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流亡事迹考

2020-01-09 18:41陈铭浩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宋国晋文公国语

陈铭浩

(滨州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为晋国国君之前,有一段长达19 年的流亡列国的经历。关于其流亡的过程,历来学者争议颇多。而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考察,对于了解晋文公生平和相关历史有重要意义。

晋文公(为表述方便,重耳即位前后都称晋文公)流亡路线,文献中可见的、较完整的有3 种:一种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 年)所记载的:“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出于五鹿……及齐……及曹……及宋……及郑……及楚……乃送诸秦。”《吕氏春秋·离俗览》《史记·晋世家》所记路线与之相同。第二种为《国语·晋语四》所记:“文公在狄十二年……过五鹿……遂适齐……过卫……自卫过曹……过郑……遂如楚……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 第三种为清华简《系年》所记:“文公十又二年居狄……乃适齐……适宋……乃适卫……适郑……乃适楚……秦穆公乃召文公于楚。”[1]150本文将对晋文公流亡的过程,尤其是其流亡路线和时间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过齐、过卫

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 年),晋献公派人刺杀晋文公,刺杀未果,但晋文公已无法继续留在晋国,因而逃奔到母舅家狄人那里。在狄居住了12 年,到了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 年),各方面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晋文公经过12 年的力量积蓄,长途跋涉的条件已具备;另一方面,晋献公在此期间去世,晋国内乱,里克先后杀死奚齐、悼子,欲迎立晋文公而被婉拒,随后晋惠公即位,但与齐国、秦国等诸侯关系不好。另外,齐国状况有所变化:齐桓公年事已高,想亲近晋国;又逢管仲、隰朋去世,齐桓公周围多奸佞之人,急需忠贞贤良之士。加之晋惠公想要谋害晋文公,于是晋文公果断离开狄而去往齐国。

去往齐国的路上,晋文公一行是否经过五鹿,这是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梁玉绳《史记志疑》、王玉哲先生《晋文公重耳考》、马保春先生《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等都认为晋文公是从狄直接到达齐国的,其间并没有经过卫国,过卫是在离开齐国之后。但《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史记》均记载有过五鹿一事,叙述时都放在到达齐国之前,这应不是偶然。晋文公在五鹿向当地人寻求食物,当地人用盛土用的筐子给晋文公盛食物,晋文公大怒,而子犯说这是 “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获此土”(《国语·晋语四》)。这种写法史书常见。与过五鹿一事对应的,便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 年)记载的晋文公伐卫取五鹿之事,由此向前推12 年,正为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 年),即晋文公到达齐国的那年。倘若过五鹿受辱一事在过齐之后,则与 “十二年,必获此土” 的记载相矛盾,所以过五鹿之事不可能是晋文公离开齐国之后发生的,而应在到达齐国之前。

《左传》《吕氏春秋》《史记》都没有记载晋文公离开齐国后到过卫国,但《国语》、清华简《系年》则记载晋文公一行在离开齐国后到过卫国。晋文公离开齐国到达卫国具体是在哪一年,有4 种不同的观点:梁玉绳《史记志疑》以 “卫有邢狄之虞” 为基点,以鲁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 年)“邢狄伐卫” 为据,认为晋文公过卫在鲁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2]336。王玉哲先生《晋文公重耳考》则以晋文公“留齐凡五岁”和鲁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卫方病邢” 的记载为据,认为晋文公过卫在鲁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 年),并以《国语》所记“谋于桑下,蚕妾在焉” 为据断定离开齐国时间在该年秋季[3]469。徐元诰《国语集解》按语说:“《史记·宋世家》,重耳过宋在襄公十三年,值鲁僖二十二年也。过卫在宋前,则亦当在鲁僖二十二年。”[4]362即认为过卫在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 年)。

梁玉绳 “鲁僖公十八年之说”,王玉哲先生认为其说大概是因袭韦昭《国语注》,以 “邢狄伐卫” 为卫文公之 “邢狄之虞”[3]469。王玉哲先生所说甚是。“邢狄伐卫” 并没有构成对卫的威胁,从《左传》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 年)的记载看,邢、狄伐卫的第二年(鲁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 年)卫文公便兴兵伐邢,打败了邢人,但到了鲁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 年)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左传》僖公二十年),齐、狄、邢结盟使得卫文公在政治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此时邢、狄才开始成为卫国的忧患。所以,以 “邢狄伐卫” 为据来推断晋文公过卫在鲁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 年)是不合适的。

王玉哲先生的推论是较为合理的,但仍有可商榷之处。《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在齐国滞留5年,这5 年的时间具体是指哪一段时间是可以推测的。《国语·晋语四》:“桓公卒。” 韦昭注:“在齐一年而桓公卒。” 按韦昭所说,自晋文公至齐到齐桓公卒为1 年,可知晋文公到达齐国时当已近年底,应在10月之后,到达之年不足以记作1 年。那么,从齐桓公卒之年为晋文公在齐1 年,依次后推5 年,则为鲁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 年),而非鲁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 年)。

徐元诰之说,大概以为宋、卫临近,由卫之宋所耗时日当不长,故据《宋世家》过宋在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 年)推断过卫也应在此年。其说忽略了过曹的事实,也没有注意到当时的形势变化及历史事件,因而其观点并不准确。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大概是误解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所记,梁玉绳《史记志疑》已有论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 年)所记晋文公过卫是追述前事,而不是认定此年过卫[2]336。

二、由卫过曹、宋、郑、楚、秦

晋文公为什么过卫、曹、宋,应是有原因的。《国语》记载,晋文公出逃时,原打算奔往齐国或楚国,但由于条件不足才放弃了。而齐国的内乱使得齐国失去了原先的霸主地位,而此时宋国则显得强势起来。鲁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齐国、楚国均参加了。晋文公大概是看到宋襄公会盟诸侯之事,想要借助宋国的力量返国,因而出齐国后往南行,想要到宋国去。要去宋国,卫、曹是必经之地。

晋文公到了卫国,不被礼遇,应当不会在卫国久留,但不巧的是,这年秋天,“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5]391。盟会上宋襄公还为楚所擒,这样晋文公到宋国的计划就被搁浅了。卫文公虽然不能礼遇晋文公,但也没有侮辱不敬的行为(文献中所记的“无礼”当指过五鹿受辱一事,而非卫文公之 “不礼”),因此晋文公在卫国应停留了一段时间。到了冬天宋襄公被放回宋国。于是,晋文公一行启程前往宋国。

由宋国到郑国,当是因为宋襄公去世,宋国就像当初齐桓公去世后的齐国一样,已没有先前的强势,而宋国的一再战败,多是因为楚国,自然楚国也就成为晋文公下一个寻求帮助的对象。

晋文公到了楚国,楚成王以 “诸侯客礼” 宴飨晋文公,并有了 “退避三舍” 之约。但不久,他便离开楚国到秦国去了。至于到达秦国的时间,《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二年……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又《史记·晋世家》:“重耳至秦……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 可知,晋文公到秦国是在秦穆公二十二年(即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 年)的秋天。

三、清华简《系年》晋文公流亡路线补说

清华简《系年》为研究晋文公流亡一事提供了新材料,其所记路线将过卫排在了过宋后面。尽管《系年》这样记载,但并不能就此认定《系年》所记就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现引《系年》原文如下:

文公十又二年居狄,狄甚善之,而弗能入;乃适齐,齐人善之;适宋,宋人善之,亦莫之能入;乃适卫,卫人弗善;适郑,郑人弗善;乃适楚。怀公自秦逃归,秦穆公乃召文公于楚,使袭怀公之室。[1]150

整理者将狄、齐、宋、卫、郑、楚后均用分号隔开,以表示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但《系年》行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写晋文公到秦国之前,狄、齐、宋均为礼遇晋文公之国,卫、郑均为不礼遇之国,楚国虽礼遇晋文公而秦随即召之而去。临去时,楚成王对晋文公说:“楚远,更数国乃至晋。秦晋接境,秦君贤,子其勉行!”(《史记·晋世家》)则楚为有心有力而不易做到,与前两类都不同。且“适齐”“适卫”“适楚” 之前有 “乃” 字,“适宋”“适郑” 之前却没有,而是与前文承接。可知,《系年》此处应为分类而写,并没有明显的承接关系。所以,并不能依据清华简《系年》将过卫排在过宋之前。

猜你喜欢
宋国晋文公国语
“足下”的由来
鞭长莫及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鞭长莫及
“足下”一词的由来
颜氏家训千古传
厨师辩冤
妈,你好
五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