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话语语境供给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自习总书记就经济方面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策略后,其被广泛应用各个领域中,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话语作为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的重要媒介,其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高低。但是在供给侧视域下,思政课话语体系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便是话语供需不平衡,因此必须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构建完善的教学话语体系。

1 供给侧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概述

1.1 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

思政课作为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从教学实践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还未达到党与国家的期待。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众多,其中最突出的原因便是思政课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供需不平衡和供需错位等问题。教师的供给和学生的需求之间出现不平衡,无论是供给超过需求还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均属于供给侧的问题。所以,高校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其实指的是在实现育人目标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这一前提下,充分结合供给侧,为学生提供优质且高效的教学供给,从而推动思政教育供给侧转型与升级,其目的是思想供给侧与需求侧二者的平衡与良性互动,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求。

1.2 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内涵

话语体系作为语言得以有效实践的载体,指的是运用各种语言规则、规律等等对时代精神、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传统文化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话语将思想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其不仅是理论思维的工具,同时还是理论思维能力的实体表征。话语体系指的是一类承载话语群体思想与主观意志的完整且有序话语建制,主要由两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表达什么内容和运用什么方式予以表达。话语体系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该国家特定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思政教学话语体系则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既定的话语规则开展宣传政策、引领思想以及政治教化等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为国家和党培养更多同心同德的人才。

1.3 供给侧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供给侧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主要指的是要站在供给侧的视域,结合学生的需求,根据既定的话语规则,进行宣传政策、引领思想以及政治教化等活动,确保师生在话语方面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平衡与良性互动,由此构建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2 供给侧视域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中忽略学生主体性,无法实现话语体系双主体

就当前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习惯在课前就准备好下节课需教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一一向学生陈述。虽然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会询问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感受、意见等等,但是从整体上看,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大多学生是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自注重自身的话语主体地位,因此无法实现话语体系的双主体。纵观教学实践,个别教师片面地以为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便是一趟精彩的教学。教师这种自我评价,其实体现了教师将学生的话语权置于从属地位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在话语体系中处于此高彼低现象,导致学生的话语空间被教师所挤占,致使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话语丧失了主体地位,时间一长还可能降低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思政教育中师生双方缺少朴实与常态化的有效话语供给方式

第一,表现在师生之间互动话语不足。当前,很多思政教育的教师尝试在课堂中将传统单一话语转变成互动话语,尝试应用微课、慕课等多种方式促进师生的话语互动。但是因为思政教育内容多且复杂、学生数量多、前期备课任务重等原因,在开展范围、频率以及融合度方面的效果不尽人意。还有个别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将师生互动话语禁锢在教材话语体系中,仅仅是站在广大学生的角度对思政知识体系进行讲解。第二,缺乏博弈话语。伴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不断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表现出四个自信不足,怎样才能实现历史话语与现代话语的转化、建设话语与革命话语传承以及中国话语同西方话语之间有效博弈等等均成为影响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思政教育质量。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惯用就事论事的话语表达,主要基于以人为本这一视角对现实与历史、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但是缺乏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生动且形象地传达话语。第三,缺乏常态化的话语。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了网络化时代,网络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学生都喜欢应用网络话语。但是纵观思政教育现状,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实现了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的迁移,但是站在话语体系的角度分析,网络话语的内容、逻辑以及符合才最能彰显当代高校学生的话语特征,但是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应用这些网络话语。

2.3 思政教育教育话语语境欠缺亲近感,缺乏吸引力

思政教育话语语境主要指的是思政课教师在使用话语教学时通过应用话语语气、话语语音、话语语调、话语语速等来营造的一种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与氛围。思政教育语言语境作为将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从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话语的重要形式,充分彰显了思政教育就事论事的特征。伴随着思政课话语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修订,不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时还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假如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核心为话语内容,那么话语语境则是该体系的重要支撑,其直接生动地诠释了话语,不但是话语内容的源泉,同时还是提升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信度的重要保证。在过去5年,思政课教师非常关注党情与国情,并且在思政课教学中对这些方面了解非常透彻,但是他们却不怎么了解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00后的话语特征。特别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作为网络世界中的“原著居民”每日会花大量的时间“冲浪”,知识涉猎较广,如此他们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知识代际消失,他们既是网络与现实的聆听者,还是发声者,这便需要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话语语境时结合他们这一特征。但是从现实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是根据自己传统的认知创设话语语境,这样的话语对学生而言是毫无亲近感和吸引力的,更谈不上入脑入心,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 供给侧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策略

3.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话语体系双主体

思政教育的宗旨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基于供给侧视域构建话语体系,首先,应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话语权不平等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话语协调、平衡发展。为此,作为思政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话语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思政教师应当改变自身的话语方式,要从学生话语需求入手,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积极性、征询性话语供给,从而构建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彰显二者在话语体系中拥有平等的主体地位。然后,思政教育的教师在于学生话语沟通过程中,要倾注自身的情感,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自身的话语需求;最后,思政教师要注重学生群体的平衡发展,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话语体系中拥有平等的交流权与发言权,特别是针对那些性格内向、表达不善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为其提供话语的机会,在思政课堂中确保学生的话语权平等。

3.2 从需求入手,创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供给方式

就当前思政课教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与供给侧的要求相差甚远,依然以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话语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未得以体现。因此在供给侧视域下构建话语体系,还需要创新话语的供给方式。第一,要打破既往教师独白讲授的教学模式,应用高效的交流对话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话语表达的机会,指导学生针对一些时事热点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思政课教师需要结合当代学生的群体特征,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理论教学环节要始终坚持主体性、实践性、思考性等原则,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与专业情况,对教学话语进行科学组织和设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三,作为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深刻意识到全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改变,从而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实现思政话语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开放多元转变,由统一规范式向个性差异转变,由绝对权威向去中心化转变。因此要学会科学借鉴网络资源,丰富话语内容。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重要源泉,例如当下盛行的网络流行语已经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此思政教师要对自身语言的话语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拥有的话语素材和资源,丰富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第四,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活跃、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思政教师还需要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实践,掌握他们的话语特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与他们沟通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3.3 与时俱进,优化思政教育话语语境

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当前我们步入了多媒体时代,因此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的优势来优化思政教育的话语语境,从而构建完善的话语体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应用新媒体提升媒介素养。思政教师作为话语传播的主体,其自身必须深刻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因此要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掌握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的交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运用适当的网络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升思政课话语的实效。第二,创设情感话语语境,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思政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这一特征,为其创设情感话语语境,摒弃传统的理论说教方式,在教学中贯穿真情实感的语境,让他们在这些语境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 小结

思政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应该响应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积极探寻构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有效途径,要深入分析供给侧视域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入手,根据学生对思政教育话语的需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如此才能构建完全的话语体系,从而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为社会培养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话语语境供给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