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

2020-01-10 02:29黄瑞雪黄海涛陈奕州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肠壁直肠癌检查

黄瑞雪 黄海涛 陈奕州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普宁 515300

直肠癌是肿瘤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对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直肠癌的临床表现有会阴疼痛、便秘、血便等[1]。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2]。通过临床大量实践证实,直肠癌术前分期与治疗方案有着直接的关系,且术前分期越精准那么越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了术后复发率[3]。在此次研究中旨在分析CT 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下文为详情数据资料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研究的150 例直肠癌患者收治时间均为2016 年2 月~2019 年2 月,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经CT 影像进行分期。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2)经相关检查均被确诊为直肠癌。其中男80 例,女70 例,年龄41 ~78 岁,平均(59.5±5.7)岁,病程4.3 ~18.9 个月,平均(11.6±2.8)年。

1.2 方法

患者在进行CT 影像诊断前的48h 饮食以流食为主,在检查的前1d 口服硫酸镁[江西德成制药有限公司,赣卫消证字(2016)第0057 号]100mL,浓度约50%,并保证每天的饮水量约2000mL,在检查的当天使用生理盐水(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H20045210)进行灌肠,在检查前1h 肌肉注射山茛菪碱[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液有限公司,H20044606]。经64 排螺旋CT 扫描仪(飞利浦,型号:Optima CT660)进行检查,将管电压、管电流、重建层厚、重建层间距分别设置为120Kv、300mA、0.625mm、0.625mm。利用常规扫描方案进行扫描,检查时患者采取卧侧位,自膈顶到耻骨结合下缘实施扫描。使用的对比剂欧乃派克(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143310)100mL,动脉期注射30s,静脉期范围为60 ~80s,延迟期为240s,在扫描完成之后将图片传输至工作站。

1.3 分期判定标准[4-6]

T1 ~2 期:肠壁外缘为光滑的状态,病变肠壁脂肪间较为清晰,结节没有外突的现象;T3 期:病变肠壁脂肪间隙出现小斑片影,CT 表现为高密度,增强扫描成突出结节状态;T4 期:加强扫描边界较为模糊,肠管脂肪间隙为病变发生区。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基于SPSS21.0 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描述,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 影像诊断直肠癌临床术前T1 ~2 期、T3 期、T4 期诊断率分别为95.7%、88.1%、80.9%,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CT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分析[n(%)]

3 讨论

直肠癌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比较高,因受到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伴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降低其生活质量[7-8]。直肠癌多发直肠中下段,在发病早期时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极易被忽略,在发现时往往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9]。临床对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认知,普遍认为与遗传、饮食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引发直肠癌的高风险因素为纤维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过多等,临床治疗直肠癌以手术为主,包含姑息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两种,当癌肿情况较为严重或癌细胞扩散范围比较大不宜采取根治术时通常选取姑息性手术,有研究数据显示Ⅲ其直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约45%,Ⅳ期五年生存率约13%[10-12]。每例患者的实际病情、体质差异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对直肠癌进行诊断时极易被误诊为痔疮、直肠癌,因此在诊断时需要医生具备专业且扎实的知识。

针对直肠癌的早期检查来说以腹盆腔CT 检查、直肠指检等为主,但是却不能清晰的对肠壁病变、肿块有没有出现转移等情况进行观察,因此极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几率。伴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提升,CT 扫描技术越来越成熟规范,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13-14]。CT 扫描的工作原理如下,经X 射线对机体进行扫描,然后将光学信息转换成为电信号,其优势为快速扫描、操作简单、容积成像等。

在本研究中,将在我院实施直肠癌手术的15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经CT 影像检查进行分析,术后病理结果显示,T1 ~2 期、T3 期、T4 期分别为70 例、59 例、21 例,CT 影像诊断直肠癌临床术前T1 ~2 期、T3 期、T4 期诊断率分别为95.7%(67例)、88.1%(52 例)、80.9%(17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也就是说CT 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各期诊断虽然和病理符合率较高,但仍存在偏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进行CT 检查的过程中将肠系膜脂肪间隙小血管误诊其周边侵犯,在增强扫描期门脉期肌层深化程度比黏膜面低,进而诊断为肌层渗出为受到侵犯,同时与医生的阅片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经螺旋CT 有效的实现了大范围薄层扫描,对容积扫描参数可实施任意间隔、任意层面的重组,可经多角度、多方位对病变进行观察,根据肠壁外缘周围脂肪间隙的形态、光滑程度、密度进行分析,机体直肠周围的脂肪组织较为丰富,可与肿瘤组织、肠壁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进程CT 影像检查后,可对机体肿瘤突破浆膜、向外侵犯的情况进行观察及判断,进而对T3 期与T4 期进行鉴定,从而提高了直肠癌疾病的分期。在进行直肠癌手术前进行分期为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医务人员根据分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T 分期来说,肠壁表现为单层结构,而T2、T3、T4 期则是根据机体肠壁外缘周围脂肪间隙得到密度与光滑度进行判定。想要正确的对直肠癌进行分期有着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提高诊断率在检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5]。

通过CT 影像检查可获取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数据资料,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经病理检查可知,在实施螺旋CT检查时患者应做好肠道准备,经图像进行处理后可获取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相关情况。直肠癌在病变早期时,黏膜还没有发生水肿的情况,CT 检查后不能对肌层与肿瘤浸润进行精准的判断,因此对直肠癌进行分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CT 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正常肠壁厚度<5mm 且CT 缺乏显示肠壁层的能力时,针对T1、T2 期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困难。

任悠悠[16]在“CT 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分析”中指出,将收治的79 例直肠癌患者予以CT 影像诊断,经研究对比发现,12 例患者为T1 ~T2 期,37 例患者为T3 期,30 例患者为T4期,CT 影像诊断T1 ~T2 期、T3 期、T4 期准确率分别为56.14%、71.97%、67.12%,总诊断准确率为68.09%,由此可知,CT 影像诊断与病理TNM 分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此次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CT 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CT 影像可对其进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肠壁直肠癌检查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