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之思考与对策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班级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 230061)

按照三全育人的理念,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管理育人的的功能和作用,而决不能只管上课,不管学生上课是否听课,更不管上课时在干什么,所以为了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精心教学,更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首先要厘清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理论指导下探讨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管理,进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思政课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和探讨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这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好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有利于班级管理,不好的教学方式或手段则不利于班级管理,简而言之,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管理,甚至达到无需课堂管理而课堂秩序井然的境界,这可以说是课堂管理的“化境”,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一般说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会差的;而不好的课堂教学则不利于班级课堂管理甚至有可能出现学生因为讨厌某位老师的教学而讨厌这门课的现象,极少数还出现对着干的现象,教学效果是很难想象的。从教学的具体过程和环节来看,教学和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环节,教学是教学,管理和管理,两者是有不同内涵的,教学侧重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管理则侧重于管理班级纪律和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堂内两者具有对立的特点。

从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的角度来考察这两者的关系,从管理育人的角度来说,管理也是育人,管理和教学都是为了育人服务,班级课堂管理能力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管理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能力必备的一个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厘清了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思政课课堂的教学管理:一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教学能力来加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管理。可称之为课堂教学管理功夫在管理之外,它蕴含在思政课课堂教学能力之中,这也应是加强课堂管理的更为根本的能力;二是专门从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管理在管理之内—来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教学管理。

2 用良好的教学吸引学生听课,以教促学,达到“无管而治”的境界

从教学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拥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或者无需课堂管理而班级秩序井然,应该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着手,这是教师吸引学生听课的最“硬核”力量。

首先,精心设计教学,让思政课课堂“活”起来,努力吸引学生听课

作为思政课老师平时应多思考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怎样活起来,想法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是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广泛,领域众多,要想教好教材,老师需要广博的知识背景去支撑,去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广泛涉猎和阅读各类书籍,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是很难教好教“活”思政课的。二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师要及时关注和跟踪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如疫情中兴起的云端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移动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让课堂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三是作为高校教师要重视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只有老师多学习、勤思考,对理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教出有见解的学生,才能以思想唤醒思想,以感悟促进感悟,培养有思想的学生。四是高校老师尤其是思政课老师要走进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和谈心,了解现在的00后的学生所思所想,关注点在乎点让教学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次,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欲望

生活中经常听说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进而讨厌某门课程的实例,这也就是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何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用随和亲切的笑容、用渊博的学识来感染学生?教师本人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仰,要意识到自己的肩上的责任,意识到教育意义重大、使命崇高,我的理解“第一是情怀要深”。这应是发自心底的认识,才能找到作为一个普通老师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把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滴灌生命之魂”。正是因为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高尚人格、高尚情操的人。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老师明确提出的“六要”作为要求和准则,对照“六要”这面镜子,对自身做一个严格的检查和省视以不断的完善自身,不仅要努力做“经师”更要努力做“人师”。

当然良好的教学在吸引学生听课方面起着根本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适度灵活的课堂管理还是必要的。

3 良好而独特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维持课堂持续、激发学生的潜能、助力学生的成长

从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和环节来说,教学和管理是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管理在管理之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所有大学生都要学的通识必修课,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偶尔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上课不守纪律不愿听课的现象,这时适当的教学管理还是需要的。

3.1 第一次课的“约法三章”为上好本学期课程奠基

受现在应试教育及教育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学习通识必修课的必要性的认识是不完全到位的:有些大学生往往认为这门课就是国家给他们“洗脑的”,和自己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学与不学都不要紧,甚至有的认为这是一门传说中大学里最催眠的课程,这就给思政课老师提出挑战,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做到让学生既发自心底的“真心喜欢”又要能让他们觉得“终身受益”,这肯定需要老师的努力引导让改变观念,这也不是一次课就能实现的。所以在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强制和管理还是必须的。所以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在没开始进入具体章节教学之前,设置了一个特别的教学和管理环节,就是先和学生“约法三章”,也就是课堂纪律要求。具体的约法三章是上课不许“玩手机、讲小话、干其它事”,要求必须专心听课(这儿要特别强调的是老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老师要坚决做到,为学生作出榜样,尤其是玩手机)。在大学里很多老师是不管纪律的了,原因有很多种这儿就不作探讨了。当然同时也增设了一个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介绍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注意从思想上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老师上课精心教学,这就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供了纪律保证,当然这个“约法三章”,一直要贯穿到学期结束的。这种纪律的约束,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慎终如始持之以恒的品行。

3.2 课前三分钟的“仪式感”,为上好每节课增效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不同,因为基本成人,现在的大学生几乎可以说是人手一部手机,如何利用手机,管理学生的手机对很多老师和学校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课间的时候刷手机的较多,玩游戏,微信聊天,浏览购物网站,追剧的什么都有,当然也有少数的在读书或者做作业的,偶尔也有干其它杂事的,真正的在老师还没上课就开始读我们这门教材,为上课做准备或者说是“热身”的人很少,针对这样的现状,那老师在每节上课之前可能就有一个必要的小小环节,一般是在每节课之前的三分钟,在没讲新课或课程导入之前,首先要很正式的提醒学生要把手机收起来,要开始上课了。套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上课的仪式感”,要通过明确的告诉学生现在要“上课了”的这个行为,提醒学生停下手头的各种各样的杂事,要把自己的心思收回到教学上。经过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让大学生的心神从各种各样的杂务中收摄回来,聚焦到今天的上课。这应该比老师在全班还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下,学生还没有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的状态下就进行教学要好得多吧。前两点看起来是课堂导入实质上的理解更多的是班级管理,通过这种有效的管理提高学生课堂上课的专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3 善用“赏识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助飞

2018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提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可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适当的运用“赏识教育”,老师的“赏识和肯定”其实就是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引正确的方向,为大学生的成长助飞。

善用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一边教学,一边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所带班级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及时的对上课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点或者是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价值的个性特点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老师就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善用表扬和赏识不仅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增进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是引导大学生走向人生成功的助推剂。当然这种表扬一定要注意中肯和与实际相符。

比如以2019年下半年所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班级为例,这个班级学生很活跃,对老师的问题有问必答,会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在上课时观察过,整个班级或某个同学被表扬后,学生上课时心情很好,听课时的小表情表现得特别的专注,上课时的氛围很好,教学的实效性也不言而喻了。

3.4 适当的正面的引导和必要的惩戒为大学生的人生旅程定向确航

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大学生的放任自流,也不意味着对大学生的无所要求,相反,在纪律上仍然要对大学生严加管理,在学业上仍然要严格要求。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优点及时的加以肯定和表扬,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或者暴露出的缺点或苗头应该及时的制止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甚至在这些过错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而屡教不改时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惩戒。对于学生暴露出的缺点给予恰当的指出和纠正,当然应注意以正面的引导为主,不宜作过多的夸大的批评。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犯点错误是难免的,要从关爱的角度以包容的心态去指出缺点。当然这涉及到对学生引导的技巧和方法上,那就是要从心底里相信学生行,那就是老师应站在发自内心的肯定优点,认同优秀的基础上进行的批评,也就是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关爱的基础之上的,出于这样的心理,学生是能感知到,并易于接受的。

以所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班级为例,因为有一次课是周二晚上,学生一到最后的倒数几分钟就坐不下来了,想提前下课,坚决不予答应,并发挥了思政课老师的长处,善于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出了这样做的危害,道理讲透了,学生理解了、发自心底的接受并认同了老师所讲的道理,自觉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就由他律逐渐的转变为自律,再后来即使最后一分钟也能有效的上课了,再没有学生一到要下课心思就不在课堂上的现象。再以开学初的第一课的“约法三章”为例,能否至始至终的贯彻坚持,这本生就是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的一种培养和锻炼。一方面坚持不让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善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一学期下来,通过作业反馈还是收获很多。

如果制止和规劝还不听的,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惩罚。这种处罚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更多的是点到为止。当然这个惩戒的目的是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目的,换言之,惩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记得以后不要再犯才是目的。以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游的处罚为例,惩罚是可以写一个保证书,配合过程性成绩的扣分;以上课讲小话为例,可以给他站起来发言或者讨论的机会,如果不会,告诉以后要谦虚点,经过这样的处罚或提醒之后绝大部分同学基本上以后就不会再犯了。当然这种处罚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以对大学生的正面的引导为主。

其它,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如平时认真的听课的学生今天上课突然不在状态,表现为走神发呆等状况,也不影响别人听课,只是自己不听课了;还有的是上课学生身体不舒服勉强坚持上课的,这些都需要老师细心的观察发现并加以处理,如可以采取私下谈心和引导的方法,及时的对学生的心理加以疏导,帮助渡过难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老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上课只是讲解和传授知识,而不进行必要的班级管理,不仅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更要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让每节思政课都能实实在在的发挥育人功效,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适的后继者和继承人。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班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班级“四小怪”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