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开展融合健康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08 06:31张佩元邓志红黄山珊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铁路局慢性病集团公司

张佩元,邓志红,黄山珊

(1.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2.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劳动和卫生部,广东 广州 510010)

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健康铁路战略目标,实现职工身心健康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谐发展,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铁路总公司)自2015年实施了职工健康行动计划,铁路各单位全面落实,针对职工慢性病发展态势及防病知识不足、生活方式不良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在此,结合某铁路局集团公司为职工提供疾病诊疗、预防、康复,以及健康维护、健康教育、健康保健等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探讨铁路如何开展融合健康服务,以进一步提高职工身心健康水平。

1 铁路开展融合健康服务的重要性

1.1 健康铁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全面推进健康铁路建设,2015 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实施职工健康行动计划的意见》(铁总劳卫[2015] 24 号)[1]明确指出:在全路各单位实施以“健康体检、健康宣传、健康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健康行动计划。为加快推进健康铁路建设,实现职工身心健康与运输安全生产和谐发展,铁路劳动和卫生部门相继印发了《职工健康维护工作规范(试行)》[2]、《职工健康档案和重点人群筛查管理技术要求》[3]、《铁路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方案》[4]等,将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等作为推进健康铁路建设的重要措施。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并实施职工健康行动方案[5],完善职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职工电子健康档案,积极创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标准化保健室等,深入推进健康铁路建设。

1.2 防控岗位突发疾病的需要

针对职工在岗因病突发疾病死亡情况,铁路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广泛调查,调研发现2015 年职工在岗因病突发死亡中心源性猝死占66%、脑卒中占18%,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肥胖、高血脂,职工存在不知、不懂、不防、不治、不重视倾向。防病意识淡漠、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疾病得不到早诊早治,迅速恶化或加重,是近年来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合该铁路局集团公司2015 年统计资料,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1.03%、8.13%、66.88%、38.14%和10.24%;实施职工健康行动计划以来,2016 年职工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超重检出率较前一年均有所降低,分别 为17.50%、3.36%、47.68%和33.82%, 肥 胖 检出率为10.55%;2017 年高血压检出率较2016 年略降(16.93%),但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检出率较2016 年有所升高,肥胖检出率持续不变,慢性病形势仍不容乐观。因此,开展融合健康服务、控制疾病进展和恶化风险,是防控岗位突发病的需要。

1.3 维护铁路人力资源健康稳定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是职工因病缺勤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应用相关健康策略对机车乘务员高血压综合干预,干预后群体高血压“知信行”水平明显上升,群体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体均值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高血压并发症住院病例较干预前同期减少6 例[6]。结合该铁路局集团公司落实职工健康行动计划以来的情况分析,职工慢性病及异常指标筛查率为95%以上,危急值及重大阳性异常指标告知率100%、早诊早治及规范诊疗率90%以上,“三类”人员[3]健康维护100%,“三类”人员转归率达33.5%,“三高”指标下降20%以上;截至2019 年10 月,该铁路局集团公司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内单位职工岗位突发病死亡案例较上年同期下降28.6%。健康是生产力,是安全要素,是和谐因子[7],保护铁路职工健康就是保护铁路生产力、维护铁路人力资源健康稳定发展。

1.4 提高铁路科学防病水平

铁路作业点多线长、职工人群分散分布、24 小循环倒班作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传统模式的健康管理服务难以充分满足职工健康需求。为精准对接和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让职工获得专业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创新机制、实践思考,不断提高铁路科学防病水平。

1.5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8]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质,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开展铁路融合健康服务,使职工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

2 开展铁路融合健康服务的实践

2.1 构建协同融合健康管理体系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实施职工健康行动计划的意见》[1]、《广铁集团职工健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5]等文件要求,铁路局集团公司明确目标、广泛调研、宣传发动、共建共享,构建多部门合作、上下协同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见图1),完善《健康管理工作规范》等作业指导书,统一培训、规范工作程序方法。

图1 职工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2.2 规划融合健康服务技术路线

“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健康服务资源,采取多措施、利用多途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健康生活各要素,规划疾病诊疗、预防、康复,以及健康维护、健康教育、保健养生等为一体的融合健康服务技术路线(见图2),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的循环推进,在卫生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评价,“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9]。

图2 融合健康服务技术路线

2.3 采取“医防康护养”融合健康干预

“医防康护养”融合干预以促进职工身心双重健康为目的,“医”是对病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引入医疗干预;“防”是未病先防,将疾病防控“关卡前移、重心下沉”;“康”是病后康复,遵医嘱规范治疗等;“护”是健康维护、防止疾病恶化或并发症发生;“养”是养生保健、健康促进等。“医防康护养”融合健康干预,多措并举,面向全体职工,既重视对健康人群疾病预防、阻断或延缓健康人群向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的转变,又重视慢性病重点人群,防止慢性病恶化或健康意外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及延长寿命,精准对接和满足职工群体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保健需求,形成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融合一体的“大健康”服务模式,帮助职工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提高职工整体健康水平。

2.4 创建一体化融合健康环境

铁路职工健康管理的难点客观存在,如铁路作业点多、线长、人群分散分布,一线职工工作生活压力大、健康状况参差不齐,铁路卫生健康服务资源有限等。为此,铁路局集团公司积极创建“自助、互助、医助”三位一体融合健康支持环境,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引导职工主动预防疾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念转变。

2.4.1 健康自助

帮助职工树立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健康自助强调自我健康认知、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效能,主动戒除不良行为,积极主动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例如,遵医嘱规范治疗、参加健康检查、主动接受健康知识、参加健康维护及健康咨询等,使自己具备健康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在身体、精神、社会适应和道德等各方面保持协调良好状态。

2.4.2 健康互助

健康互助的重点是帮助职工建立可靠的健康互助合作关系,包括职工健康互助能力培养,让职工获得相应的健康互助知识、技能,掌握如何在第一时间求助或帮助他人获得及时可靠的救助等。通过健康教育、现场应急救护示教、健康讲座、宣传培训等方式,以及群体性与个性化健康问题预警导向,形成良好的健康互助合作氛围,提高个体间、群体内健康互助合作水平。

2.4.3 健康医助

健康医助的重点是使职工掌握如何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在健康出现问题时能够适时引入医疗干预,包括院内救治与院外救护,使职工明白慢性病专科诊疗和规范化治疗应持有的态度、需采取的行动、需克服的困难及障碍因素等,尤其对重大阳性值、危急值患者,了解第一时间诊治的重要性。

2.5 全方位融合健康措施保障

2.5.1 健康问题监测

采取体检筛查、动态监测、专家义诊、风险评估等方式,筛查“四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阻肺)、“四高”(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等常见病及重大健康风险阳性值,对疾病恶化风险或导致疾病恶化的健康决定性因子及早识别、及早控制、及早引入医疗干预,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根据职工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针对性组织专家现场义诊和健康评估;体检套餐设置和选择有针对性、个性化,实现铁路局集团公司职工年度健康体检率100%,慢性病及危急值告知100%,疾病早诊早治90%以上,跟踪管理率100%。

2.5.2 调离调理干预

采取健康管理与职业安全监管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及时筛查高风险病患或职业禁忌证,对血压180/110 mmHg、体质指数32 及以上,或者疑似重大风险阳性值或健康指标严重异常,或者留在原岗位有可能突发健康意外的高风险病患,依据《职工健康档案和重点人群筛查管理技术要求》[3],调离调理,规范就医治疗,并纳入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2.5.3 院外救护支撑

制订现场单位院外急救预案,完善职工健康意外应急救护制度,单位、车间、工区配置并定位存放急救药箱,通过急救视频、现场示教、健康讲堂等普及急救药品(速效救心丸、霍香正气水、外伤用品等)应用知识,中暑、中毒、心肺复苏等现场急救方法,并从人力、物力、交通、通信、医疗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2.5.4 健康单位创建

以健康管理、健康环境、健康素养、健康心理、健康品质为内涵主动引导、重点投入,围绕实现4 项目标创建健康单位[10]:一是大幅改善职工健康生活方式;二是大幅提升慢性病及“四高”指标控制率;三是全面落实职工健康管理措施;四是基本控制职工在岗因病突发死亡,加强职工健康管理,重点抓好“健康体检、健康宣传、健康维护”3 项工作[1]。着力解决职工关心的健康热点难点问题,培养职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职工慢性病控制水平,预防健康突发事件发生,积极推动“三线”(生活卫生保健线、文化线、安全线)建设和沿线工区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2017 年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单位共建成1 001 个标准化健康保健室,2018 年创建 5 个健康单位。

2.5.5 健康食堂创建

创建集营养、健康、卫生为一体的良性互动、具有健康特色的职工食堂,掌握平衡膳食的职工配餐、餐料采购要求,严把职工“病从口入”关,组织食堂餐厨人员、健康管理员、就餐职工进行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等培训,定期评估分析和问题整改,积极创建健康食堂和标准化伙食堂。铁路局集团公司2018 年创建健康食堂、标准化伙食堂各10 个,2019年新增健康食堂、标准化伙食堂各20 个。

2.5.6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利用微信及其他宣传平台,推送健康知识,倡导“膳食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劳逸足眠”的生活方式,职工健康宣传覆盖率100%,职工健康应知应会知识知晓率95%以上。针对高患病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痛风、慢阻肺等)开设健康生活大讲堂,围绕“防四病、控四高、改善六因素、劝导规范就医”[2]组织健康生活咨询服务活动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带动了铁路局集团公司职工积极戒烟限酒、参与健身活动等,2018年对职工生活方式调查显示,合理锻炼职工占总人数的19.7%,职工戒烟及不吸烟人数逐步增加、达到72.1%。

2.5.7 点对点健康维护

铁路职工健康维护的策略是“防四病、控四高、改善六因素、劝导规范就医”[2],以慢性病为重点,面向全体职工。对群体采取定期定点的车间或保健室健康维护,对重点人群和群体健康维护存在的问题,设常态化维护站点进行健康维护。铁路局集团公司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按照不同片区分设常态化职工健康维护服务站点7 个,具备健康快速检测、健康咨询、健康状况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促进等功能;必要时应用膳食营养干预处方、运动处方、个体心理疏导等,或者采取健康告知预警、健康提醒等方式对健康问题持续跟进管理,2018 年实施“三类”人员维护率100%、转归率33.5%,“三高”指标下降20%以上。

2.5.8 职工健康休养

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休养,调理身心健康水平,调节工作、学习、生活等紧张情绪,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单位每年为职工制订健康休养计划,并按计划兑现职工健康休养率100%,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

3 结束语

通过对标考核,铁路局集团公司对存在的健康管理员知识和技能不足、职工对健康重要性及健康问题危害性认识不足、专业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认真分析并探索开展融合健康服务。通过树立“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部门合作、上下协同融合的健康管理体系;创建“自助、互助、医助”融合健康支持环境;“医防康护养”融合健康干预,将疾病防控“关卡前移、重心下沉”;提供全方位融合健康措施保障,进一步提升职工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铁路局慢性病集团公司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UIC和欧盟铁路局签署一项协调框架协议
年年有“鱼”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方案研究
中铁总所属18个铁路局挂牌成为公司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