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

2020-01-09 02:56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李治红
天津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美感意境古诗词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 李治红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李守军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现行教材上的古诗文篇幅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富含情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在古诗词中享受美、发现美,并将美育渗透古诗词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获得美的感悟,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具体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全面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集中体现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可引导学生借助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力,并为古诗词鉴赏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古诗词这一文学体裁,语言精练、言简意赅,且其中蕴含的审美元素并不是直接体现在古诗词中的,面对这一现象,在具体的审美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充分发挥想象力,透过古诗词的语言,对意象进行精准的把握,进而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沉浸在精美的意境中。如此一来,在古诗词学习体验中,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在古诗词教学中,全面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可促使学生透过古诗词的外在形式,从古诗词的语言、节奏、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美感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审美能力形成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全面加强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并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二、学生审美能力视域下,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分析

(一)注重古诗词诵读,体会古诗词之美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因此,在加强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借助古诗词诵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对古诗词的节奏、音律、押韵入味等进行感悟,进而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最终实现学生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培养。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借助古诗词诵读加强学生的古诗词审美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设计意境、制造气氛、音乐渲染等,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意境中,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杜甫《春望》审美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就结合这一首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古诗词的节奏和情感变化进行把握,进而更好地开展诵读,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在诵读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时,教师还必须要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应的诵读规律,还可以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引导学生沉浸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进而更好地领略其中的美感。

(二)揣摩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美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要对古诗词的艺术境界进行深刻感受,进而体会其中的意境美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意境教学不仅仅是教学重难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在古诗词的审美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将文字进行有效转化,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含有的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相对比较固定,例如:杨柳、孤蓬、浮云这些意境代表着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等意境表示思乡怀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行深入分析,并借助这些意境,体会古诗词中的美感,并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浣溪沙》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诗词意境为切入点,借助“落花”“归燕”两个意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这一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进行深刻的体会,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品读字词,体会情感美

诗人在进行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由于古诗词受到字数限制,对诗人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面对这一现状,诗人在古诗词创作时,对每一个字词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使每一个字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古诗词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字词进行品读,在品读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来说,在借助品读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美时,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结合古诗词的关键字眼,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诗眼”进行反复品读,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对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进行有效感悟。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就可以“断肠人”诗眼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体会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愁;另一方面,借助古诗词中的名句进行品读,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美感。例如,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中,就借助了其中的经典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马革裹尸的壮烈豪情。可以说,在古诗词学习中,可以通过字、词、句的品读,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美进行深刻的感悟,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从创作手法入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属于一种高雅的艺术。可以说,加强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作品中,诗人借助艺术手段,对人类的灵魂、命运等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这一艺术手段非常多,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象征、对比等等,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中,必须要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诗人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品味诗歌中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最终完成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行路难》这一首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冰塞川”“雪满山”的象征写作手法、“行路难”的比兴手法、“关吕尚和伊尹”的用典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最终完成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古诗词教学,还要借助古诗词这一载体,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充分借助古诗词诵读、揣摩意境、品读字词、创作手法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写作手法美、情感美等进行深刻体验,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美感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趣读古诗词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