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是”类结构式成词研究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结构式语素构式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0 引言

汉语中有一些以词语模“X是”形式表现的复合词汇格式,如“极是”和“很是”等。它们都能在句中作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动词,具有高程度的语义,实现典型的程度副词句法功能;可以在句中表示对上文所述内容的肯定性评述,在句中充当谓语的句法功能;甚至具有单独成句的功能。通过检索语料,我们发现“X是”所在结构式的高频使用以及评价性语言成分的省略,为其单独成句获得谓语的句法功能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描写这些结构式成词的过程,阐释它们具有相似性和不同性演变的原因,以期能理清这一类词语格式成词的理据,挖掘其能充当谓语以及单独成句的条件,为类似的结构式如“正是”、“如是”、“硬是”、“准是”提供可借鉴的描写和解释模式。

1 “极是”的词汇化

“极是”中的词素“极”是形声字,从木及声,名词。“极”的本义指房屋的正梁最高处,后来引申为“非常”之义,先秦已有用例。例如:

(1)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①。

例(1)的“极”具有表示高程度的“非常”义。“极是”线性组合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如:

(2)故太古中古以来,真道日衰少,故真寿仙方不可得也。而人过得独寿者,极是其天下之大寿人也,何也?真道德多则正气多,故人少病而多寿也。

例(2)中“极是”是由两个独立的词素“极”和“是”组成,它们也是一种非结构语言单位②,“极”凸显焦点标记词“是”后的焦点信息的高量级语义,是一个程度副词。“极是其天下之大寿人也”中“极是”强烈肯定了“过得独寿的人就是高寿的人”的语义。“极”和“是”作为两个独立的语素,不在一个结构单元内,“是”的语用功能凸显跟在其后的焦点信息,而“极”凸显了整个焦点信息的高量级程度。因此,此时“极是”的深层结构表达式是“(极+(是+NP))”。

当句子不再突出强调“是”后的句内焦点信息,“是”的焦点标记功能减弱,“是”与其后的信息在句法上组合松散;同时,当句子的语用功能突出强调说话者对某一事件(物)的主观性评价时,“极是+NP”结构式向“极是adj”结构式发生扩展,这种结构式的扩展是句子语用功能扩展在句法上的结果体现,其深层结构为“((极是)+adj)”,例如:

(3)白如珂雪,味又绝伦,过饭下酒,极是珍美也。

例(3)中的“极是”是形容词“珍美”的高程度修饰语。“极是”的高程度义由程度词“极”来体现,“是”从焦点标记词演化成了一个不具有实义的后缀词。但是,根据汉语双音化演变规律,“是”经常位于极性程度词之后,不具有实在意义,形成由程度副词“极”和后缀词“是”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汇构式“极是”。“极是”演变成一个能修饰形容词和动词的“高量级”程度副词。“极是”修饰动词的用法在北宋以后增多,例如:

第三,加强对核材料和核设施的国家管理。2010—2016年的四届全球核安全峰会使全球都关注确保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国家承诺,各国都采取行动,减少核材料被盗或设施遭受破坏的可能性。但是,确保所有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的工作还远未完成。各国应当:

(4)如子贡虽所行未实,然他却极是晓得,所以孔子爱与他说话。

例(4)中的“极是”都是对其后动词“晓得”所能达到的程度进行高量级修饰,“极是”的语义相当于高量级程度副词“非常”。从我们搜集到的语料来看,北宋时期“极是”也出现了充当谓语的用法:

(5)道君感悟,曰:“公言极是。朕只缘性快问,后即便无事。”

例(5)可以看成“极是”后省略了评价义形容词“正确”。例(5)意义可以解读为“公言极是正确”。“极是”承载了句内语境中隐含的能在其后加上“adj/v.”的评价义信息,“极是”高度凝练句内评价义信息是因为“极是+adj/v.”结构式以及“极是”高程度评价义副词的高频使用促成。“极是”后“adj/v.”的省略也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极是”也出现了没有修饰对象的单独成句的用法,如:

(6)非气,则何以为人物?理何所受?曰:极是,极是。(北宋·《朱子语类》)

例(6)中“极是”能单独成句,修饰的对象也能从语境中推敲出来。这种用法也是“极是”语义高度凝练的结果。在交际双方对话中,“极是”的修饰对象因为在语境中可以是“不言自明”的,它单独成句的用法不会影响交际双方对语言信息的解读,因此,它作为一种惯用法能被广泛接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例都较多,再例如:

(7)……“《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8)毛泽东曰:鲁迅的心和读者是相通的。极是,极是。

例(7)和(8)“极是”修饰的对象都能从语境中推敲出来,例(7)“极是”是“宝玉对菊花评价结果公道的高程度肯定”,可以认为其后省略了评价性成分“正确”;例(8)“极是”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评价对象和评价性成分“正确”都可以在交际双方的对话中省略,而不会阻碍交际双方的理解。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极是”发展出谓语的用法以及单独成句的动因可以归结为其所在结构式的高频使用以及在具体语境中,交际双方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性语言成分的主观互动识解,导致评价的对象和评价成分都可以在句中省略,而不影响交际双方对语言信息的识解。与“极是”具有相同用法的复合词汇构式还有“很是”。

2 “很是”的词汇化

孙力平、王萍对“很是”的研究开展过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语素“很”和“是”的连用在明清时期才出现,归因于程度副词“很”的用法在元代才形成。这一点值得商榷。从我们搜集到的语料来看,程度副词“很”的用法在六朝时期已经盛行,例如:

(9)所以食盐过剩的地方,其他生活用品纵很贫乏……

从例(9)可以看出,“很”做副词的用法相对“极”、“最”的程度副词用法晚,但也并不如孙文指出在元代才形成。与“极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很是”的线性结构使用时期和其成词年代都稍晚,例如:

(10)又一想:他年青之时,很是仁义之人哪,上了年岁倒这般万恶?

例(10)“很是”所在深层结构为“很+(是仁义之人)”,“很”表达“仁义之人”的“高程度”语义。我们认为其成词的动因与“极是”相同,在此不赘述。同时,“很是”也发展出了作谓语和单独成句的用法,例如:

(11)……便在旁说道:“老爷,玉格这话很是,我也是这个意思。

孙力平、王萍主张把例(11)“很是”之类的用法排除在研究之外,认为例(11)作谓语的用法和“很是 1”、“很是 2”和“很是3”没有语法、语义以及语用上的联系。通过对“极是”的研究,我们主张“很是”的谓语用法和其副词的用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很是”所在结构式“(很是)+adj./v.”以及“很是”的“高程度”评价义副词的高频使用,其后的评价性成分“adj./v.”可以脱落,而交际双方可以从语境当中推敲出具体的评价信息。因此,“很是”单独作谓语,表达的“高程度”语义是受到其作副词“高程度”语义影响的。同时,“adj./v.”在结构式中脱落,“很是”的语义高度凝练,并将导致其句法功能也发生改变。我们不能把作谓语的“很是”和副词“很是”分开来研究,而应该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3 成词动因

词语模“X是”是指由一个固定语素“是”和一个具有[+高程度]语义特征的副词语素“X”构成的结构式,包括“极是”、“最是”、“真是”、“很是”、“甚是”等实体词汇构式(因篇幅关系,其它未讨论的构式再另外撰文讨论),具有高度的能产性。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为:all levels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involve construction:learned pairings of form with semantic or discourse function,including morphemes or words,idioms,partially lexically filled and fully general phrasal patterns.从定义可以看出,构式是业已习得的形式和意义或者话语功能的配对体,包括语素、词、习语等形式。“X是”就是一个复合词汇构式,因为“X是”的语义和话语功能不能从组成成分“X”和“是”中推导出来,不是语素“X”和“是”的简单相加,例如“极是”、和“很是”的“高程度”评价义不是“极”、“很”和“是”的简单相加,“是”不是焦点标记动词而是语法化成一个词缀形式,与语素“甚”、“极”、“最”、“很”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些典型的实体构式。这些实体构式的成因和机制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1 相似的句法环境

本文所说的语境包括结构式的句法环境、上下文语言语境和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这是是一个广义的语境概念。正如胡壮麟指出,语境可以分成三元——语言语境、物理语境和共享知识。

“X 是”构式所在结构式“X(是+NP.)”,“X”与“是”不在一个结构单元内,是线性结构,但是焦点标记“是”后的体词性成分“NP.”常隐含了[+程度]的语义特征,这意味着可以用具有表[+高程度]语义的副词,来修饰“是+NP.”这样的述谓结构。我们上文第二、三部分引用的例子,如例(2)“极是其天下之大寿人也”、例(10)“很是仁义之人哪”,“是”后的名词性成分“天下之大寿人”以及“仁义之人”都隐含有[+程度]的语义特征,因此为语素“X”与“是”的线性连用提供了句法环境和语义的条件。“是”的语义句法功能的虚化,“X是”所在结构式的语用功能扩展,都为“X是”的词汇化提供了特定的语法环境,使得相邻语素之间的分界消失,融合成一个新词。

3.2 相似的心理实现过程

“X+是”的成词,都受到记忆组块效应的影响。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1950)指出,组块是记忆对单个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合成更大信息单位的结果。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使得语言处理者善于把具有相邻关系的信息单位放在同一个单元范畴内并行分布处理,这样就能节省更多的记忆容量来处理其它的信息单位。我们认为具有相邻关系的信息单位,既包括范畴上具有相似性的概念,也包括位置上具有相邻性的语言单位。语素“X”、和“是”在记忆相邻的线性结构上,有利于语言参与者把它们组合起来,从整体上把“X+是”处理成一个语言单位。

3.3 可推导的上下文语境

词语模“X是”都在成词后,发展出具有[+高程度]、[+肯定性]语义特征,并能在句内作谓语和单独使用的用法,但这一发展过程不属于语法化演变,不具有语法化演变的特征。

词语模“X是”的高频使用,致使其语义高度凝练,语言形式经济化,省略掉的语言成分可以从语境当中进行推导,其[+高程度]、[+肯定性]语义特征或多或少还能从其构成要素“X”和“是”进行推导,这些都为其谓语功能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本文所研究的词语模“X是”所包含的“极是”以及“很是”构式都属于类源同向的复合词构式。雷冬平(2013)对极性程度副词“洞”与“淫”的研究表明,洞”与“淫”的源词中都含有“大”义的源义素,这些“类源同向”极性程度副词的源词虽然不是同义或近义词,但是它们是同类的词,这一类词具有相同的语法化路径,语法化的输出端形成同一范畴的语法项。词语模“X是”构式都含有[+高程度]、[+肯定性]的源义素,而且语法化的输出端都是能表高程度语义的副词。因此,词语模“X是”是同一类“类源同向”的构式。

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词语模“X是”的词汇化过程都受到相似的语法环境、心理实现过程以及可推导的上下文语境的影响,使得这些构式都具有了相似的语言演变过程。在整个语言系统中进行语言演变研究,我们要发现相似的语言现象,并对它们进行有理据性的描写和解释,才能把我们的语言研究朝着描写更充分、解释更合理的方向引领。

注释

① 本文例子都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络版语料库,谨致谢忱。

② 非结构语言单位是指在语言线性序列上相近的语言单位,它们不在同一个结构单元内。刘红妮称这样的语言单位为“非句法结构”。我们采用彭睿的定义,称之为“非结构语言单位”。由处于不同句法层次的两个单音节词或语素构成“非结构语言单位”。这两个词或语素之间没有组合关系,只是一种语言成分的线性排列。

猜你喜欢
结构式语素构式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结构式摘要撰写要求
结构式摘要撰写要求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动结构式研究综述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