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践

2020-01-09 02:56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实验小学吴奕群
天津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古民居泥塑校本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实验小学 吴奕群

泥塑是传统的工艺术美术,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在莆仙地区有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莆仙特色古民居。将莆仙特色古民居和泥塑有机结合开发,成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引入美术课堂、利用传统工艺形式传播地方性建筑,对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继承地方特色具有深远意义。给学生打开一扇观望另一种艺术、另一种世界的天窗,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创作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能力的提高。本论文将围绕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展开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过程展开研究探寻。

一、实施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的实践

泥塑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术,具有很强的塑造性,符合学生的教学实践需求,莆仙特色古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承载着先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了莆仙的历史与文化。将泥塑校本课程与莆仙的特色古民居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大胆的教学探索,同时创新和改进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共同进步,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和追求文化自信的教育培养需要,在传统课程以外开设校本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行有效的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展要结合地域特征、师资储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校的基础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为学生打造有益的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因此根据莆仙特色古民居的文化传统继承需要和发展校本课程的教育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文化保护的顺利进行,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和增强动手能力。

寻求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体系,将地方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泥塑美术活动的热情,通过系列的泥塑美术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拥有更宽阔的文化视野、更丰富的历史阐述、更强大的文化传承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莆仙特色古民居有深刻的理解,古民居可以看作是地方文化的展现,仙游县前连“丁”字形古民居群作为莆仙代表性古民居,是当地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让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细致的勾勒,掌握莆仙特色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在玩泥中学泥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地方的特色文化,拓宽美术教育路径,为儿童泥塑教学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对文化特色有更多的了解,使校本课程的开展获得意义上的升华。

对于学生来说,在动手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将合作作为学习进步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泥塑的乐趣,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单是让学生习得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乡土情结。了解地方特色,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将其引入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打造得更加规范化,符合当下的教育需要和文化建设需要,让特色建筑成为学生对地方认知的共识。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活动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例如“莆仙特色古民居建筑泥塑大赛”活动的举行,邀请学生的家长进行作品观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地区的特色建筑,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真正把泥塑校本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学生的培养发展。

二、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的思考

泥塑校本课程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模仿和创新的能力,将莆仙特色古民居作为教学模板,让学生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激发活动灵感,推动教学题材的更新。了解莆仙特色古民居的艺术特征及蕴藏的深厚文化,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地方文化与传统。增进学生敏锐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对泥塑造型的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方法与手段进行技法实践表现的课程开展,促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自身的技法体验,了解泥塑造型的基本规律,并较好地运用于动手实践。构建立体、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推广为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艺术表现。同时在动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己动手能力的思考,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有效的学习提升,实现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对于莆仙特色古民居有深刻的认识,养成学会保护地方文化的意识。

对于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展,是校本活动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出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要大胆地将课堂教学设置在更为广阔的实地考察中,在增加学生见识的同时对教师也是一次宝贵的教学尝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获取内容,同时也让民间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展示。校本课程承载着学校的发展理念,符合学生特色发展与保留文化的价值需要。同时对于学校发展来说,发展校本课程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借助莆仙特色古民居的泥塑课程,全校师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以此作为先例开展其他校本课程是一次示范,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掌握校本课程设置、开发和教学的教师,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储备了人才。

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理念的展示,符合学生特色发展与保留文化的价值需要,富有莆仙特色古民居的代表性仙游县前连村“丁”字形的古民居是民间泥塑工艺美术的大成,这种对文化的重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特色需要和品牌教学保证。教学发展不仅仅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对于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视也是教育发展人文性的重要表现,莆仙特色古民居建筑泥塑对于泥塑校本课程的价值和发展意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文化继承真正落实到现实实践中。

三、实施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的困惑

尽管对莆仙特色古民居泥塑校本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获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但是想要保证传统文化能源源不断地输送文化给养,还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和困惑需要解决。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整展开,面临着课时的限制和受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来说是具有教学挑战的一件事情,只有在保证教师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教学灵感和策略,并更好地利用校本课程开展教学。但是学校教师大都缺乏校本教学经验和理论建设,缺少有效的教学认知。另外,莆仙特色古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其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单纯将其进入泥塑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更多的尝试,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和形式,保证文化传承在教学中的落实。同时,对于从事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还存在整体素养不够的问题,在校本课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是课程开发者、评价者、课程用书编辑者,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专业度不够,影响了课程的整体效果。将校本课程中面临的困惑加以解决,帮助校本课程顺利开展,有助于对地方特色的保护和艺术形式的保存,让莆仙特色古民居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四、结语

通过实践的研究探索,努力挖掘,把莆仙特色古民居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和泥塑合理科学整合为教育资源,丰富我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弥补国家课程地域特征针对性的不足,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艺术素质,树立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意识的实用型人才,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古民居泥塑校本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