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2020-01-10 00:06殷超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科海故事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石材围墙民居

殷超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一、卓尼藏族地域文化特色与传统民居形态

卓尼县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甘肃南部,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不大。春季是当地比较重要的季节,这时气候一股表现为“过渡性”,暖和伴随着寒冷,昼夜温差较大,难以预料气侯的变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光照不足,且自古多自然灾害,不利于发展农业。但是这里森林资源丰厚,草场丰美,气候较青藏高原更为舒适,易形成多样的气候环境。

二、卓尼藏族传统民居建筑

卓尼地区的祖先来自若尔盖,并保留了原始的游牧习俗。每年的9—10 月进入寒冷的冬天。通过搭建帐篷和搭建物品,牧羊人来到了冬季住宅“冬窝子”。如今,卓尼的藏族住房是定居的结果,大多数住宅建筑是土木结构。

土碉房是一座传统的单层平房,位于山顶附近的山坡上。这些房屋建在山上,形成天然的墙。庭院南侧有许多菜园。门的朝向没有固定。土碉房由两部分组成:北侧的“马康”和南侧的康坡。“马康”就是冬室,用隔墙隔开,西侧用于起居、餐饮等功能;东侧用于储藏。“坡康”位于“马康”南侧,即为夏室也称为子房,多用木材围护,平面呈“L 型或”一字型,小经堂和晒廊是藏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和非常重要的,通常把它设置在顶层位置最好、最宽敞、面东或面南的地方。由于人口增加和山上交通不便,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大多数村民已搬迁到山下的土地上。庭院平整宽敞,中心轴是对称的,中间的两侧都较低。院子中间的房间就是大厅。村民们在庭院的东侧或西侧建造了新的砖石房。作为厨房和客厅。靠后是堂房和小房子、储藏室等组成的主体部分,靠前是大院子和左边右边是小房子,就是平时放置农具等的储藏室。每个房间或者每个功能区的有机结合是比较严密的,它既有自我保护的功能又有自我展现完美的魅力。

三、传统民居结构及构造

卓尼地区的藏族传统民居,经过长时间的考验,适应了本地的住房需求。在传统民居建筑群之中,建筑的材料大多来自于周围。表现出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不论是土、石、木、或是草,甚至是牛毛,无不是物尽其用。

在藏族传统民居中,最常使用的材料就是土,土的性能也决定了在建筑中的地位,黏土有着较强的粘黏性,适用于围墙和房顶,而且四周山林中开采土也十分容易。用土修建的房屋所表现出来的外观质感,也与当地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卓尼地区周围多山,所以开采石材较为容易,开采后的石材统一切割成方形,使用也较为方便。石材有很高的坚硬度,是修建建筑地基、墙角以及围墙很好的材料。而且石材耐磨度也较高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可以用于地面铺设装饰以及院墙装饰等,还可以组合藏族的吉祥图案。石材的坚厚质感与丰富纹理,表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当地环境十分融洽。

在民居的修建中,木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木材的来源也是就地取材,在周围的山中就可开采。木材拥有刚度低、重量轻、便于加工、抗压、抗拉等能力,无论是建筑的装饰或是保温、承重等实际功能都有着较好的表现。

传统民居营建的第一步是选择房址,要选择在土质良好、地基稳固的地方。确定好房址便可在人工夯实地面之后开始正式建造房屋结构;第二步开始建造围墙,也即庄廓墙。围墙的搭建确定了房屋的大小。对于大小的确定并没有固定的尺寸,一般是靠工匠积累的经验来确定。

楼面与屋面当地传统民居及大部分新建民居的屋顶形式普遍采用平缓屋顶,节约材料,降低建造成本,亦可晾晒农作物,满足生产需要。住户也可以利用平屋顶晾晒农作物,该地区的屋顶是很多椽子平行地搭在梁上,上面铺一层柴草或者树枝,再铺麦一草,草上铺潮湿的黄土,压实后在上面抹大草泥,待七成干时散上一层麦糠,再用石滚子压光,这样可10 年之内不再抹泥,而且暴雨不漏。屋顶檐口用砖砌边,以免泥土落下。为解决屋面排水,每间设水槽一个,将水排向庭院。

四、卓尼藏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卓尼地区的地势以及经济条件等原因,传统的民居建筑所受到的外界影响较小,所以有很多保持着原生态的民居建筑。并且传统民居的建造传承延续了下来,所以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保留。我们对新的传统民居建设要以维护农牧民利益为首要前提来进行保护与扩建,只有如此,村落才能得以长期健康有机地持续发展。传统民居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本土文化、宗教习俗等。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民居的建设。

猜你喜欢
石材围墙民居
超越围墙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突然之间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2020年《石材》目录
为何石材难以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材洞采风险预防
2019年中国石材贸易仅86亿美元,再次表现深幅下挫——中国石材贸易已经失去多个世界石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