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野下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研究*

2020-01-08 17:20
图书馆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监护人婴幼儿发育

强 薇

(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66)

早期阅读是指0-6 岁的儿童由成人讲解读物中图片、文字、音频等逐渐过渡为自主阅读的过程。《2018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0-17 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 年的84.8%。其中0-8 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 年的75.8%[1]。早期阅读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语言等发育有重要影响,而公共图书馆是联系儿童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早期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故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推广进行了相关研究。如S Kotar[2]描述斯洛文尼亚的社区护士到居民家中探望婴儿与其父母时给父母一本关于儿童文学与发展的专用婴儿图书,与父母交流如何进行早期阅读培养,并倡导父母带儿童进入国家图书馆。Nelson等[3]介绍作者所在的公共图书馆为学龄前儿童建立了一套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活动,并与社区建立联系。Pamela Chen12 等[4]通过采访200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发现,家庭中大声朗读频率与公共图书馆的使用频率成正相关。张慧丽[5]、王力军[6]等介绍了其他国家公共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推广项目,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好的借鉴。柳丹[7]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早期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存在可供少儿阅读的书目种类少、资源利用率低、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段运[8]对我国11 所国家一级少儿图书馆以绘本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我国少儿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护信息公平、加强深度评估、注重品牌运作等对策。曾真[9]以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为例,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要扬长避短做好早期数字阅读推广。王方园[10]论证了公共图书馆利用绘本开展早期阅读的必要性,并提出公共图书馆应科学地采购绘本,开展阅读指导,引进专业人才谋求共同发展。

0-6岁的儿童是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心理发育起重要作用。笔者从儿童心理学视野,分析早期阅读对儿童心理发育的作用,指出影响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的因素,探索公共图书馆开展早期阅读推广的策略。

1 早期阅读促进婴幼儿心理的发育

1.1 早期阅读对儿童认知发育的作用

皮亚杰根据年龄特征将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①0-2岁是儿童感觉与动作分化的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出生后1个月,以先天性的反射活动练习为主;出生后1-4 个月,出现简单的重复行为;出生4-8 个月,开始关注并操作外部的物体;大约8-12个月,婴儿能协调2种及以上的动作完成某项活动;约18-24个月,婴儿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去发现问题,并能运用简单的符号获得“客体恒常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和“延迟模仿”(是这个阶段儿童认知发展完成的标识)。此阶段幼儿对视觉、听觉的刺激较敏感。②2-7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前运算阶段,随着词汇和语言的逐渐积累,幼儿出现简单的想法和推理,可以体会书籍中作者的语境和情感,喜欢象征性游戏,乐于扮演书中角色,形成自我认知。

皮亚杰也认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幼儿具备的该事物的知识有关。如5 岁的幼儿对太阳落山的常见理解为太阳落下去了或太阳下班了,而若对幼儿讲解过天体的运动,幼儿则理解为太阳去其他国家或者区域工作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立者维果斯基[11]提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中国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朱智贤[12]提出,教育应高于主体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主体的主观努力得以发展。以上都指明了在主体原有认知基础上加以早期教育,可以引导婴幼儿不断地对新知识、经验领会学习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早期阅读是儿童启蒙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推广对儿童认知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2 早期阅读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交流心理的重要工具。学者陈英和的研究表明[13],出生不到10 天的新生儿可以对语音和非言语声音做出不同的反应,尤其偏爱母亲的声音。习性学的建立者洛伦兹[14]通过系列研究发现,2-4岁是儿童语音学习的关键期,4岁前是掌握数的概念与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期,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是整个人生中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缺失很难弥补。皮亚杰[15]认为前运算阶段儿童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增强。我国心理学家刘兆吉和史惠中[16]认为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有效开展早期阅读推广,可以增加监护人、老师、阅读推广者与儿童的语言交流,阅读资料中丰富的言语描述在儿童的早期发育中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刺激,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1.3 早期阅读对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创立者华生[17]认为,儿童早期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恐惧、愤怒与爱,而后期的情绪发展与环境刺激相关。华生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发展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父母的角色。随着生长发育,幼儿的情绪情感会逐渐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自我调控能力增强,但仍易受家长和教师的影响。早期阅读推广可以促进监护人与儿童的交流,且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调节儿童的心理状态,帮助儿童建立亲子间安全依恋关系,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发育。

1.4 早期阅读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简单来说,社会化是指人类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学会遵守社会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适应个体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当代行为主义者班杜拉[18]十分重视学习在婴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攻击行为、两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儿童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他们的行为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具有可塑性。图书是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优秀的文学作品遵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萌发出浓厚的兴趣,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同时阅读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质,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适应社会规范,拥有正常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

2 影响早期阅读推广的因素

2.1 个体因素

儿童时期是个体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智力、思维、兴趣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想象力、观察力、好奇心、求知欲强,同时存在兴趣广泛多变、缺乏耐心和持久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化等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帮助其成长为终身学习者。而个体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检验早期阅读推广的成效,是用户满意度的衡量准则之一,也是调节儿童心理的方式之一。0-6岁的儿童独立阅读能力不强,需要成人与其共同阅读,亲子阅读是连接监护人和儿童之间的重要纽带,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父母的行为,感受父母的爱,调节心理发育。维果茨基[19]认为,儿童是通过社会文化交往的过程不断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构建的。儿童之间交流阅读感受也是社会化的一种体现,与同伴交流可以刺激儿童更多阅读,新的阅读又催生新的交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所以早期阅读推广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2.2 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港湾,家庭环境和监护人的素养影响儿童早期阅读的开展和成效。监护人素养主要指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观念、指导方法等。部分监护人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儿童认字,学习加减法就是早期教育;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儿童的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儿童主要是通过与家长和外界不断地交流获取知识、信息以及相关的信息指南。高素养的监护、科学的家庭早期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庭阅读环境也是婴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些家庭的监护人自身没有阅读习惯,也没有培养儿童阅读的习惯,更没有亲子阅读的习惯;有的儿童家庭环境嘈杂,没有安静的阅读环境;有的家庭经济相对薄弱或者监护人认为购书没有必要,这都会阻碍早期阅读的发展。

2.3 图书馆

图书馆是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也是教育中心,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是开展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的重要场所。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阅读从出生开始”(Born to read),认为0 岁开始就可以进行阅读启蒙[20]。国际图联制定的《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21]指出,面向婴幼儿群体的图书馆服务尤为重要。儿童早期阅读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馆员可以为儿童家庭阅读和学校阅读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同时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实施的主要机构,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可以吸引儿童和家长的广泛参与。

3 公共图书馆开展早期阅读推广的策略

3.1 加强馆藏资源的建设,开展分级阅读

随着社会对早期阅读的关注,阅读书目也越来越多,参差不齐的图书让家长眼花缭乱,而图书馆专业化的资源是对早期阅读推广的支撑。图书馆应该优化馆藏结构,选择适合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高质量读物。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指出,0-3 岁的婴幼儿由于视觉发育不完善,处于口唇敏感期、肢体大动作发育阶段,所以针对此阶段儿童图书馆应该提供图画鲜明的纸板书、有声布书、拉拉书等书籍;3-6岁是儿童感知觉、空间感快速发展的阶段,立体书、洞洞书、翻转书深受他们的喜欢。国内部分图书馆已经实施分级阅读,如南京图书馆将少儿馆分为0-3 岁馆、4-6 岁馆、7-15 岁馆,满足不同年龄儿童多元化需求。张家港市少儿图书馆在分级阅读的理念下,针对0-3岁婴幼儿、3-6岁低幼儿、6-12岁小学生、12-18岁中学生4 个群体推出具有“基础商品”“特色商品”“外销商品”和“数字商品”4 类商品的“文化超市”[22],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例子。阅读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儿童成长具有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儿童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探索服务模式,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早期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保障儿童的阅读权利。

3.2 打造适宜儿童的阅读环境

儿童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按照读者年龄与心理发展程度将阅览室细分为不同的阅读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而且便于统一管理。0-3岁的儿童一般自控能力较弱,且需要监护人更多的陪护,因此图书馆对该年龄段的阅览室要做降噪处理,同时增设母婴室,方便家长对低龄婴幼儿的照顾。此外,儿童阅读区的空间设计具有特殊性,图书馆需要依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研究儿童的喜好,从阅览室的空间规划、材料选择、色彩搭配、造型布置、光线调控等细节入手,打造适宜的阅读空间,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3-4 个月,婴幼儿逐渐开始感知色彩,鲜艳的颜色尤其能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4-6 岁,儿童开始能够分辨同种色系的差别,学龄前儿童比较偏好暖色系。所以0-6 岁儿童阅览室可以采用暖色调的装饰、柔和的光线、适合儿童身高的书架,配套家具也要选择柔软的,不带尖角的,避免儿童受伤。

3.3 提高馆员素质,做好儿童定向阅读服务

儿童属于特殊群体,生理和心理处在发育中,开展早期阅读推广活动,需要馆员了解多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和阅读需求,因此馆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熟悉儿童心理学知识。而且由于儿童年幼,开展阅读服务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这对馆员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早期阅读推广服务中,馆员不能仅仅通过儿童的年龄来确定推广的方式和对象,还需要根据每一位儿童心理发育程度、个性爱好、知识储备等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应该积极对馆员开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课程培训,提升儿童馆员的专业素养,做好儿童定向阅读推广服务。

3.4 丰富阅读推广活动,融合数字化阅读

针对0-6岁的儿童,游戏活动是最好的推广方式。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种体验性佳、探索性强以及趣味性高的活动,吸引学龄前儿童和家长积极参与。随着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逐步走入大众的生活,儿童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新型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应该创新阅读推广媒介,依托数字与纸质馆藏资源,建立阅读平台,调动儿童的视、听、触觉,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AI技术投放虚拟机器人陪伴儿童阅读,或开发虚拟现实阅读系统,让儿童沉浸式地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真实感、临场感,提升阅读体验和效果。另外,公共图书馆应将服务与资源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主动推送给监护人、教育机构等,做好阅读推广的衍生服务,实现全方位、多途径的阅读推广服务。

3.5 注重多元合作与联合推广

学校和家庭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联合学校、家长和早教机构,做好多元合作和联合推广。图书馆可与学校共同探讨有助于提升儿童阅读水平和知识素养的阅读服务方式,共同打造校园阅读空间,定期为教师和家长开展早期阅读推广指导课程,让阅读推广活动走进校园。同时倡导亲子共读,鼓励监护人参与孩子的阅读,设定固定的时间作为亲子阅读时光,共同探讨阅读材料中的情节,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读物的精髓,同时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情感发育。

4 结语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关键的学习期,也是心智发育的特殊时期和重要时期。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儿童心理发育的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监护人婴幼儿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