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在急诊患者搬运中的应用

2020-01-10 02:29石艺哲罗丽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电梯下肢运输

石艺哲 罗丽珊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广东深圳 518104

急救担架为目前救护车内常见的装备,能够解决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符合病情需要,便于患者的搬运和躺卧[1]。然而,传统的担架在搬运过程中,因外力使用不当、环境混乱、空间狭小等使得患者疼痛加剧,甚至造成严重的神经、血管的二次损伤,对于救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2]。因此,本研究设计的装置是将担架进入电梯后将下肢部位折叠,在保证患者舒适性的情况下可以放入,出电梯后将折叠装置部分复位即可搬运。本研究通过分析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的患者急救工作以探讨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的应用效果,旨在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推广的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于我院急诊使用担架搬运的24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所采用担架的差别,将本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123)和研究组(n=123),对照组采用传统担架搬运,研究组采用下肢可折叠担架。对照组男83例,女40 例;年龄21 ~75 岁,平均(47.0±8.5)岁;疾病种类:颅脑外伤50 例,四肢骨折52 例,多发伤21 例。研究组男81 例,女42 例;年龄22 ~74 岁,平均(47.1±8.3)岁;疾病种类:颅脑外伤48 例,四肢骨折53 例,多发伤22 例。本组研究对象不含有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且均同意参与研究调查。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种类、病情危机程度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担架搬运,即小心将患者搬运至担架,随后进而救护车,再送进医院。

研究组采用下肢可折叠担架,首先判断患者的受伤部位,依照患者的病情和受伤位置对应使用下肢可折叠担架的屈髋部和屈膝部,给予患者一个相对舒适的体位,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将患者运输至医院时,进入电梯后将下肢部位折叠,在保证患者舒适性的情况下可以放入,出电梯后将折叠装置部分复位即可搬运;此外,遇到体重较大或者医护人员体型瘦弱时,配合使用下肢可折叠担架两侧的复数个提环,便于搬运者用力,使得整体搬运快捷方便。

1.3 评价指标

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搬运时疼痛加重和搬运后疼痛加重;记录和评估两组患者发生搬运损伤的情况,包括加重出血、神经损伤、骨折等;统计两组患者搬运和运输所需要的时间,评估搬运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软件分析统计所得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加剧情况比较

分析两组患者搬运时、搬运后的疼痛加剧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疼痛加剧比率为97.56%,研究组为13.0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57,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加剧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二次损伤情况比较

分析两组患者在搬运过程中二次损伤的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二次损伤比率为52.03%,研究组为11.3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2,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二次损伤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情况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搬运和运输所需要的时间,评估搬运效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搬运和运输的最短时间为1.38h,最长为4.67h,平均为(2.87±1.08)h;研究组患者搬运和运输的最短时间为0.58h,最长为2.07h,平均为(1.30±0.36)h。则研究组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47,P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和交通业均发展迅速,由此便引发了多种意外伤害的高发,包括器官大出血、骨折以及合并伤等危急病症[3]。急诊是医院基本且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诊接待的患者多为病情严重、进展快、对生命构成巨大威胁的人群。其中多数患者因受伤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提供担架对患者进行搬运,顺利将患者送进医院就诊[4]。对此,需要在急救的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搬运手段,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争取缩短搬运和运输的时间,为救治争取黄金时间[5]。急救担架为目前救护车内常见的装备,符合多种意外伤害患者的病情需要,便于患者躺卧。使用急救担架搬运患者的主要原则为迅速、及时、正确,一旦发生[6-7]搬运不当,轻者可延误患者及时获得进一步检查救治的时机,重者可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9]。目前在需要搭载电梯搬运及狭小空间搬运过程中,往往急救担架无法放入,增加了搬运时间[10-13]。且国内将担架分为简易担架、通用担架、和特殊用途担架3 类,没有专门针对电梯及狭窄空间的实用性担架,而且现在高层建筑的转运时间很大程度关系到患者的救治和预后[14-1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针对电梯和狭窄空间等方便患者采用仰卧位和增加舒适性的实用型搬运工具。本研究设计的装置是将担架进入电梯后将下肢部位折叠,在保证患者舒适性的情况下可以放入,出电梯后将折叠装置部分复位即可搬运。另外两侧配有复数个提环,便于搬运者用力,搬运过程动作轻巧,减少不必要的震动,避免增加伤病者的痛苦。

本研究探讨了在急诊患者的搬运过程中应用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的效果,结果发现,对照组疼痛加剧比率为97.56%,研究组为13.01%,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同时,对照组二次损伤比率为52.03%,研究组为11.38%,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由此表明,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的人力力学原理设计良好,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予以患者最大的舒适感,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患处出血、神经损伤以及骨折等二次损伤的发生率,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此外,对照组患者搬运和运输的平均时间为(2.87±1.08)h,研究组为(1.30±0.36)h,则研究组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由此表明,采用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具有方便、迅速的优点,能够缩短搬运时间,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黄金时间。

综上,对于急诊搬运工作而言,采用下肢可折叠急救担架的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在搬运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因搬运造成的二次损伤。目前通过这一产品的推广使用,减少转运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需要快速转运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电梯下肢运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