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地制宜理念的农村幼儿园环境建设策略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精神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崇左 532200)

幼儿园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环境建设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融合。其中物质环境是包括建筑环境和其他一切有型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包含人际关系、幼儿园教育理念等精神范畴。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无时无刻不在跟环境接触和互动,幼儿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年纪小、心理发育不成熟,不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和甄别能力,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环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热情和谐舒适的氛围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不足等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幼儿园环境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1 幼儿园环境建设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拓展发散的思维

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跟环境接触和交流互动,因此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好的农村环境建设对幼儿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够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影响其思考问题的方式,还能够让孩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够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智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孩子在环境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能够融会贯通,对知识既具备感性认识又具备理性认识,从而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1.2 培养丰富的情感

具有艺术美感和充满童真童趣环境的幼儿园能够让时时刻刻受到美好氛围的熏陶,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学会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学习之余能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孩子在劳动的时候还学习了很多的动物和植物相关的知识,逐渐培养孩子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另外,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有机会充分交流探讨、分享合作,从而养成一个情感丰富、心性良好,高品质的人。

1.3 激励主动的行为

幼儿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往往会给机会让孩子也参与其中,让孩子能够亲手实践,为孩子提供实践创造的平台。幼儿教师积极引导孩子利用常见常用的材料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设计完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用废纸盒制作汽车等等,充分调动孩子动手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散发思维。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具有真实和充满自豪感的学习体验,丰富生活经验。教师将孩子完成的作品用用来装饰班级环境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断激发他们爱动手、爱思考、爱创造的积极性。

2 农村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物质环境建设,忽略精神环境建设

幼儿园环境建设既包括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物质环境是静态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如建筑形态、游乐设施、装饰材料、装饰植物等自然景观等。精神环境是无形的,是指各种关系和理念氛围,如幼儿园教育理念、幼儿园氛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长和教师关系等。由于农村地区幼儿园大部分是私立性质的,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师资水平较低,部分的幼儿教师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对环境建设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认识不足,导致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存在重物质环境建设轻精神环境建设的现象。目前很多幼儿园都是加大投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硬件建设,对精神环境建设则没有抓到位。

2.2 忽视幼儿建设幼儿园环境的主体地位

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的核心是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孩子的主体性对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孩子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体,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应体现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其主体地位只要表现为两方面,分别是幼儿园环境建设要给予孩子参与建设的机会和孩子要与环境产生两性互动。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认识不足,教育理念不先进等原因,很多幼儿园环境建设的主体仍是幼儿教师,而且创建的环境也没有与孩子产生友好互动,导致幼儿园环境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育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产生正面的影响。

2.3 幼儿园环境建设以视觉感官为主,忽视实践活动

对于人来说,收集信息的感觉器官越多,信息越丰富全面,对事物的理解则更则准确深刻。对于孩子来说,身体、心理和智力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经验又不足,因此如果调动越多的感官器官来收集信息,对孩子的认知理解更有利。幼儿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功能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的。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幼儿园环境经营者和教师的知识水平较低,经验缺乏等原因,很多幼儿园建设的幼儿园环境主要以视觉观看为主,缺乏让幼儿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和可操作的活动形式。这种让幼儿以单一感觉器官获得信息渠道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但不利于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进一步完善农村幼儿园环境建设的措施

3.1 平衡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的关系

在幼儿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幼儿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通过互联手段多了解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环境建设的含义和本质。除了加强物质环境建设外,更应该重视建设具有自由平等、轻松越快、充满自信、具有支持鼓励作用的良好精神环境,让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与环境友好互动,让环境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孩子的功能,让孩子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3.2 建设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幼儿园环境

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孩子和环境发生可持续的两性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农村地区孩子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视野较窄,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农村幼儿园和教师在建设幼儿园环境时要多向城市地区请教和学习,建设具有多种感官刺激参与的环境,除了视觉外,还要包括听觉、除觉等,这样的环境既让孩子有更好的体验,又尊重了不同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极具包容性。此外,多种感管刺激能够将更多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系统,激活更多的皮层,从而逐渐提高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3.3 在幼儿园建设中要保持孩子的主体性

农村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建设时要认识到环境教育不单单是孩子与创设好的环境发生互动,还包括孩子参与环境建设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建设,培养孩子参与环境建设的意识,让孩子能够享受和使用其主体性的权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和引导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在孩子参与建设完环境后,教师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如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热爱思考、团结互助、合作共享的品质,慢慢培养其主体性。

4 结论

幼儿园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二者关系要平衡,这样的环境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智力、情感、行为、兴趣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由于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落后和人才缺乏,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建设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幼儿园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改进,让环境教育能够切实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农村环境优良,空气流通好,没有过多的喧哗雅市,更能让幼儿有多的机会融入到环境中,与大自然环境更亲近,更能培养好幼儿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因地处农村,所以更是为了幼儿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教师更要学会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开展探索、实践、自主创作的自由活动,从而满足农村幼儿的教育需求。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拿出精神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