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与六气时空属性的差异探讨*

2020-01-10 06:18朱红俊
中医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木星时空太阳

朱红俊,陆 曙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五运六气学术是无锡龙砂医学流派的学术特点之一,详细记载于《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中。其理论在研究疾病规律如急诊疾病分布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1]。孟庆云教授[2]认为:其预测原理是以天之五运与地之六气相结合,推测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等影响,是天人相应、时空与人关系的体现。顾植山[3]认为:对中医学阴阳学术的理解离不开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五运六气反映了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因此,学术界均认可五运六气具有时空属性;但是对于五运和六气具体时空属性的差异进行探讨的文献不多。笔者从历史文献和天文学背景两方面进行初步解析,对五运、六气时空属性的差异和关联进行探讨。

1 五运六气时空属性的理论探讨

五运六气理论和阴阳学术理论具有紧密的联系。西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二阴一阳成气二,二阳一阴成气三,合气以为音,合阴以为阳,合阳而为律,故曰五音六律。”具体阐述了由阴阳推导形成五音六律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日、辰、岁、数、度量衡等重大事件。纵观全文,这里的五音六律指的就是五运六气。“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五运六气理论作为天人相应理论的具体体现,由阴阳推导五运六气的过程离不开天文地象时空的划分,必然具备强烈的时空属性。邹勇[4]认为: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时间、空间是《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古人就是从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探讨天、地、人与气令、发病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五运六气理论。

其他运气学学者也有相似看法。傅景华认为:“运气属于时空之道”“五运六气标识天地时空运变之节律”[5]。杨威等[6]认为:中医学对五运六气变化特征的描述存在时间、空间的交融与交叉,根植于一体化的时空观、大小天地类同的宇宙观。反映到具体天象的表现上,王斌胜[7]认为:“日月运行及其对地球的叠加作用,形成了地球30年和60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规律。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内容正是对这一规律的反映。”因此,五运六气和时间、空间的关系密切,这一点是学界共识;但是对于五运和六气时空属性差异的探讨则文献论述不多。孟庆云[8]提出:五运六气虽然都以阴阳五行和易理为据,但推理的依据不同。五运以时间平移推演为标,六气则以与地面垂直气象的风、寒、热(暑)、湿、燥、火6种气象因素为标,提出了五运的时间属性、六气的垂直空间属性,把对五运六气时空属性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笔者认为:五行化五运和方位关系更密切,而六气和时间关系更密切。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淮南子·天文训》曰:“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日壬癸。”又曰:“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可见五行化五运和方位关系更密切,更加注重宇宙万物运转的位置、趋势,这种位、势的象是相对固定的,也是可以转化的。《黄帝内经》云:“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形者势也,形势之谓也。当然,位、势的转化和时间是有关系的,但不是主要关系。《淮南子·天文训》曰:“何谓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云:“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己亥之岁,上见厥阴。”可见六气和时间是密切相关的。孟教授认为:六气与地面垂直气象相关,笔者推测可能也是源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原书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笔者认为:此处的“上”并非指上下关系,而是指代关系、象征关系,因此不能作为六气空间属性的依据。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六气统一时,四时统一岁,也是六气时间属性的证明。当然,此处六气的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但是,言节“气”而非节“运”者,也可以侧面反应气与时间的关系。因此,结合《黄帝内经》和《淮南子》的记载,笔者认为:六气和时间关系更密切一些,而用十二地支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来代表十二时辰,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奎十天干来代表东西南北中方位,也提示六气和时间、五运和空间的紧密关系。《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万物所生不离天时地利。地利、地形指代的是方位属性。天不足于西北,地不足于东南,地势、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这就是方位、空间属性。天气者为天时之象,指的不同时象下的气象运动变化。不同空间之象、不同时间之象的结合和运动变化而化生万物,即“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的本义。《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五行者即五运,对应(御)不同方位空间,产生不同的寒、热、暑、燥、湿、风等六气时象。笔者认为:此处“生”并非指产生,而是指的不同五运方位势象下具有不同的六气时象,这也是不同地区空间之象、时间之象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物候差异的本源。《淮南子·地形训》云:“皆象其气,皆应其类。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皆言方位空间之象的差异。因此,五运指空间运动的势象,六气指时间运动的时象,适时、适势而治病是运气学的内涵本义。空间、时间运动导致的势象、时象的变化规律,很多学者认为是五运六气理论的本源,而且和天文学背景有关。

2 五运六气时空属性的天文学背景探讨

笔者认为:五运六气理论产生的天文学背景中最关键的是地球与太阳、岁星(木星)的关系,而北斗七星和二十八星宿则是重要的标的。太阳是地球生命能量之源,所有的气候规律都根源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同时,由于宇宙的广阔无边,星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星球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其相互影响主要取决星球质量。因木星质量是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多,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所以,太阳、木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是五运六气规律产生的主要天文因素。古人选定的黄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是它们之间相对位置判定的重要标的,如今天(2019年4月10日)岁星在东方苍天心宿和尾宿之间,靠近尾宿的位置。木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周期是11.86年。《淮南子·天文训》曰:“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太阴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岁而行二十八宿。”古人观测和现代观测结果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木星对地球影响巨大,但木星轨道运行周期长,在一年之中对地球的空间影响是相对固定的,而每年之间又是有变化的。

木星所处的不同位置对地球会产生不同的运气状态,而且这种影响是相对稳定的。《淮南子·天文训》载“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摄提格之岁,岁早水晚旱”“太阴在卯,岁名单阏,岁星舍须女、 虚、危”“单阏之岁,岁和,稻、菽、麦、蚕昌,民食五升”。这种木星对地球物候影响的特点,其空间势象的特点很突出,因此其和五运的变化规律关系较大。这种空间位置关系主要是通过木星与二十八星宿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标识的。

地球绕行太阳的过程中,地球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决定了地球四季不同时间的物候之象。由于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很小,地球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比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只少了不到500万公里。所以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对地球接收太阳热量的多少并无太大影响。夏至地球反而是靠近地球轨道远日点的,冬至则靠近近日点。因此,导致四季物象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空间原因,而是时间决定的,所以用时间来标识。这种规律在五运六气理论中主要由六气来标识的,特别是六气之主气。地球北半球在从冬至后开始受热逐渐增加,六气主气也逐步从太阳经厥阴、少阴向少阳移行,气温上升,水汽蒸发量逐步增加,空气湿度逐步加大。夏至之后,地球受热减少,主气也逐步从少阳经太阴、阳明向太阳传变,气温下降,水汽蒸发量也逐步减少,降水先增多后减少,空气湿度逐步下降。因此,这种物候的变化具备显著的时间特点,这种规律在五运六气理论中主要由六气来描述,而且这种时象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北斗七星来标识的。《淮南子·时则训》载“孟春之月,招摇指寅”“其位东方,其日甲乙”“蛰虫始振苏”“仲春之月,招摇指卯”“其位东方,其日甲乙”“苍庚鸣,鹰化为鸠”“季春之月,招摇指辰”“其位东方,其日甲乙”“虹始见,萍始生”。在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时象推移、物候变化过程,位置(如东方)变化、五运(如甲乙)变化是相对缓慢的,也体现出空间和时间、势和时、运和气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从天文学背景分析来说,五运指代空间运动的势象、六气指代时间运动的时象,更容易理解五运六气学术的内涵。

笔者认为:上文理论分析和天文学背景分析都提示,五运六气学说中用五运的空间属性和六气的时间属性是可以成立的。这对在天人相应背景下更深入理解中医学概念可能会有一些帮助,如可以更容易理解为何运气方剂代表作《三因司天方》中的五运方无加减法,而六气方要根据六气时象来加减使用的原理。理解五运六气时空属性的差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之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内涵。《素问·五藏别论篇》曰:“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应五运,在位、在势对应不同的精气状态;精气失则亡,故应常满不可有虚时;精气被夺位则败,不能为外所实,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应六气,在时、在枢,应时而实,时移而虚,故可实而不可满。《素问·五藏别论篇》云:“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胃肠应时而实、应时而虚之义很明显了。

3 小 结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古代文献研究和天文学背景探讨了五运六气理论中时空属性的差异,总结性地提出了五行化生五运,空间属性强烈,六腑化生六气,时间属性深刻,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这个结论虽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冲击性,但具备坚实的古代文献基础和天文学背景。太阳是地球文明的本源;而以木星与二十八星宿相对位置标识空间属性赋名于五行、北斗斗柄指向标识时间属性赋名于六府是中国古代文明独特的世界观,也是五运六气理论起源的摇篮。理解了这一点,对真正理解五运六气的内涵,更深入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本质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猜你喜欢
木星时空太阳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第十章 ”大力士“木星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木星
太阳几点睡觉
木星地貌
大力士“木星”
时空之门
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