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落地后,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

2020-01-09 07:54张雪
记者观察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个人用户套餐商用

文 张雪

“没有多少人办5G套餐。”三大运营商的北京客服人员如此表示道。如今来看,5G商用的仪式感大于实际应用,大多数人不愿买账。

比想象中更快,5G商用落地不久,用户与厂商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一方面,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进入了兴奋期: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欢聚一堂”共同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5G套餐出台,个人用户最快11月1日便可以使用5G网络服务。同时,华为、三星、vivo等品牌的5G手机也进入开售期。各大厂商的种种动作似乎都在向外界传递着一种信号,我们准备好了,大家都来用5G吧。

另一方面,与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翘首以盼不同,数以千万计的5G套餐预约用户中的大多数选择了“原地不动”,转化率寥寥无几。显然,消费者并没能接住5G高速发展带来的惊喜。

大众对5G的冷漠和厂商对5G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热一冷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市场现状?

套餐性价比“劝退”消费者

2019年11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内正式迈入5G时代。不过,现状是只有少部分人踏入了这个时代的门槛,所谓的5G商用当下更多是一场万千大众的短暂狂欢。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分别开通50个城市的5G服务,但城市略有不同。从官方信息来看,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最低月租128元起,最高可达599元。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对此表示,中国5G套餐资费标准其实低于国际主流水平。相关业内人士也提及,与海外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相比,韩国入门级5G套餐流量单价是34元人民币/GB,而中国是4元/GB;美国Verizon用户每月至少需要花费90美元(约合635元人民币)才能用上5G。

运营商方面则表示,这主要是出于“上网速度也当产品卖,低价低速、高价高速”的理念,十分类似于现在固网宽带按速率卖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花越多的钱选择越贵的套餐,就能享受到越优质的网络服务和越快的网速。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真正打动消费者换5G套餐的因素中,性价比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5G套餐与现有主流4G套餐相比确实价格高而流量少。

在后4G时代,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流量不限量的习惯,如果升级5G套餐,则要回到4G初期那种整天担心流量超出带来高额消费的状态,显然消费者是不乐意的。

而5G套餐中,最低价格为128元,该套餐虽然包含30GB流量和200分钟通话,但不具备任何应用免流的服务。

以中国联通的大王卡套餐为例,单从流量来比较,月租19元,腾讯系应用免流,同时,每天1元1个G,整体下来一个月49元,套餐除了30个G的流量还多出了腾讯应用免流。

而在现有5G套餐中,超出套餐的流量部分需要按3元1个G来计费。

相对于4G,5G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增强的移动宽带、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大规模机器通信。简而言之,5G流量用得多且快。

当然,与4G套餐相比,三家运营商为套餐配备了不同的会员权益,以中国移动为例,5G套餐的尊享会员权益包括6大权益礼包和5G PLUS会员权益包:6大权益礼包涵盖了视频、音乐、阅读、出行、生活服务等各方面优惠;5G PLUS会员则涵盖5G终端购机优惠券、国漫(国际漫游)大包多天5折购、主流视频APP会员4选1等内容。

而三大运营商的具体打法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联通和移动会率先推荐办理入门版的5G套餐,而电信则是主推199元的中档套餐。

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表示,“中国电信199元的套餐优惠活动和权益是最划算的。”当被问及具体的会员权益时,客服称,“生态权益有六款,包括爱奇艺、优酷视频、腾讯视频、QQ音乐、酷狗音乐、全民K歌以上生态特权会员用户可6选1。”不过该客服也强调,“办理5G套餐后,这些会员权益只有一个月的试用期,到12月底就会失效。”

综合来看,一方面运营商背负着建设5G网络的资金成本和压力,在自有能力范围内推出了合理化套餐;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流量上的消费观还处在4G阶段,暂时无法适应5G套餐定价的模式。双方各有自己的道理和考虑,而基于这样的矛盾点,普通消费者仍然选择观望。有专家对此表示认同,称“普通用户现在尝鲜5G毫无意义”。

用户数还有待持续上涨

“现在三家都没有公布具体情况,在5G用户数上大家应该都不太好看。”一位运营商工作人员谈到。在5G正式商用的第一周,记者曾向三大运营商的相关负责人询问了当下5G用户的数量以及增长趋势,但是三家都不约而同地回复称没有官方的数据统计。

此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办理套餐升级和更换都是需要在上一个月完成申请,下一个月完成正式变更。巧合的是,三大运营商宣布5G商用的时间点在10月31日,也就是说,如果没在31日当天下定决心更换5G套餐,而是在11月申请的,那么这一批人最早只能在12月才能用上5G网络。所以,真正要看5G商用的个人用户规模,可能等到12月初才能拿到比较客观的数据。

此外5G手机的种类略少、售价偏高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5G的因素之一。

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5G手机整体出货量约48.5万部,其中vivo获得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54.3%;三星次之,拥有29%的市场份额;华为、小米分别位居第三、第四。

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也显示,2019年8月,5G手机上市已有9款,销量仅有21.9万部。整体来看,5G手机并没有在整个手机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水花,可供选择的机型有所增加,但是用户的接受度还需要时间培养。

运营商终端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价格亲民化是5G普及率提升的重要催化剂,预计明年下半年5G终端将降到2000元的水平,将推动5G渗透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5G初期,连续的网络覆盖还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门槛。此前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商用进程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城区已实现连片覆盖,预计年底全国将开通5G基站超过13万座。

近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局长林乐虎则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共计建设5G基站13499个,开通5G基站11356个,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全年建设10000个5G基站的目标。

运营商在公布套餐时也明确表态将为全国首批50个城市提供5G网络商用服务。同时,中国移动也表示明年将在全国所有340个地级市开通5G网络,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将继续推动共建共享,实现与移动匹配的覆盖规模。

正如之前所预料,由于建设资金、城市人员构成等因素,5G商用还是有先后顺序的。

可见,虽然三大运营商已经宣布 5G开始正式商用,但无论从资费、手机溢价或是覆盖范围来说,目前的5G都不能说成熟。“5G实际上到明后年才会真正成熟。”一位运营商内部员工也对此表示了认同。

5G手机只能比测速?

“只知道5G比4G速度快。”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非专业人士,问及对5G的认识时,他们90%都是这样的回答。

的确,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极快的下载速度、为了更流畅地观看在线视频等,在目前阶段还无需纠结到底是买4G手机还是5G手机,目前4G网速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所需。

例如,目前在4G网络下,用手机可以轻松在线观看1080P分辨率的视频,而5G带来的4K、8K视频在手机的小屏幕上并没有任何意义。换言之,如果仅是为了网速,目前的4G网络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网络覆盖上来讲都是最优选择。

近日,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在2019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也笑称目前由于手机缺乏特别的应用,所以凡是使用5G手机的人都是为了测5G速度的。

对此,多位专家也对5G尚缺“杀手级”应用表示出了认同,尤其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现在还没有一种能够让其体验有较大提升的里程碑式应用。

“市场对个人用户杀手级应用十分期待,但谁也说不准这种应用将以什么形式出现。”一位设备商员工表示。

其实,早在5G开始探索应用的初期,很多人就对“5G初期的服务创新还将以个人用户为主”达成了共识。爱立信东北亚首席市场官张至伟就曾谈到,“在4G时代,运营商的主要用户是个人,在5G时代,率先使用5G网络的也是个人用户,原因在于用户的教育成本低,比较容易形成规模,不过从初期来看,技术上做好准备才能带来新的应用。”

现在,对个人用户而言,超高清视频和VR(虚拟现实)被看作是两大热门领域。用户通过连接5G网络的电视、手机、VR等终端就可以观看5G超高清视频、真4K直播和VR互动直播,同时云VR、5G快游戏也成为了流行体验。

可以看到,运营商在推出个人5G套餐的同时同步推出了5G家庭套餐,强调了与宽带服务融合的高清视频应用,5G的高速率将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VR/AR直播、视频彩铃等丰富的移动端体验。

业内有一个有意思的看法,即中国5G商用看北京。

毋庸置疑,北京5G建设具有示范和先行意义,基站数量占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同时,北京地区既不缺乏高端用户,也不缺乏用户需求。只是目前来看,效果还不太明显。

但5G普及也是急不得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公开表示,“5G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六七年的时间”。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也在采访中称,“5G从正式商用到真正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然,更多业内人士还是持乐观态度的,这正如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所说,“根据目前5G商用套餐的预约用户数和转化率来说,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50个商用城市5G用户总体规模将于年底达到600万到800万,甚至有可能冲击1000万。”

猜你喜欢
个人用户套餐商用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加什么不要钱》
三大运营商砍掉廉价4G套餐
三大运营商下架多款4G套餐
商用渠道的“配置换代”一般比家用领域晚三个月到半年
我国今年有望实现5G预商用 2020年实现全面商用
民国期刊分类服务体系探索与实践
网络自制视频的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投资理财个人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