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高校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10 03:36祝子由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素描艺术设计数字化

祝子由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网络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时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数字技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媒介、新方法,由此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高校传统绘画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重技术的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1]。数字技术融入设计基础教学是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目前,高校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信息化时代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很多高校未能适应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行业变化,设计专业人才的技能、素质培养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要求。数字化时代需要大量的设计创新型人才,而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难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基于此,本文以设计素描课程为切入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数字化时代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研究如何以新时代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当前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素描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造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设计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之后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设计类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成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当前来看,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缺少与数字化时代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课程定位不清晰,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开设了设计素描这门课程,但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够准确,课程定位不够清晰,仅仅是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大纲中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且课程设置也未考虑与后续专业课程及新时代不同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向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抽象,从而导致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出现较多问题。例如,一些高校教师对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概念界定不清,在教学过程中未对二者进行区分,将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学专业的素描教学模式混为一谈,实践训练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构、透视、黑白灰关系等内容,忽视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将设计素描狭隘地理解为画画,致使其学习动机不足或低下;还有一些高校教师将设计素描完全等同于结构素描,不管学生的美术基础如何,也不顾学生所学设计学科专业的特点,更不关心数字化时代所需人才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刀切”,一味地强调结构造型基础训练,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专业造型能力的培养上,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搞不清楚设计素描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其对开设这门课程产生疑惑,甚至个别学生会片面地认为设计素描这门课程对之后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的设计工作作用不大,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设计素描课程定位不清晰,教学目标不明确,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很多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授法、演示法与课堂训练法相结合的方法,缺乏时代性。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普遍在固定的教室开展,教师讲授设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法、作图经验等,或现场做范画,之后根据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学。在规定的学时内,教师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和创作,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内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形式呆板的课堂结构、陈旧的授课方式、单调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教师教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索然无味。由于扩招等原因,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班级人数持续增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的时间十分有限,精力也有限,很难顾及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做范画也是如此,虽然直观性较强,但花费的时间一般较长,对教学进度有一定影响,同时因为班级人数多,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观看,教学效率也不高。此外,受设计素描课程特点、教学课时及学生个人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学任务往往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但传统“教”与“学”的方法仍然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依赖性,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课后训练应付了事。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还会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心理,出现厌学情绪,不良情绪又会影响之后的专业学习,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设计素描的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教学手段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但强调“手头功夫”的设计素描教学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一面[2]。部分高校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较少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单一,有些高校教师还停留在以口述、板书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阶段,教学环节没有具体的图片展示,缺乏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不愿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但PPT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较为粗糙,只是简单地把图文堆砌在一起,缺少美感和艺术性;还有些教师没有摆脱设计素描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观念僵化,对数字化新技术不甚关注,甚至存在排斥心理,只允许使用规定的纸笔等常规绘画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训练,禁止学生运用数字绘画工具进行创作,挫伤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此外,设计素描作画时间相对较长,部分训练需要课后完成,但因教学手段过于传统,走出课堂后教师很难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十分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改善和提升设计素描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明晰教学目标,适应时代之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正悄悄发生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高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应走出过去教学认识和训练的误区,明确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上的差别,认清设计素描教学是为艺术设计专业服务的,明晰新时代设计素描的定位和教学方向。设计素描课程需要根据相关专业的特性进行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联性,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不同专业方向设计能力的提升上,还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艺术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以平面形式审美要素的建构和图形创意思维的训练为主;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以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多角度观察世界的感悟力和艺术鉴赏力。数字信息化时代,技艺不可或缺,创意能力也极为重要。设计素描课程的一线教师要从我做起,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重专业技能、轻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坚持两者并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适应时代之需的人才。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

数字化时代,设计素描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和技术资源优势,在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问题导入式等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法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设计素描基础知识部分选择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和往届学生优秀的作业供大家观摩,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设计素描技法部分,可在现场示范的基础上穿插相关影像视频资料或教师自己录制的技法视频,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视频资料还可供学生反复学习。此外,除基础知识外,课堂教学还可引入本专业前沿的设计技术、作品等内容供大家讨论学习,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此外,还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设计素描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训练,这一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设计素描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观念,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构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新型关系,使学生摆脱对设计素描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依赖,增加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数字化时代接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设计素描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要善于将数字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依托多媒体、电子设备、网络等媒介进行教学。在设计素描授课过程中,可在口述、板书的基础上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在其中加入动态的文字和图像、音乐、动画等艺术效果,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将网络资源库中的优秀教学资料(技法、作画步骤等,或自己的作品、录制的绘画创作过程的视频)借助微信、QQ等平台分享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网上的精品在线课程,避免教师在课堂中占用大量时间重复解释素描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观念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与学生即时沟通,参与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设计素描的教学质量。此外,高校设计素描的教师还应转变认知观念,根据专业特点与性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设计素描的探索与创作,如利用手绘板、iPad绘制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成为具有观察力、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因时而异、因需而变。数字化时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设计素描教师应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从数字化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同时借助数字媒体、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更适应“0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之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素描艺术设计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星.云.海》
《花月夜》
武汉素描
素描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