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2020-01-08 20:41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
关键词:智障语文课堂个性化

张 蓓

(上海市浦东新区致立学校,上海 200120)

一、个性化教学在智障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个性化教学带有针对性特点,可满足智障学生的教学需要。智障学生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均低于正常学生,常规教育不符合智障学生的培养要求。传统“统一化”教学模式难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导致智障学生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不足。个性化教育的应用确保了智障学生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教学强调尊重整体,发展个体,确保每一名智障儿童均能有所获得。

二、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原则

鉴于智障学生在学习中的特殊性,其理解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相比正常学生缓慢较多。针对这一教学现状,个性化教学在开展时需保持针对性原则,不断精简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智障程度不同,因此教学需分层级开展。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流程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可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保持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趣味性教学内容,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升其参与程度,保证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当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单一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需要反复讲解方可理解。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单一教学模式缺少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未对内容进行精简和分类,智障学生对问题理解较困难,长期可出现厌烦情绪,不利于自身发展。

(二)缺少延伸性

语文学科是诸多学科的基础,与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均有直接关系。教师需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教学。在特殊教育的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缺少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延伸。在灌输式教学中,智障儿童无法理解教师的表达,或是存在误解,无主动参与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非常重要,教师需注意引导,方可养成学生的思考习惯。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无法理解语文知识,易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

(三)教学内容难度大

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正常学生认为简单的内容,智障儿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理解。大部分特殊学校所选择的教材和教学计划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内容难度高,掌握难度大。智力障碍儿童的教材需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性化教学在智障儿童语文课堂中应用措施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要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案。认真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学知识内容来看,语文课堂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生存能力,可独立完成饮食、起居、简单话语表达等,使智障儿童逐渐走入社会发展中。贴合生活设置教学内容可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特殊学习是智障学生最熟悉的场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教师可在学校中创建生活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更有归属感。

如“抚摸”词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文字,同时让学生体会抚摸的感觉,加深记忆。教师要主动“抚摸”学生的手,创建真实教学情境,采用动作和语言的方式进行词语教学。如学习“酸”“甜”这样的词语时,可让学生亲自品尝糖果和醋,通过感觉味道刺激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识别颜色时,可借助学生穿的衣服,指认颜色,让学生有色彩认知。教师要保证每一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均有收获,同时可自主表达,理解并掌握课堂所讲述的内容。教师要深入了解智障学生的生活情况,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层面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指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归属感。

(二)运用趣味游戏开展教学

智障学生的行为刻板呆滞,兴趣爱好非常少。特殊教育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趣味性元素,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有更多的兴趣爱好。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智障孩子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加入游戏环节,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例如讲解成语“画龙点睛”时,教师可设定如下猜谜语的游戏环节:选择一名学生面对黑板,将黑板上所画的“龙”用肢体表达出来,另一个同学背对黑板,猜对面同学表达的动物是什么。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表演,逐渐引出“点睛”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教学中,在游戏中获得思考与体验,加深对词语的印象,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将语文内容编写成简单易懂的“生活小儿歌”,让学生传唱,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高科技应用在教学中可弥补智障学生生理感官上的缺陷。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元素的展示,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

例如在《春天来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春天风景的视频,通过小鸟的叫声、流水声和细雨声,让学生对春天有直观的听觉感受,体会春天到来后万物苏醒的感觉。除了视频播放,教师还可展示五颜六色的花朵、绿色的草坪等图片,加深学生的视觉刺激,加深对色彩的感受。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将更多延伸性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丰富课堂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掌握范围。

(四)语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智障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注意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将知识转换为生活技能,保证实用性。智障学生喜欢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利用能力。

例如《皮球浮起来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趣味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皮球浮上来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皮球浮上来的原理。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亲自参与,有实际动手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思考球的形状变化,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猜你喜欢
智障语文课堂个性化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