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初探

2020-01-09 02:56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王玉杰
天津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摩擦力学案实验教学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王玉杰

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实际的教学中强调核心素养的养成,主要是需要学生具备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之初的核心理念。

一、借助演示实验,提升学习情感

在实际的试验过程演示中,教师仅仅是担当实验的演示者,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该项方法的使用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能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物理实验概念意识,能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物理理论知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实验的教学通过教师的规范与引导,学生可以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养成勇于实验的精神。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实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的教学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热爱。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演示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到实验所观察的对象,并且将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方法能够很好地进行运用,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该实验的具体信息。但是在教师的实际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实验的操作以及现象存在着一定的疑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讲解。

除此之外,还需要确立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去观察教师实验演示的整个过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关注点放在重点问题上,在此基础上可以养成学生目的性学习的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够对实验教育形式进行限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试验视频资料,例如当课程进行失重现象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教学的相关视频,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进行一定的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借助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所以说以物理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十分有必要.教师创新物理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除此之外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可能一个实验有着不同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创新,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性物理试验教学的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大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物理自身所独有的魅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将会充满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并且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借助课外实验,提升实验水平

实验的开展形式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可以借助课外实验促进学生试验能力的培养。有时学生课堂上并不能够掌握实验的全部内容,就需要将课堂试验与课外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完成课堂试验之后,布置课外学习的任务,学生可以利用课外的试验进行实验的开展,学生将会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观察试验现象。根据相关的生本理念的思想内容,学生能够在大多数的实践性学习中培养自身个性化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进行开放性实验课题任务的布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的开放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物理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价值的提升,但是在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影响之下教师有着更为严苛的教学任务。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观察生本理念,将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法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中来,能够进一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态度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影响下学生一般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然后完成课题的训练,在课外完成作业,然后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该种教学模式较为死板。我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进行了自主课以及展示课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学案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并且在学案指定的过程中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的环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物理知识点转化成为可供学生进行探究与学习的研究点,并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以及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学案的设计鼓励人人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并且提升人人参与的热情度。 在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作为个体进行单独的学习,而是需要在物理学案的引导之下进行有规律的学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实验的开展。

举例来说:在进行高中阶段的摩擦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摩擦力教学的学案涉及的过程中包含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教材的阅读。其次是帮助学生寻找到生活中的静摩擦以及动摩擦。并且需要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之间有什么差别;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方向该怎样判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性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且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摩擦力,例如握笔、走路、滑冰等。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授课,那么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江湖从抽象变得具体化,通过教材中的概念来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那么学生在进行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难题将会迎刃而解。除此之外,摩擦力的方向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学生的掌握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为基础,教室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教学:例如将餐桌上的台布抽下来的时候, 餐具也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运动,餐具的摩擦力方向是什么?桌布的摩擦力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的应用,学生就可以通过手头的工具进行模拟,激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热情,并且养成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学生经过反复的演练、观察以及讨论,最终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对摩擦力的大小、方向有着更为明确的理解,多方位地去掌握摩擦力的知识要点。 从此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性学案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学会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伴随着随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进行身本理念的应用。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学知识,还需要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并且通过实验以及学案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练习物理题目所形成的,是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摩擦力学案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乡愁导学案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神奇的摩擦力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