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的构建研究

2020-01-08 10:54缪铭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跨境供应链物流

缪铭炜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

海峡西岸经济区指的是以福建省为代表的,辐射粤东、浙南、赣东等地的区域性经济综合体。由于福建自贸区的建立,海峡西岸区域经济有了更大的增长空间,与之相关的跨境物流产业也因而得到迅速拓展,这既有政策支持的原因,也有人文条件与地理位置的因素。如何发现跨境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产业拓展经验中积极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且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特色提出产业发展的建议,均是非常现实的课题。

一、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发展情况

(一)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海峡西岸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跨境经济贸易优势明显,特别是自2015年开始,福建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运行,本地更是进入到了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2018年,仅福建省的进出口总额便高达1946.24亿美元。此时,区域服务网络也正在逐步发展,功能日益完善,其中包括仓储、中转、加工等环节在内的跨境物流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福建省社会物流总额超60000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7.4%,超出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之下,继续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优势明显。而福建省新提出的交通运输规划里面提到: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依托厦门港形成沿海港口群,据此打造形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让两岸航运合作先行,推动东南沿海跨境物流中心目标早日实现,发展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有着政策优势及时代必然。此时,提出探索怎样解决跨境物流供应链问题的策略也恰逢其时。

(二)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

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包括生产端、物流端、消费端几个部分,其中生产端的作用在于为供给方提供从原料到粗、精加工品实体产品,在供给方收到需求方订单申请后,把信息传递到物流端,并支付相应费用,发起供应链服务需求。而物流端的作用则在于确认需求,并进行相应运输、包装、仓储、加工等项服务,同时还有报关、通关等具体到跨境物流的服务,所涉及同产品依品类、目的地及运输条件的区别分别划拨,最终往往借助多式联运形式把货物运抵消费端。消费端也就是需求方,其在发起订单申请及支付后,可对订单产品进行跟踪并最终确认。若产品与需求相符,则意味着此次跨境物流供应链服务达成;若存在异议,则同生产端供给方做出后续沟通。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能够展现出多种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性,在合理运输思想的指导下,多式联运得到发展。具体跨境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详如图1所示。

图1 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

(三)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增速明显,由此也带动了跨境物流供应链的自觉完善,但此时发展问题的彰显依然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情况。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不健全

首先,运输系统不完善。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得到综合运输体系方面的支持,从供应端到消费端整个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新经济环境之下,跨境经济贸易总量的增加,应当让物流行业转型和发展处在与之同步的状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观察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方面,它们潜在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集疏港也有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次,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亦不容忽视,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所面对的是大量的国际贸易信息资源,因此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之中,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管理困难,再加之其本身投资成本较高,同时受限于信息区域发展失衡、物流中心功能落后等情况,难以保证物流集聚与物流辐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受政策引导不到位因素影响,没能注意到供应链各节点的重要性,节点布局不合理问题突出,从而导致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愈加严重。

2.公众服务薄弱化

海峡西岸区域在进行公共服务方面,没有能够跟得上时代需求,这一点在自贸区建设以后愈加明显,跨境经济贸易一项重要要求便是物流供应链能够为其提供相关服务,以便让经济贸易活动主体能够处在相对完备的平台与实践基地之中,让贸易活动更加方便。然而因为营销方式、配送技术以及竞争手段方面的限制,这方面的发展很显然是落后的。同时,跨境物流供应链在公众服务方面,也没有能够注意到上述问题,如当我们考虑到监管手段时,能够注意到多地政府部门并未能根据现实需求实现监督与管理方式的革新,由此导致的通关效率低下、港航服务水平落后问题普遍存在。

3.客户服务水平低

海峡西岸区域虽然能够因为跨境经济贸易而带动物流供应链的升级,可是却往往因为漠视客户服务需求而出现产业配套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同样会导致比较显著的配套能力偏弱、客户服务水平偏低的情况,使得致力于闽台一体化及面向全球的供应链优化发展目标受限。如表1所示,客户需求带来的潜在不确定影响因素众多,对这些因素的疏忽,是当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表1 客户需求带来的潜在不确定影响

4.辐射功能受忽略

现今,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区域发展一体化思路已经成为共识,这是未来跨境贸易的基本方向,也是跨境物流供应链的必然选择,因此辐射功能理应受到关注。可是从现今情况来看,辐射功能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发展,内陆腹地布局与对台及海外物流衍生等一系列问题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问题处理方案

为了让上面所提到的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议注意下述几方面处理方案:

(一)健全多点基础设施

首先,海峡西岸区域要对陆运河水运线路加以关注,特别是借助物流深水泊位建设以及集装箱特定泊位建设工作,增强本地同行水平。要让铁路物流建设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得到发展,从而保证海港联运模式能够呈现出本地区的优势。公路集疏运通道也应该进行技术升级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物流供应链进一步完善。最近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的福蒲宁大都市区:福州—马尾—长乐机场城际铁路、莆田—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宁德—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厦漳泉大都市区:泉州—厦门—漳州城际铁路、漳州—港尾—厦门城际铁路;南平市武夷新区:武夷山—建阳城际铁路。这些规划正是健全多点基础设施的具体响应,还应当再接再厉继续加以完善。其次,信息化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让本地区物流供应链有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为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构建提供信息基础。最后,节点布局是构建形成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的特殊环节,因为不同城市在定位及功能方面的区别,物流节点所能引发的效应强度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也各不相同。如果出现物流节点布局不均衡或者数量不足的问题,可能给物流供应链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物流供应链断裂的恶果。此时,需要注意到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使之更符合节点聚集和扩散的原理。参考海峡西岸区域城市功能以及跨境物流发展规划的目标,要以港口国际通道为主要依托,选择周边城市作为备选节点,并对相应城市及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城市定位、经济发展情况、物流设施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最终的节点布局方案。在方案中,分别包括一定数量的一级节点城市和二级节点城市。

(二)强化公众服务

首先,海峡西岸区域应该努力提高本地区的公众服务水平,从而帮助跨境物流供应链的拓展。本地区应当以自由贸易区为牵引,让公众服务功能的优化成为物流服务效果的前提保障,通过多种可能的先行尝试手段,确保跨境物流有向国际标准化物流供应链体系看齐的可能性,避免因为跨境物流服务模式落后造成的贸易不协调问题。其次,本区域内的各个企业、海关、检验检疫局、货主等需要作好前期的沟通交流,共同为区域内深化建设工作做出贡献,争取从跨境物流供应链角度促进多方共赢。最后,要在政策导向方面放宽对于服务市场条件的限制,减少航运公司的注册难度与服务流程,从政府金融制度的导向作用出发,借助外商投资、服务等方式,缩减投资前置审批难度,让物流供应链内的企业办证效率得到提升,把物流供应链形式与国际贸易体制相接轨,促进本区域形成国际化发展特色。

(三)关注客户需求

海峡西岸区域需要致力于产业基础优化工作,充分关注客户当前需求及潜在需求,使资源合理配套及时跟进,让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跨境物流供应链发展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则是以客户需求为参考,以战略项目培养为目标,达到产业基础有计划的优化效果,促进物流行业同制造、商贸的有机结合。在这方面,以福建自贸区为代表的海峡西岸区域可以从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中寻找灵感,关注第三方物流的参与,促进本区域优势资源的整合,全面推动闽台乃至海外的合作

(四)推动区域辐射

区域辐射推动是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问题处理方案的又一要点。在海峡西岸区域范围之内,应当全面发挥出自身优势,实现跨境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改造,突出外部对物流需求的重点方向,使区域经济产生衍生和辐射的可能性,从而让本区域内形成多个物流和供应链中心。另外,考虑到本区域中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定位,这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息息相关,此时就更应当注意全面发挥当地区位优势,多进行物流企业与国际化相接轨的努力,形成有益于区域辐射功能发挥的特色化供应链。

三、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优化建议

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供应链存在的现实问题因为上述策略得到基本解决,并不意味着相关工作创新可以停滞不前,相反,还应当基于本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作出更进一步的优化,以保证跨境物流供应链能够始终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一)完善港口物流供应链运行机制

港口物流供应链是海峡西岸区域跨界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区域内各个企业成员相互协同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很高,特别是以福建自贸区为中心的大格局发展背景之下大数据的应用、跨境电商的整合,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需求。所以,使物流供应链柔性化运作,应当成为海峡西岸港口物流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理念,并可据此增加对外竞争的能力与灵活性。在此理念之下,海峡西岸港口物流供应链系统要以网络化组织模式为发展目标,使跨境物流供应链各企业成员之间能够动态参与、协同发展、物流信息共享,同时勇于破除所有权和空间环境的限制,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动作机制详如下图所示)

图2 海峡西岸港口跨境物流供应链运作机制

运作时,有关各方可依靠先进的信息平台,实现发货人、收货人、港口物流供应商直接协作,最终达到港口物流供应链的综合化运作效果。另外,港口物流供应商也应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及时同有关物流公司衔接,增加与贸易相关的新作业计划,使区域优势突显出来,并反过来促进跨境物流供应链协作目标的升级。

(二)形成利于闽台交流的物流标准体系

海峡西岸区域跨境物流的指向范围较广,但与东岸台湾地区之间的交流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为此,需要考虑形成利于闽台交流的物流标准体系,据此可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是与跨境物流相关的标准制定,因为跨境物流标准化建设方面整体框架的不清晰、标准的不完善,使得物流发展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所以要让海西物流标准体系得到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展现,并使之成为本区域跨境物流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二是重点突出闽台两地跨境物流协同交流,使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具有深入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台湾地区跨境物流标准化的设计工作较大陆更早,有专门的QR/ECR推动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因此管理、人才、技术等诸多方面均可供海峡西岸大陆地区学习。以此为契机,我们需要在考虑本区域特色的情况下,增加闽台跨境物流合作交流机会,集合各方力量,深入研究两岸跨境物流标准化问题,力争让两地物流体系能够顺利接轨,在信息格式、设备参数、包装技术等方面有可以统一的标准,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稳步提升。

四、总结

以福建省为代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和发展,是造成本区域物流产业转型以及创新的深层次原因和巨大推动力。为了让跨境物流供应链达到中高端以上水平,早日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双重优化目标,需要关注到本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基本问题,并从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公众服务等方面进行解决。考虑到海峡西岸独特的区位特点,从港口供应链、第三方供应链以及利于闽台交流的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体系升级,也是可行性很强的建议。总而言之,对海峡西岸跨境物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仍然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发展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

猜你喜欢
跨境供应链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