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2020-01-10 02:29梁忠新秦轶灵严文琼郭月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阿立哌唑分值精神分裂症

梁忠新 秦轶灵 严文琼 郭月平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康复科教部,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重症精神病,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多数患者均缺乏自知力,容易出现擅自停药和不坚持服药的现象[1-2]。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提高患者自知力,进而恢复患者的正常情绪、行为[3-4]。本文通过对88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阿立哌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6 月~2017 年6 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 例。男60 例,女28 例,年龄18 ~60 岁,平均(32.2±l.4)岁;病程3 ~19 年,平均(12.2±1.4)年。入组标准:(1)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初中以上;(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及酒精滥用者;(4)获得患者家属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阿立哌唑的研究组与单用阿立哌唑的对照组,每组44 例,其中研究组男30 例,女14 例,年龄18 ~54 岁,平均(33.0±10.8)岁,病程3 ~18年,平均(13.80±0.91)年,文化程度:小学7 例,中学28 例,大学9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13 例,年龄20 ~60 岁,平均(32.5±12.3)岁,病程3 ~19 年,平均(12.03±1.15)年,文化程度:小学6 例,中学29 例,大学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20060521,规格:5mg),1天1 次。起始剂量为10mg,用药2 周后,可根据个体的疗效和耐受性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增至30mg,平均(20.15±4.75)mg,疗程8 周。研究组患者依照《重型精神病的认知行为治疗图解指南》要求,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每周2次,1 次40 ~60min,共计16 次。

治疗理论及干预措施:(1)评估病情,建立治疗联盟: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通过治疗师与患者的良性互动,建立平等、真诚、互信、尊重和合作的治疗联盟,针对患者的症状,运用适当的共情,充分理解、接纳,消除患者敏感、多疑、敌对、恐惧,同时让患者明白他们的问题会被认真对待和重视,并解释治疗的意义及患者未来的受益。治疗师应尝试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包括患者重要的生活事件及对他们的评价,通过探询患者的幻想和白日梦确定前妄想信念及先占观念,为理解症状提供线索,从而将患者社会化到认知模式中。(2)认知重建: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探究患者对这些症状的体验和非理性想法,通过行为实验等检验方法,逐步让患者认识到他原先的信念是与客观现实不符,是非理性的,识别自动思维,进而用其可接受的信念来代替病态思维,帮助患者进行认识上的重建。(3)行为纠正:通过劝解、系统脱敏、放松训练合暴露练习等帮助患者控制冲动激惹、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对产生负性情感时自动思维和内心体验记录,结合不良认知模式进行分析引导患者战胜非理性信念,在治疗时反复练习并布置作业。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方法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该量表共11个项目,采用0 ~2 三级评分,0 分=没有认识、1分=部分认识、2 分=完全认识,总分22 分。得分高表示自知力恢复好[4]。

阴性症状量表(SANS),该量表共24 个项目,采用0 ~5 六级评分,0=无,1=可疑,2=轻度,3=中度,4=显著,5=严重,得分高表示患者精神症状严重[5]。

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该量表共36 个项目,采用0 ~4 五级评分,0=正常,1=轻度,2=中度,3=较重,4=重度,得分低表示康复疗效好[5]。

分别在治疗前、第4 周和第8 周末对两组患者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ITA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ITAQ 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周末、8 周末月研究组ITAQ 分值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 个月、2 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ITAQ分值比较(,分)

表1 两组ITAQ分值比较(,分)

?

2.2 治疗前后两组IPRO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IPROS 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周末、8 周末月研究组分值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 个月、2 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IPROS分值比较(,分)

表2 两组IPROS分值比较(,分)

?

2.3 治疗前后两组SAN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NS 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周末两组分值均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 周末研究组分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 个月、2 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SANS分值比较(,分)

表3 两组SANS分值比较(,分)

?

3 讨论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己所患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损。完整的自知力不仅能觉察或辨识自己是否有精神方面的异常,也能正确分析和判断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障碍是判断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认知行为治疗是A.T.Beck 在20 世纪60 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A.T.Beck 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患者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大量研究证实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较快恢复自知力[6-7]。

本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有助于患者自知力恢复,改善精神症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该结果与国内既往研究结果一致[8-11]。依从性是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通常自知力障碍越严重的患者,其依从性也越差[12]。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但患者依从性差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药物副作用或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常出现漏服、自行减药或停药,很难坚持药物治疗,也不能配合相关康复计划的实施,导致复发和再住院率的增加[13-15]。由此可见,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和自知力恢复对于其药物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阿立哌唑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阿立哌唑分值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