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资源与高中生物教学的结合探讨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框架生物

(衡水市第二中学 河北·衡水 053000)

0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新兴的技术开始融入到教育行业,使得当下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微视频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应用,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因此,必须加强微视频资源和高中生物课堂两者有效的结合,继而不断的优化高中课堂教学的质量。

1 微视频的概述以及其在高中生物应用的意义

1.1 微视频的概述

微视频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其之所以被称之为微,体现在其是完整视频的一种压缩,这类视频通常非常的短,但是却涵盖所需要学习内容的全部。内部的语言较为精炼,视频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深受当下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为当下生物课堂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保障。

1.2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应用的意义

1.2.1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学习的兴趣

微视频是以浓缩精华的方式,让较为复杂和繁琐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精简,使得传统的课堂更有趣味性。例如在传统生物课堂上都是以课本为主进行知识的传递,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微视频则是将课本的知识总结成一个较为简单的知识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去学习,对复杂知识的接受程度更高,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为简便。例如在学习DNA的合成和转录这类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的应用语言进行描述,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融入微视频之后,则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课堂增加了几分趣味性,同时也便于学生的理解。

1.2.2 有利于实现学生不限时间以及地点的预习和复习

在高中阶段,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这类学科中包含着很多繁琐、抽象和复杂的知识。虽和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但却需要学生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够得出结论。传统的生物课堂主要是以课本为主,学生的学习和复习都是以文字为载体。而融入微视频之后,学生则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的对一些自己不能够理解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同时还可以根据网络或者教师所设计的预习教案,提前进行预习,达到了知识的有效学习和巩固。

2 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微视频资源使用过度

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当下的教师开始“钟情”于现代化的工具的使用。因生物这门课程本身就比较复杂和抽象,所以生物教师往往在使用时都会采用微视频的方式,甚至每节课中都会将微视频融入。如此高频繁的使用微视频,必然会降低微视频使用以及制作的质量。如有些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较为简单,通常都是将课本内容直接拼接,并没有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导致学生在接受微视频知识时,难以形成系统的结构框架。其次教师过于使用微视频,使得学生学习的新鲜感降低,难以发挥微视频资源的真正作用。

2.2 未合理选择微视频的资源

微视频资源是非常多样且丰富的,很多生物教师在选择时并未注重科学性。例如将一些新课程的授课视频放入复习板块,将复习视频融入新课程上,这也导致最终难以发挥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还有些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关于课程的相关视频,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自己设计,这也导致微视频的作用难以真正的发挥。

3 微视频资源与高中生物教学结合的策略探讨

3.1 基于微视频,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对于每一门学科而言,预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够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对于生物这门课程而言也不例外。如果能够选对预习的方法,那么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大大提升。微视频的出现给生物课堂带来了生机,基于微视频,教师可以提前设置预习的内容,减少学生课堂上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就可以掌握一些生物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内容时,其涉及到细胞膜、细胞器以及细胞核这三大部分,在利用微视频设置预习资料时,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这三大框架。让学生在微视频中基于这三类框架由整体逐步过渡到部分。在一些基础内容的讲解时,可以融入视频分解,缓解学生在预习时的枯燥性,提高预习的兴趣。当然在设置预习的微视频之后,教师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便于课堂合理的开展教学。

3.2 微视频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化难为易

高中生物课程研究的不仅仅是宏观的群落,还会探究一些微观世界,而传统的生物课堂主要是通过一块黑板展示、一张嘴进行说教,这种方式使得生物课本中很多抽象知识,比如DNA蛋白质等,学生并不能够在脑海中想象,也必然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对一些微观以及抽象的知识在讲解时,很明显效率较低,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生物教师要基于课堂的一些内容,合理地使用微视频,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例如在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并不能够了解真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内部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及行为。尤其是传统生物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感知静态的知识框架,细胞的生命过程,并不能够真正掌握染色体在变化时的行为和数量,也容易混淆后期所学习的减数分数。因此在这类内容上,教师则可以设置简短的微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在播放环节要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的行为以及数量,在脑海中形成细胞分裂的动态图,这也便于学生对各个时期有丝分裂的特征、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掌握和记忆。只有将这类知识合理的融入微视频,才能够达到简化课程,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3.3 微视频和课后巩固的结合,提高复习的效率

微视频和课后巩固的结合,不应该是将课前的预习资料和课上的微视频资料汇总,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的课后微视频资料是不严谨的,也会影响学习复习的效果。微视频课后的巩固,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合理制定的一个巩固的资料,其区别于预习微视频以及课程中所设置的微视频,往往是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涵盖的是整个课堂的中心知识点。这种资料是有针对性的,学生能够基于资料合理的进行记忆和理解,才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需要学生掌握基因突变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并结合相应的实例了解突变存在的特征以及原因,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不同类型等。在复习的微视频中可以先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如变异的概念和分类,可遗传以及不可遗传的变异等进行阐述。接着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基因突变的实际案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分析其出现的症状,产生的直接以及间接的原因,引出隐性以及显性突变的相关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总结。最后对基因突变的意义进行框架式总结,让学生在框架中了解突变产生新基因,是进化的原始材料等等。以此类推基因重组的设计也可以仿照基因突变的形式,在视频中巩固随机重组以及交换重组,掌握基因重组的意义。最后再对基因突变以及基因重组的重点知识汇总并测试。教师制定较为全面且缜密的微视频,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复习的质量,提升高中生生物的成绩。

4 结语

微视频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更加的丰富,趣味性更强。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程的内容,合理地设置微视频资源,发挥出微视频资源在课前预习、课堂中化难为易、课后复习的作用等等,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框架生物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第12话 完美生物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WTO框架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