也就损害了正能量。

3.涉及家庭与孝德的制度不完善。乡村基层组织主要任务集中放在村庄建设、脱贫和国家政策宣传,较少强调家庭婚姻教育,较少婚前诸多问题引导,较少进行系统孝德宣传。很多村庄没有伦理委员会、家庭调解委员会、文化宣传队等等,没有家庭管理规定、乡村治理方略等,更没有为之而建立基本的制度,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方法为随机应对。因此,及时宣讲和实施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建立适合本村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有必要。实际上,不完善的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等服务体系,体现了制度在服务体系中发挥乏力,是制度不完善所致,是伦理教育实施的障碍。

4.村规民约制度的宣讲不力。村规民约写在宣传栏里,播在大喇叭里,没有让每家每户每人熟知,更没有深入人心,让人认为仅仅讲讲形式。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制度,那就是村民必须遵守的制度。目前,传统陋习在农村还很盛行,庙宇、道观修得很多,天主教等在农村也有市场,其实,那是在挤占社会主义教育的阵地,在分化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家族祠堂,培育种姓团体;坑蒙拐骗,信誉度低;不讲文明,言行粗鄙;等等;都是乡村伦理教育不力的结局。

三 提高实效:乡村伦理教育的实现路径

当下要积极构建当代适应乡村振兴目标的“人心工程”,重建农村社会信仰与信任体系,这些必须依赖乡村伦理教育在良好的实现路径上推进。

(一)宣讲相关政策,因势进行引导

本质上,乡村伦理教育就是乡村德育,必须将伦理教化与村民生活伦理结合起来。因此,从教化角度来说,必须在乡村阐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必须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和系统地阐释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树立英雄模范,宣讲英雄故事和中国故事,宣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一切需要宣讲得浅显易懂。政策的宣讲,必须要有知识和有头脑的讲解者,也就是讲解者必须了解乡村,认识乡村,热爱乡村。政策宣讲要切合农村实际,要切合家庭实际,要切合个人实际。这就要求既要有专家讲解,也要有官员讲解,更需要基层干部和新乡贤讲解。把政策条文和民间语言、乡村故事结合在一起。同时,政府必须打造政策实施的实验典范,作为可复制样板推介。

(二)扶持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齐管

乡村伦理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农民在接受教育上有许多盲点,各级政府一定要确保基层教育的落实。据调查看,过去基层关于独生子女生育引导深入人心,突破底线的人极少;包产到户、土地权利等也宣传极其到位,行使权力也合乎规范;乡村组合并与学校撤并等的宣传基本到位;法律意识也逐步明晰,有事上法庭;等等。但上述内容都是可观可感,国家执行要求极严的政策。但是,一些需要长期执行与坚守的政策,比如村规民约、婚姻道德、教育责任、忠孝礼信、邻里关系等属于柔性的问题,强力推进不够。

(三)乡村治理下沉,传统现代共赢

这里讨论的是非常严肃且十分实际的问题。乡村治理不能流于形式和口号,必须落在实处。乡村治理下沉,就是培养一批实干的基层干部,建立稳定的制度。乡村要建立乡、村、组、家庭四级管理制度,责任明晰,以道德教育为主线,追求伦理教育的实际效果。过去乡村伦理纠纷依靠自然法则,或由家庭和家族、乡村名流,以及德高望重的各级离退干部来解决,局部而片面,常常因规章制度不明晰,问题只能解决一时。因此,把传统道德文明与现代文明一起输入乡村,让农民享受伦理教育的红利。

(四)家风家政教育,道德伦理并行

习近平认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1]实际上,强调了家风、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乡村德育的凝聚、约束、引导、激励等作用,用以和谐社会。为此,要开设家庭教育班,将家庭管理、家庭成员关系,也讲社会责任与担当;还要进行模范家庭宣讲与示范,加大典型在农村影响的深入度。

总之,家庭伦理教育的目的是要风清气正与和谐的乡村效果。同样,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的拷量来自于该片区的实际,来自于党和政府对该片区农民发展的要求,来自于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认识。

[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

G40-059.1

A

1673-2219(2020)04-0073-03

2020-06-1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以来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6YBX01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视域下湘西北乡村伦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K066)阶段性成果。

周双娥(1966-),女,湖南桃源人,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伦理与学校德育。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诗二首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