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能否颠覆学校教育

2020-01-09 17:1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军凤
天津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机器人工智能机器人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军凤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人们对它的认知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层级。持弱人工智能观点的人认为,就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而言,我们还无法制造出真正具有知觉、自主意识和人类智能的智能机器。它只是看起来有智能,或者说是一个具有某种智能功能的机器。由谷歌(Google)公司研发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 虽然在人类围棋界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但其充其量也仅仅是弱人工智能层面的一个智能机器。持强人工智能观点的人认为,未来,我们能够制造出真正具有知觉、自主意识和智能的智能机器。它是真的智能,或者说是一个具有智能的主体。这种智能机器可能与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相似,即类人的人工智能,也可能具有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意识,即非类人的人工智能。持超人工智能观点的人认为,假如计算机程序通过不断发展,可以比世界上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类还聪明,那么,由此产生的人工智能系统就可以被称为超人工智能,其智能程度可达到普通人类的17万倍。强人工智能,特别是超人工智能可否变为现实,人们仍仅限于从科幻和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解析,而一旦在将来的某一天变为现实,由它所带给人类的挑战将是巨大的。目前,我们也无暇对之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人工智能带给我们在观念和行为方面的冲击和震撼。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猎鹰系统、智能搜索、机器视觉、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这些弱人工智能的科学成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例如:由于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成熟,今后,当我们身处国外就不必为不会使用当地语言而发愁了,我们可以随身带一个智能翻译机,畅通无阻地和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依然存在

当前,我们正处于数字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叠加发展的新阶段,而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科学的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数字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过渡。在学校教育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育的效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开放与共享。学校在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教师的研讨和培训、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结互动等方面都广泛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理念和技术,进而在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增强了教育活力。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学校教育也终将会被卷入其中,进而在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我们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工智能能否对学校教育带来颠覆性的挑战。

毫无疑问,在不远的将来,学校教育更多地会依靠一种能够协助人类进行教育活动的智能机器,而学校教育的角色和功能必将被重塑。人工智能将极大提升学校教育的智能化,而且这种智能化将改变学校教育的现有生态格局,并赋予学校教育以新的特征。第一是个性化。我们可以想象,到那时,智能机器人将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广泛使用,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一种亦师亦友的智能机器人将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它通过与人对话和交流的方式,既可以成为教师角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又可以成为学友角色,与学生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学习差异性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进度、学习偏好、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方面都会与众不同。而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帮助学生设置、调校或更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以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第二是灵活性。由于智能教育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陪伴和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学校的统一性也将被打破。例如:统一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纪律等。以学习地点为例,学生的学习场所将不再受限于学校,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待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学习。这样,当他们生病的时候,就可以在家里继续学习而不至延误自己设定的学习进度。由于学校统一性的势微,学校的纪律性也将受到挑战。到那时,学生们不在学校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职能被削弱,恰恰相反,由于教育智能技术的应用,学校将会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控制;第三是服务性。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它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地促进教育的科学化,显著增强教育效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够促进教育的人文化,使教育更加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差异性,真正实施因材施教。若从人工智能和学校教育二者的关系上来看,人工智能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智能的产物,而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智能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既依靠人的智能(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人的智能(学校教育)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应该是为人类生态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服务。学校教育始终专注于培养人的德性,提升人的涵养,增强人的能力(智能)。因此,人工智能和学校教育二者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即为人的发展服务。学校教育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加速人的发展进程,拓展人的发展视野,促进每一个人实现更加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以上只是设想在弱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学校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改变,但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仍然存在,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的目标、标准仍然有其规范。可见,弱人工智能对学校造成的影响还没有达到颠覆性的程度。如果人类身处在一个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的时代,情况就可能截然不同了。

在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将被彻底颠覆

在未来的某一天,随着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个世界将被“算法”所统治,科技是一种算法,欲望是一种算法,情感是一种算法,艺术是一种算法,甚至想象也是一种算法。在那个时代,人类智能的复杂程度远远落后于人工智能,因此,当人类遇到难题、陷入困境之时,只能求助和听从于智能机器,而不同的智能机器因其在智能级别和智能偏好上的差别为人类开出的“药方”可能会有所差别,仅凭人类的智能已无法对这些“药方”进行及时和准确的判断,人类终将被人工智能“统治”。无论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心理情感等精神生活方面,乃至于在学术研究方面,智能机器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并得到了人类充分的信任,人类必须依靠智能机器人的帮助和指导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当一个人的心脏发生病变的时候,智能机器人会为其进行准确诊断,并予以治疗,如果需要的话,它还会为这个人更换一个新的心脏。

这个绝对超级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以人类大脑和基因的秘密被百分之百破解为条件的。到那时,人类已经破解了关于自己的所有秘密,而且能够凭借先进的智能科技获得永生,至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乃至于人的情感和道德,都可以集合在一个可以植入大脑的微小的芯片中,自然,人类就不必再接受教育了,学校也就荡然无存了。

在人类由弱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时代期间,可能还会存在一个过渡阶段,我们可称之为“算法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完全破解大脑和基因的秘密,各个智能公司或智能组织将围绕人类大脑和基因,进行关于各种算法模式的合作与竞争,并就同一个主题,如,人的情绪进行不同的算法破译,形成不同的算法模式。在这个时代,人类对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完全掌握的程度,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论和科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各种不同的算法需要辩论、澄清,并形成共识。由于人对自身的认知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算法时代”仍具有存在的价值,仍然肩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责任。而当人对自身的认知逐渐清晰、完整,乃至完全确定的时候,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算法时代”终结之时,就是学校教育消失之日。

猜你喜欢
机器人工智能机器人
机器狗
机器狗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