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现代化特点及启示

2020-01-10 07:31张文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51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户农产品

张文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一国可以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生产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其国际地位。建国初期,我国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其中便包括农业现代化。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我国长久以来的重要任务。然而,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我国农业依然受到了资源紧缺的限制。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自给率较低,作为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如何调整生产模式是我国农业转型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日本作为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其农业资源禀赋与我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此,研究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日本农业的历史经验及生产特点,调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中国才能在短期完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日本农业现代化特点

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79万公顷,由于地形大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47%。不仅如此,日本人口数量众多,其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36公顷①。尽管日本的资源禀赋相对处于劣势,但其农业发展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让我们不禁对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疑问,究竟通过何种途径使日本取得如今优异的成绩?因此,本文将日本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简化为下图,通过分析每一环节得到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一)农业协同合作组织

农业协同合作组织对日本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作为日本农业快速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日本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管理者。从农业教育,到质量监管、统购统销,最终投放市场,农协需要帮助并扶植个体农户,确保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能够顺利完成。农协的存在为日本农业经营散户提供了一个与市场接轨的良好渠道,为政府搭建了一个政策下放的桥梁,农业的健康发展与运行全权由农协负责。因此,农协作为至关重要的农业组织形式,其统筹农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二)小型机械化、生物化

由于日本人-地关系紧张,地势复杂等因素影响,日本不能选用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现代化生产。日本现代化生产体现在其生产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小型机械化与生物技术化的普及与推广。

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日本选择小农经济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然而,小规模生产方式限制了农业现代化。首先,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日本不能仅依靠低效率的家庭劳动力;其次,雇佣高昂的劳动力又会抬高商品价格。因此,若想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规模化生产,日本必需借助小型农机。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将小型机械引入农业生产环节,由农协向个体农户分配、售卖,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其小型机械占有率为欧美国家的数十倍。不仅如此,日本农协还会为农机持有者进行培训,指导农户正确使用,这同样推动了农业机械的普及,提升了日本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农业的生物化也是其特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出台了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技术革新使日本农产品种类趋于多样化。同时,日本的农业生物化还体现在有机化肥的使用。小规模化生产形式使个体农户有能力对农作物进行人工看护、施加有机化肥。日本农业生物化不仅大幅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满足了世界各国对有机农作物的需求,还进一步减轻了环境污染,保障了日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

日本良好农业规范(GAP)事日本农业监管环节的主要负责者,在规范农户生产的同时又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GAP一般由农协负责人与各类技术人员、优秀农民代表组成,他们对农作物的生产到成熟都做到严格监察,对农产品分级后由农协统一购进,最终运送至市场进行集体销售。GAP的存在使日本农产品拥有较高的质量。规范的种植方式不仅减少对农耕用地的损坏,还能使农产品竞争力趋同,实现个体农户收入均等化。此外,GAP也推动了日本农产品商品化,通过完备的服务与营销手段,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加工,最终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因此,良好农业规范作为日本农业的监管环节,对日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售起到了管理作用,严格把控日本农作物质量。

(四)进口关税保护

日本的农业自给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40%左右,其需要进口大量国外农产品以弥补自身的供给缺口,因此,国外农作物在日本农产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由于日本农作物主要由农协进行统购统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也是由农协进行统一定价。日本农产品价格较高,且日本农协为保障个体农户的收入也会抬高价格。较高的价格会降低其竞争力,在面对进口农产品市场份额较大、价格普遍较低的情况时,日本政府通过加大关税力度来限制进口商品价格,对农业进行保护。征收高额关税使得进口农产品与本国农产品价格趋于一致,减轻国外农产品对本国农业的打击,维持农产品市场的平衡,解决粮食自给率较低的同时,也为日本农户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五)兼业农民

兼业农民的存在同样作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为了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青壮年劳动力会放弃部分务农时间,进入到二三产业中获取更多的收入,成为兼业农民。日本的兼业化现象较为普遍,且20世纪第二产业下放更是促进了兼业农民的出现,这不仅缓解了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用工业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综上,日本农业的各环节都推动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在日本农协的指导下,个体农户采用机械化、生物化的生产方式,通过GAP的监管,对农产品加工,最终由农协统一定价,与国外进口产品一同在农产品市场中出售。不仅如此,日本还能够通过其生产-销售流程对个体农户进行筛选。假设农户生产出低质量、低竞争力的农产品,消费者在面对农协的统一定价后更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农产品。在未来的生产活动中,获得较少收入的农户只能购买低廉的生产原料,低收入带来的恶性循环将会使他们没有能力去购买小型机械设备与有机肥料。最终,日本农业的统购统销将会淘汰此类农户,保留下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农户。也正是农协通过抬高农产品价格的方式,使农民在获得可观收入的同时能继续购进小型机械、生物产品,提升其竞争力,在高关税制度共同作用下保障日本农业的稳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日本受其国土资源与人口的影响,选择小规模生产方式,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与宏观调控,最终加快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农协是日本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关键所在。日本农协作为农业生产的领导者,能够有效的把控个体农户的生产环节,并采取标准化加工,实现农产品市场的统购统销,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然而,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本文认为仿照日本农协建立一个全国组织经营体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具体原因如下:

(一)农业人口基数大

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已达6亿,包括城镇务工人员后为9.7亿。同日本相比,如此庞大、散乱的群体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起一个系统性机构,其指导作用是否有效也无法预估。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农业组织群体的难度较大。

(二)管理困难

我国地域辽阔,很难通过单一组织来管理全国农业发展。由于我国地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区别,我国很难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进行耕种,为不同地区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普及农业教育知识并投放相应补贴。

然而,在参考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后,我国可以采用小型机械化与生物技术化的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该地区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差,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甚至有大量农耕地被人们抛荒。这与日本的资源禀赋极为相似。如果推广小型机械与现代生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此类农耕用地的生产率,还能够丰富农作物种植品种,因地制宜,开展适合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四、结论

中国农业目前仍处在发展中阶段。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资源禀赋、人口结构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很难采用唯一的途径实现农业现代化,也不能以一把尺子来衡量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样,我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在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5亩的当下,小规模个体农户极有可能在长期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尽管我国有较多的平原地区,但人口因素却使得大面积农耕用地很难实现规模性生产。同时,土地流转,地票、户籍制度等其他因素同样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短时间内难以调整我国的农业经营主体。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或许无法离开小规模生产农户,基于此因,我国应当学习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提升农产品种植规范性,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我国政府也应着推广农业机械化生物化生产,增加我国农产品总产值,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注释:

①数据来自日本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go.jp/。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边疆治理现代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