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览胜”教学案例

2020-01-08 11:51
科学咨询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意图旋律音乐

赵 楠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聆听学习了国内外众多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授课教师选择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中的相关内容,以教唱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和欣赏以芬兰民歌改编的《在森林和原野》为主线。授课教师运用聆听、歌唱、合作、小乐器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型、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整体感知船歌的风格,辨别演唱和演奏形式的异同,并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以学测评的模式,在教中学,在测中学,同时,感知欧洲当地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在聆听、演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认识意大利船歌的基本知识。

3.教师教学生用排箫吹奏《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旋律伴奏。

4.教师教学生辨别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利用排箫为一声部伴奏。

2.能准确辨别出演唱形式及演奏形式、船歌、大小调。

(三)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的主旋律声部。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作品的赏析,分辨演唱及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辨歌曲,展示地图

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聆听作品,结合地图,找出相对应的国家。

问题2: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版本的《桑塔露琪亚》。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聆听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用地图导入国家,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再运用视频介绍导入——意大利。

2.播放介绍意大利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音乐及文化。

(二)教唱《桑塔露琪亚》(出示课题)

1.初步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随乐打拍子,初步感知船歌摇曳的特点。

2.节奏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拍击预设节奏型,使学生在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拍出重音,初步感知作品情绪。

3.分析节拍及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情绪,为下面划分段落做情绪上的铺垫。

4.作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船歌”的特点。

5.进一步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分乐段对比A段与B段的情绪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曲谱上旋律线的走向。

6.介绍并听辨大小调

设计意图:自上而下地进行知识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聆听,以作品的情绪对比为主线,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然后,教师演奏《青春舞曲》(旋律高八度、低八度慢速弹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感受辨别“西洋大小调”。

7.母音模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指挥手势,边用母音模唱旋律,为接下来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8.填词演唱

设计意图:将情绪融入歌词,让学生自学演唱歌曲主旋律。

9.加入排箫,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请排箫社团的学生吹奏旋律中的骨干音,其余学生带歌词演唱主旋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多声部音乐的和谐。

10.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利用测评,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在森林和原野》的导入做准备。

(三)欣赏《在森林和原野》

1.初听作品(四重奏片段)

设计意图:介绍作品背景,进行导入,并让学生了解有关弦乐四重奏、弦乐器、室内乐的相关知识;以学唱作品为评测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歌曲的演奏形式。

2.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辨别出小提琴独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合奏。

(四)总结

1.梳理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相关重难点,带领学生再次强化记忆。

2.结语

设计意图:利用语言结束课程。

四、教学反思

在准备本节公开课的过程中,基于“艺术测评”的背景,授课教师思考了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授课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一直以测评为有效手段,服务于教学本身。不论是课前情境的导入,还是课中的所有评价测试,教师的安排都是在翻看了苏教版七年级、八年级四册音乐书后,结合本单元授课内容有机选择并不断整合的结果。这些作品多为艺术测评中的一级演唱曲目或一级欣赏曲目。在最终的艺术测评中,音乐教师本身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演唱形式、演奏形式、作品国家、作品体裁、曲作者等。授课教师在本节公开课中以测评为切入点和线索,贯穿整节课,着眼于归纳、梳理整个三年的音乐知识,带领学生统一复习已学知识,并为未学知识先行做好铺垫。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发现,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点,使其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在学唱《桑塔露琪亚》的环节,授课教师在尊重学生听觉的基础上,以聆听、欣赏为主,尝试让学生通过听辨,感知作品情绪的变化。随后,通过旋律线的对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更直接、更科学地带给学生全新的音乐体验。最后,在欣赏《在森林和原野》时,教师也以测评为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授课教师以学为测,以测用学,紧密围绕测评要求,努力将每个知识点都归纳、梳理好,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引入校本课程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让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音乐课程本身,是授课教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排箫是本校的校本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社团排练,该课程也可以让排箫社团的学生发挥作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排练作品也并非音乐教材中的,教师发现,排箫社团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每周社团课上的排箫学习及社团展示。在本节公开课教唱《桑塔露琪亚》时,授课教师尝试用排箫抓取主旋律声部中的骨干音,让排箫社团的学生练习吹奏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主旋律伴奏,给予排箫社团的学生一个除正常社团排练之外的自我展示机会。在实践中融入校本课程,可以使原本相对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在上课时,学生在这一环节兴趣盎然。师生配合,达到了共赢。

综上所述,授课教师认为,运用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梳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聆听、歌唱的角度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考点。这远比在课堂上罗列单一的知识点更加科学、有效。授课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在艺术测评的背景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学以致用。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在努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学手段,构建了学生正确的审美导向。

猜你喜欢
意图旋律音乐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燕山秋意图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