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其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2020-01-10 19:33吴碧涛任艳蒋文强
海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阳性率

吴碧涛,任艳,蒋文强

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可引起暴发流行。流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19~20世纪曾造成致命的流行病,并导致全球数百人死亡[1]。尽管所有年龄段都可能因流感发生严重疾病,但儿童不成比例地承担着流感病毒感染的高风险,儿童的流感感染率始终最高[2-3]。全球每年约有87 000名5岁以下儿童因流感住院[4]。NAIR等[5]的荟萃分析估计,每年有28 000~111 500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可归因于流感相关原因。研究发现,维生素D除参与钙磷代谢、维持骨矿盐平衡外,还具有广泛的骨骼外效应,尤其是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维生素D可通过促进抗菌肽的表达,影响细胞因子分泌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6],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进而对感染性疾病产生影响。本文拟探讨0~12岁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与其血清25(OH)D水平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3月31日于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741例儿童(≤12岁)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流感病毒抗原筛查,并于筛查前后一周内做血清25(OH)D水平检测。

1.2 试剂和仪器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由Princeton Biomeditech Corporation提供;25(OH)D检测试剂盒由山东济南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API3200 MDTMLC/MS/MSSystem。

1.3 检测方法

1.3.1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通过化学试剂提取样本中病毒抗原,再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收集的鼻咽拭子样本放置于装有提取液的提取孔中1 min,裂解病毒并释放出抗原,将测试板竖直并轻拍,再平放测试板,使提取液孔中的提取液与染料垫上胶体金标记的冻干抗体结合,并在虹吸作用下沿着检测膜移动,10~15 min内读取结果,在第15 min确认阴性结果。

1.3.2 血清25(OH)D检测 按照现行静脉血采集方法空腹采血2 mL,将血液注入促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800μL~1.5 mL离心管中,并加入8μL保护剂,充分混匀后冷冻(-20℃或以下)保存,由专业人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集中检测血清25(OH)D,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仪器SOP操作。参照2018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7],血清25(OH)D<20 ng/mL定义为缺乏,20~30 ng/mL定义为不足,≥30 ng/mL定义为适宜。

1.4 实验分组 按年龄将患儿分为0~1岁组、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按性别不同划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按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不同分为25(OH)D缺乏组、不足组、适宜组;按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阳性与阴性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Q-Q概率图分析显示,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与其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性别及年龄儿童流感病毒感染情况 共计检测咽拭子样本741份,其中,流感病毒感染阳性样本263例(包括Flu A阳性197例及Flu B阳性66例),阳性率为35.49%。男性患儿共408例,其中阳性样本154例,阳性率为37.75%;女性患儿共333例,其中阳性样本109例,阳性率为32.73%。经χ2检验,男性与女性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16)。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0~1岁组312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84例,阳性率为26.92%;1~3岁组230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90例,阳性率为39.13%;>3~6岁组128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59例,阳性率为46.09%;>6~12岁组71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30例,阳性率为42.25%。经χ2检验,各年龄组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1),其中,3~6岁组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而0~1岁组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最低。

2.2 流感病毒感染阳性与阴性组间血清25(OH)D水平比较 流感病毒感染阴性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8.40±10.95)ng/mL,感染阳性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7.32±9.0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18)。

2.3 不同25(OH)D水平组间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血清25(OH)D水平缺乏组156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52例,阳性率为33.33%;25(OH)D不足组295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120例,阳性率为40.40%;25(OH)D适宜组288例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91例,阳性率为31.60%。各组患儿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6,P=0.07)。

2.4 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与其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儿流感病毒感染与其血清25(OH)D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039,P=0.287)。

3 讨论

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是流感流行的前哨[1],对儿童进行流感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流感的确诊需要相对特异的病原学检测,如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检测、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抗原快速检测等。本研究采用胶体金法对流感病毒抗原进行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临床筛查。在741份样本中共检出流感病毒感染阳性样本263份,阳性率为35.49%,男性组与女性组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李翠珍等[8]的报道一致。不同年龄组患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最高的为3~6岁组,最低的为0~1岁组。其原因可能为:对于3~6岁阶段的儿童,其免疫力尚未健全,并且活动范围广、共用被病毒污染的用具的机会多[9];而对0~1岁组患儿,大多通过母乳从母体处获得保护性免疫,且多无群体生活,感染的机会相对减少,故该年龄段婴幼儿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最低,这也与彭质斌等[10]报道的<6月龄是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的结论相吻合。

维生素D(VitD)是一种常见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循环中VitD首先在肝脏被羟化为25-羟基维生素D。因其含量丰富、半衰期长、性质稳定,25(OH)D常被用作评价体内VitD营养状态的指标。本研究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被认为是目前检测血清25(OH)D的“金标准”方法。维生素D除经典的骨骼系统作用外,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甚至肿瘤等密切相关[11],并参与多种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12]。有研究称儿童期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的发病均与维生素D相关,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可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13]。张晓丹等[6]认为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更易发生感染,而补充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辅助抗感染作用,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细菌性阴道炎等,维生素D可能通过促进抗菌肽的产生,上调维生素D受体的mRNA表达,影响免疫调节,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来发挥辅助抗感染作用[6]。在本研究中,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血清25(OH)D缺乏组、不足组以及适宜组患儿的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与其血清25(OH)D水平之间可能并无相关性。回顾文献后发现,2016年一项囊括了来自高、中、低等收入国家的3 198名5岁内儿童的大型临床试验表明[14]:未找到补充维生素D后儿童肺炎或腹泻的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的相关证据。在一项动物实验中,GUI等[15]的研究显示1,25(OH)2D治疗H9N2感染小鼠时对固有免疫产生负性调控,尤其是在疾病的晚期阶段。2017年,AGLIPAY等[16]的研究发现在1~5岁健康儿童中,每日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与常规剂量补充相比,并未减少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其发现不支持给予儿童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以预防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观点。

由此可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流感病毒感染的关系尚存争议和疑问,基于维生素D作用的广谱性,不排除维生素D在预防或治疗流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可能性。我们的研究发现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其流感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其可能原因有:所选样本的数量、研究地域、季节、人种等方面存在局限和偏倚。因此,今后尚需针对更广泛儿童群体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其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流感阳性率
流感大作战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达对比分析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小心,流感来了
为什么儿童容易患“流感”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