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档案背后的故事(六)
——云南省立昆华中学

2020-01-10 05:28
云南档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范学堂昆明

■ 王 媛

实物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的特定载体,它通过实物形态与结构来反映人类既往活动的真实信息。

本文探究的实物档案是民国时期的“云南省立昆华中学”校徽。

一、档案特征

实物档案:学生佩戴的“云南省立昆华中学”校徽,材质为黄铜,形状圆形,直径2 厘米,章面颜色由红、蓝、白、黄四色珐琅组合;图案由外到内分别有红色、蓝色大、小两个环形圆圈和拥有12 个三角形光辉的白色太阳及其上面覆盖的黄红两色的六角星组成,六角星的黑边将红黄两色区别开来,错落有致,极具立体感。章背底板平整,偏上位置原先安置有精巧别针,但别针已经脱落无存,只留有两个针扣,在其下方有隶书体“云南省立昆华中学”字样,编号:“No.3049”。校徽整体设计别致,布局合理,色彩艳丽、端庄大气又不失活泼感。(如图1、图2)

值得一提的是,校徽主题图案的六角星,契合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精髓,就学校而言,以六为数,寓意颇多。

六德:“义”、“忠”“智”、“信”、“圣”、“仁”。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

六艺:古时“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

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

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

试想,如此种种,集于在身,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教育出来的学子应是社会有用之才。

二、档案背景

民国初年,“救国救民”是个问题。当时文盲较多,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迫在眉睫,有识之士认为:应该制定反映民主共和的教育宗旨;推行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学制,建立较完整、科学、合理而又平等的教育体系,并吸取西方之长,推行教育改革。

为改变初等教育的缺失,滇省政府开办了一批中小学校,20 世纪30年代末,省城昆明有公立中学22 所,分为省立、市立和县立等类型。

其中省立中学包括:昆华中学、昆华女中、富春中学、云瑞中学、龙渊中学等;省立职业中专包括:昆华工校、昆华农校、昆华商校、昆华医士学校、昆华女子实用职业学校等;省立师范学校包括:昆华师范、昆华女子师范、昆华艺术师范、昆华体育师范、虹山师范学校及小坝师范学校等。许多学校以“昆华”冠名,即“昆明”和“太华山”的并称,是为“昆明”的代名词。

三、档案探究

“昆华中学”是昆明历史上响当当的一所学校。距今已有114年的历史。1905年,清政府废“经正书院”,改办“省会中学堂”。1909年,经过改组合并,又改为“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1911年,这所中学堂和高等学堂(前方言学堂)、第一模范中学堂(前云南府中学堂)三校合并,于1912年,成立为“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1932年,该校与省立第五中学合并,改名“云南省立昆华中学”,简称“昆中”。

当时,校址分布较广,集中在今钱局街上半段东面,西仓坡西北部以及西面文林街的一段。学校分为北院和南院,校本部和学校办公区在北院,高中部在南院,还有图书馆和学生宿舍。学校旁边有“滇南首郡”牌坊,也是昆明标志性的建筑,今已无存。

提到这所学校,必须提到龚自知(1896~1967),云南大关人,著名教育家。1917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回到昆明,他依照《新青年》创办《尚志》,为主要撰稿人,杂志曾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转载过李大钊《鲍尔什维主义之胜利》全文。20 世纪20年代,其任教于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担任国文教员。龙云执政期间,曾任云南省政务委员会秘书长。1929年开始,龚自知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在任长达15年。他倡导教育兴滇,推动教育立法,争取并实现教育经费独立,重点发展师范教育、民族教育、民众教育,先后组建了上述学校,并在边地创办了25 所省立小学。1949年,他参与云南和平起义准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

抗战期间,为躲避日机轰炸,昆华中学师生先后疏散到玉溪和澄江。1941年,学校迁回昆明,搬到小西门外潘家湾新校址,即今“昆一中”校址。当时“昆中”校园包括教室、办公室、试验室、图书馆、学生及教师宿舍、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规模之大,冠于全省。

1950年,昆华中学合并龙渊中学、昆华师范附中,更名为“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1984年,定名为“昆明市第一中学”。

四、档案意义

笔者研究“昆华中学”,着力点集中在抗战时期。“七·七事变”后,全民抗战开始,昆中师生同仇敌忾,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末,昆中成立“云南省抗敌后援会昆华中学分会”,利用寒假期间组织了两个抗敌宣传队,一队前往安宁、禄丰、广通以及滇西楚雄;另一队奔赴滇中呈贡、晋宁、昆阳、玉溪、澄江、通海、江川、华宁和宜良,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闻一多、楚图南、吴晗、蔡希陶等西南联大的教授曾在“昆中”任教。杨振宁、艾思奇从这里毕业,1938年,杨振宁在此读了半年高中,念完高二后,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2年,他曾在该校兼任老师并居住在新校址。1944年,闻一多也搬到这里居住。当时条件艰苦,昆中饭堂常借给西南联大,作为吴晗讲中国通史的大课堂使用。昆中的学子是幸运的,与学术大师比邻而居,常有交集,接受教诲。让师生们铭记一生的是由当年教育厅厅长龚自知作词,音乐家张靖斋谱曲(后尹小珲改编)的“昆华中学”校歌:

滇南首郡,桃李成荫;一堂师友,亲爱精诚,有昆水在旁,有华山坐镇。学和养,真且纯。学和养,真且纯。练好我们的心,练好我们的身。此心此身,成己成人;复兴民族,猛进群伦。有昆水在旁,有华山坐镇,我们是昆华中学生。

歌声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学校悠久的历史,真纯的校风;看见了一代又一代昆华学子的精神肖像以及风姿和气质。

猜你喜欢
师范学堂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