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指数评价急诊创伤住院患者的价值探究

2020-01-10 02:29梁小艺吴灶连孔建宜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急诊科病患住院

梁小艺 吴灶连 孔建宜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肇庆 526000

严重的机体损伤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损害,另外也会引起机体出现较为复杂的生理病理性改变。这种不良改变会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之中,进而导致神经以及内分泌免疫平衡障碍引发内环境紊乱。如果情况严重,患者就此死亡。有一项调查研究证实[1-2],每个医院之所以对于体检创伤患者治疗效果不同,主要在于复苏是否成功。而并不是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所产生的差异。对于此类患者来讲,除却要及时抢救,减少其病死率之外,也要使用有效方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并发症后死亡。现如今,倾听病患的临床主诉以及症状体征监测工作,即便是当前诸多新兴医疗技术面前,仍为不可替代环节。为了全面分析院前急救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评价急诊创伤住院患者价值情况,本研究选择2018 年7 ~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诊创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表1 院前评分PHI标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12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急诊创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院前创伤急救,并收治住院。主要包含经由120 指挥中心指派出诊或者患者自行联系出诊者。均进行了现场处置,并确定需要住院。排除标准:妇科患者、五官科、儿科患者、产科院前创伤急救患者、市区外患者自行联系出诊者、亚急性创伤、病患已经死亡的出诊。在此其中男102 例,女98 例。年龄18.7 ~79.3 岁,平均(41.6±1.3)岁。

1.2 方法

本实验要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院前急救记录表,全面记录好病患基本详情。在此其中包含患者的抢救经过、诊断情况、受损类型、抵达时间、出诊时间、患者性别、姓名、职业、家庭住址等等。另外也要全面记录好患者转归结局和死亡原因。具体治愈标准为:经治疗之后,机体生理既能恢复正常标准,临床症状全面消失,病因消除。

1.3 观察指标

针对急诊创伤住院的200 例患者使用院前指出PHI、ISS 评分标准,患者均进行院前以及院内评分工作。院内评分的时机主要指的是病患进入至急诊科并经过对症治疗之后、收治住院之前。全面统计病患死亡资残疾等相关情况。PHI 主要由呼吸、脉搏、收缩压、意识几项生理指标组成。依照0 ~5分的标准予以相加。总分为24 分,分数越高症证实病患的伤情越严重。详细标准为:4 ~12 分为重伤,0 ~3 分为轻伤。对于胸部穿透伤患者,额外增加4 分,详见表1。

同时,拟使用ISS 进行全面对比,AIS-ISS 评分使用国际公认的AIS2005 版本,结合创伤者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情况以及最终诊断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 专业统计学软件,数据内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并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ROC),找出最佳截断点,并对AUCROC之间的差异进行Z 检验。两两比较使用LSD 法进行,利用方差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死亡、致残详情

在200 例住院患者之中治愈者共计184 例,占92%。死亡6 例,占3%。残疾10 例,占5%。从患者死亡原因来看。颅脑损伤致死4 例,胸部损伤致死1 例,肝破裂致死1 例。从致残方面来看,肢体离断1 例,周围神经损伤致残1 例,脊髓损伤3 例,颅脑损伤致残5 例。

2.2 患者相关指数评分情况

和治愈者以及残疾者相比,死亡者的院前、院内评分明显更高(P <0.05)。和治愈者相比,残疾者的院前以及院内评分较高(P <0.05)。见表2。

表2 患者相关指数评分情况(,分)

表2 患者相关指数评分情况(,分)

注:与治愈者比较,*P <0.05;与残疾者比较,*P <0.05

?

2.3 ISS和PHI的ROC曲线情况

PHI 的AUCROC为0.872(95%CI:0.856 ~0.887),ISS 的AUCROC为0.792(95%CI:0.772 ~0.81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Youden指数最大法选取最佳截断点,判断急性创伤住院患者“潜在危重症”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PHI ≥4 分、ISSI ≥22 分。对PHI、ISS 分别绘制ROC 曲线,见图1。

图1 性创伤住院患者PHI、ISS 的ROC 曲线

3 讨论

使用何种方式对患者开展规范准确的进行评估,一直为创伤救治工作内的重要内容。当前临床用于创伤结局评分主要包含创伤严重特征评分(ASCOT)、创伤严重度评分(TRISS)等等[3-5]。因为当前国内外的损伤反应时间、伤员平均伤情院前急救水平、医疗救治水平以及院前病变等相关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说,其具体结局预测也显得有所不同。

迄今为止,中国的创伤数据库还没有建成,且当前所取得的数据不完整也不够准确。很多医院直接套用ASCOT、TRISS 权重系数开展院内评分用于预测患者生存概率准确性较差。并且值得说明的是TRISS 分、ASCOT 评分需要诸多数据和有关资料收集。在这项工作中需要花费诸多精力和时间。虽然说急性生理和健康状况评定(APACHE Ⅱ)评分能够良好的体现出创伤严重程度情况。但值得说明的是,在开展相关工作中也存在些许问题。

主要包含:(1)APACHEⅡ评分仅针对ICU 内所有病患,并不是所有伤员就可以使用。(2)部分参数获取时间较长,进而影响收集数据的及时性。(3)当患者受到创伤之后,由于其生理紊乱状态持续存在且不断变化。频繁应用APACHEⅡ评分不但会加重病患苦楚和经济负担,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通常患者的依从性不高。与之相比。PHI 评分有着容易掌控、原则简单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创伤住院病患者严重程度评分之中,有着一定效果。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院内医护人员提供伤员病情判断有利的信息,进而做出对病情的准确判断。

在本实验中,以多发性创伤为常见类型急诊外科常见。受伤位置包含颌面、颅脑受损、骨盆、腹部、胸部、内脏受损、脊髓受损、四肢和其他部位骨折等等。在本组内,由于重度颅脑受损者造成死亡的病例高达66.67%,其次为胸部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以及肺挫伤。从致残病例方面来看,以颅脑损伤为多。占据50.00%。其次为四肢离断伤以及脊髓损伤。在四肢离断者中,由于离断的肢体和神经细胞发生缺氧缺血,当超过耐受后进而会发生可逆性改变,最终导致的结果为病患死亡或者肢体坏死。由此能够看出。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开展抢救,为确保患者治愈的关键所在。当前相关文献指出:“黄金一小时”为病患创伤之后急救的良好时机[6-7]。但值得说明的是,当前存在公众急救意识缺失以及交通堵塞等诸多状况,继而导致很多创伤病患错失抢救时机。

所以说,为公众普及与急救相关的知识积极培训工作,在遇到突发创伤后可以及时呼救和自救,创建起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系统,强化当前院内急救以及院前急救环节,减少死亡率。缩短到院时间为提升创伤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8-9]。

当前新的多发性伤情救治理论包含了黄金时间以及严重创伤早期确定性救治理念、全程生存链和创伤救治连续理念、创伤极端状态和创伤控制理念等[10]。其在根本上提升了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概率。PHI 最早于1986 年由Kochler 等提出,其在CRAMS 创伤评分基础上演变而来[11-12]。是一种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评价方法。其也为当前就在现场检查评分体系中良好的院外定量评分方式[1]。当前,其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13-14]。PHI 主要通过意识、呼吸、脉搏和收缩压几个生理指标视为评分参数,同时对于各个参数的不同表现开展不同化评分。在应用时,首先分别对各个参数进行评分,在此之后将4 个评分相加,即为PHI 总分。

且值得说明的是,倘若受伤者存在胸部或者腹部穿透伤,则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增加4 分。每位伤员PHI 评分工作尽可能在2min 内完成。在本次实验中,治愈者院前评分均值为(2.59±1.40)分,院内评分为(2.50±0.29)分。死亡患者院前评分为(16.7±2.45)分,院内评分为(15.81±2.52)分。残疾患者院前评分为(7.59±2.13)分,院内评分为(6.02±1.6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所以说,在对患者开展院前急救过程之中,针对院前评分较高的病患,医务人员应当马上采取有关强制措施,全面减少急救反应时间,进而为患者的院内抢救奠定良好的基础。

急救反应时间为判定创伤者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指标,PHI 于院前急救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能够全面体现出病患创伤严重水平。在对患者开展急救过程中,抵达到现场的急救者,应当依照病患自身病情第一时间取得PH I 评分。针对PHI 评分高的患者,应当马上开展与之相关的急救措施。比如说支持呼吸、维持呼吸、开展心肺复苏术、利用应急药物止血、固定包扎等等。尽可能减少重度创伤者从院外转到急诊科的时间,同时也必须降低创伤到手术或者被送到ICU 的时间。尽可能实现早期确诊,早期救治,全面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开展创伤救治过程之中,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急救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此,本院定期对院内工作者开展了科学化初级创伤救治系统培训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减少急诊创伤收住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创伤住院患者来讲开展院前指数评价,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能够良好的评估患者伤情,方便为患者进行抢救,特异性强,有效性高,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诊科病患住院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妈妈住院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