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1-09 15:16王区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育儿问卷家庭

■王区区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0116)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意识逐渐增强,作为一切教育基石的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在家长履行家庭教育的过程,难免遇到一些困惑、质疑和阻碍,只有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才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学业表现、人格发展、心理健康、自尊水平、行为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发展结果有重要影响[1],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且对亲子关系及家庭关系有积极影响[2]。江苏省教育质量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家庭教育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作为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呢?本研究以苏北学前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以了解该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从教育学视角提出改善意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参考全国妇联《第二次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自编了《苏北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由家长信息、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状况、家庭教育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构成,另外设有2个开放性问题,以期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苏北地区家庭教育的现状。

本次研究共调查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发放问卷13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6份。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徐州地区以纸质问卷为主,其他地区以网络问卷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苏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

1.家庭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调查发现,有二孩及以上家庭的比例为39.69%,也就是近一半的家庭是非独生子女家庭,这与一些研究者的调查数据基本持平[3],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宽,这个数字可能会有所上升。

2.家庭教育的条件一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苏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条件也水涨船高。一是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8.31%,研究生学历的占3.01%,仍然有48.87%的家长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二是家庭经济收入一般,2019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400元,被调查的家庭中,有56.77%的家庭月收入(夫妻双方的)在5000至10000元之间,仍然有25.94%的家庭月收入低于5000元。

3.家庭教育目标明确

在被问及“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的选择依次为“身心健康、阳光快乐、有责任感、遵纪守法的人”(85.34%)、“勤奋好学、有理想抱负、事业上有成就的人”(72.04%)、“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热爱祖国的人”(66.32%),有13.75%的家长选择“不确定”。

4.家长教育心态较平和

当孩子某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时,有16.54%的家长“想办法让孩子赶超”,54.51%的家长会“多看孩子自身的长处”,28.95%的家长“不在意”,理由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更有62.5%的硕士或博士学历的家长认同此观点,说明学历越高的家长,教育心态越平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家长,无一选择“想办法让孩子赶超”,说明家庭收入与教育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即家庭收入越高,教育心态越平和。

5.家庭教育方式较民主

在孩子哭闹时,绝大部分(89.47%)的家长会“安慰或讲道理”;85.34%的家长在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选择处理的方式是“跟孩子商量着来”,这说明很多家长已经摒弃了传统的非打即骂、家长绝对权威的教养行为,转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注重教育过程的民主教养方式。

6.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迫切

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指导。81.37%的家长“非常需要”或“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指导服务;有近四分之一的家长自费参加过家庭教育辅导班的培训,超过一半的家长有意愿报名家长学校进行学习。当然,免费的家庭教育指导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幼儿园或亲子园能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社区开展亲子活动”以及“高校或机构公益讲座”欢迎程度最高。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家庭教育职责认识偏差

调查显示,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家长(25.94%)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是“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与其对家庭教育职责认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大学专科或本科、高中及以下这两类家长对该问题的认识基本相同,一半(50.77%)的家长首选“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选择“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学习”和“依法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分别占四分之一。而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家长无一选择“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学习”,对另外两项的选择分别为50%。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也只是家庭教育的职责之一,而不是最重要的职责。在这样不当的认识下,导致了很多家长忽视学前儿童生活能力、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不能为孩子后继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

2.陪伴孩子的时间过少

父母的陪伴是学前儿童普遍的心理需求,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需行为。调查发现,每天陪孩子玩耍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36.09%,在3小时以上的家庭仅占11.65%,87.29%的家长是因为“工作太忙”,少部分因为“孩子更愿意跟爷爷奶奶玩”;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上,39.1%的家长每天花的时间在15分钟以下,46.24%的家长在15至30分钟,在这个方面,家长的困扰和困惑依次为“太忙了”“孩子不愿意看”“不知道选择什么书”。

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长短与家长职业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在企业或工厂工作的父母中有57.14%的少于1小时,是所有职业中占比最高的;仅有5.08%的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父母能够做到每天花3小时以上陪伴孩子玩耍,是所有职业中占比最低的。

企业或工厂的工人一般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量也很大,往往需要加班加点,而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多属于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普遍焦虑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压缩孩子的玩耍时间,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殊不知,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决定了玩耍才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与孩子一起玩耍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最好途径,而良好的亲子感情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基础。

3.父亲的教育责任缺失

调查发现,80.45%的问卷由母亲填写,13.53%的问卷由父亲填写;84.72%的家庭中母亲是孩子主要抚养者,55.64%的父亲“在工作之余照顾孩子”;调查还发现,父亲的教育责任感和参与度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而降低。这从侧面反映出,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处于附属地位,父亲的教育责任缺失。

传统的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女性负责相夫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分工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女性的家庭和社会职责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一样要外出工作,参与社会竞争。相比较而言,男性角色转变的观念和步调较缓慢,依然有很多的男性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职责,而他们只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而男女两性不同的性别特质决定了他们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母亲的爱如潺潺溪流,细腻婉转,父亲的爱如高耸的大山,粗狂深沉。父母合力育儿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4.家庭教育行动力不够

16.92%的家长从来不主动了解育儿知识,60.52%的家长会无意识地浏览育儿公众号、教育网站、教育论坛,仅有8.49%的家长主动通过网络、书籍或家庭教育机构系统学习育儿知识;30.45%的家长在过去一年中从没有带孩子去过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或外出旅游。家庭教育行动力与家庭收入有一定的关系,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59.42%的父母从来没有此行为,高于这个收入水平的家庭(5000~10000元、10000~30000元、30000元以上的)无此行为的都在20%左右。在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经济压力大、孩子小没有出现过于闹心的问题等情况下,家长忽视对育儿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刻意引导和培养,沿用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行动力不够,孩子的某些行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成长而暴露出来,出现很多家长认为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的现象。

5.家庭教育资源不足

25.94%的家长过去一年中从没参与过任何机构或个人组织的亲子活动,有59.02%的家长参加过1~3次。在过去一年中,政府(社区、保健所、妇联等)和幼儿园(亲子园)组织的关于家庭教育各种形式的活动(讲座、培训等)次数调查显示,选择0次的分别是46.62%和15.79%,选择1~3次的分别是39.85%和58.65%;可见家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74.81%的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家庭教育知识,38.35%的家长通过与教育机构的老师交流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然而,网络上的相关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少心灵鸡汤式的文章既没有科学依据,更不具有指导价值,甚至有些错误观点反而会误导家长。

四、家庭教育的建议对策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丰富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自身家庭教育能力,整合各方面力量,把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一)厘清正确的家庭教育内涵

家庭教育的内涵包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孩子发展的关系等[4]。作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各级妇联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比如,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可以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假日,开展主题讲座、组织亲子活动、家长育儿沙龙等;借助社区宣传栏、宣传手册等传统媒体,设立家庭教育专栏、专题,开展公益宣传;搭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通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政策支持

一是延长产假时长。目前我国政府规定,产假时间为128天,这意味着在孩子四个月的时候,母亲就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而把养育孩子的责任交给祖辈,这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同时母亲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职场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有限的几个小时内,也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些不良问题,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可以参照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做法,适当延长产假时长。

二是增加育儿假。这方面是有经验可循的。许多西方国家如德国、英国、瑞士等法律规定,母亲的育儿假都不少于一年。妈妈们可以单独享受这一福利,也可以和爸爸分享。在育儿假期间,如果有公司内部的培训,休假的员工也可以参与,还可以选修一些公共课程,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等;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育儿知识,参加社区举办的父母沙龙、参加社区父母学校的课程学习等。

三是推进父亲参与的社会支持政策。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男性享有15天的陪产假,且不说假期的长度不足以支撑父亲作为家庭教育主要成员的支持作用,很多单位连这15天也很难保症,“请假难”已成为父亲育儿缺位的主要外在因素。为了从法律政策上推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政府有必要增加男性的陪产假时长,并且制定有弹性的带薪休假制度。

(三)丰富家庭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资源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总和。应把家庭教育放在跟学校教育同等重要位置,纳入地方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家庭教育从业人员资质制度与培训制度建设[5];通过政府买单、高校专业设置、企业参与等形式培养家庭教育的专业人才,提高家庭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社会团体、街道社区、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民办教育服务机构开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构建可操作的监管机制、处罚机制和淘汰机制,规范其办学行为;通过职后培训,提高早教机构、幼儿园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四)提高父母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决定着孩子所接受家庭教育的质量。早教机构、幼儿园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科学育儿方法及优秀家庭教育典型案例,供家长学习;父母自身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积累,通过网络信息的获取、专门课程的学习、与早教机构幼儿园教师的探讨、与同事亲友的交流、与孩子的沟通、向长辈的讨教、与书籍的对话等途径,在生活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

猜你喜欢
育儿问卷家庭
偷偷摸摸育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问卷大调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问卷你做主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