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绒毛状管状腺瘤1例

2020-01-10 20:52王立新金明德徐仲航房学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肛缘肠壁息肉

王立新,陈 怀,金明德*,徐仲航,房学东

(1.公主岭市中心医院 胃结直肠外科,吉林 公主岭1361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胃肠结直肠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1岁,因“排便习惯改变2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至5-8次/分,大便不成形,色黄,无便血及脓性物,伴里急后重感,无明显腹胀、腹痛,近1年自行“美沙拉嗪”治疗,症状可缓解。入院前4天查肠镜提示:直肠绒毛管状腺瘤。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胸膝位直肠指检:进指约4 cm可触及一巨大肿物堵塞肠腔,质软,活动度可,无触痛,退指无血染。辅助检查:肠镜提示:循腔进镜80 cm达回盲部,距肛缘4 cm见一新生物阻塞肠腔,表面有大量粘液附着,表面呈绒毛状。病理回报:(距肛缘4 cm)绒毛管状腺瘤。入院查结肠增强CT:直肠中上段占位性病变,考虑直肠癌可能性大。直肠增强MRI:直肠中上段肠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改变突向腔内,呈稍短T1及等、稍短T2异常信号,压脂像低及稍高信号,不均匀强化,下缘距肛门约5.4 cm,最大层面病变长约7.2 cm,外壁尚光滑,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肛肠彩超:截石位7点-3点方向,直肠肠壁近半环周弥漫性增厚,粘膜及粘膜下层层次不清,肠壁层次不清,肠腔侧欠光整,肌层及外膜层次尚清,病灶下缘局部呈“菜花状”向肠腔内凸出,大小约40 mm×54 mm×30 mm,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欠均匀。提示:直肠肠壁弥漫性增厚,直肠隆起性低回声,不除外腺瘤CA变。于我院复查肠镜提示:距肛缘4 cm-13 cm处可见一不规则隆起型肿物,几近环1/3周。肠镜病理回报:(肛缘4 cm至13 cm处)绒毛状管状腺瘤,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于2018-02-02全麻下行经肛门直肠肿物切除术,肿物位于直肠前壁,大小约10 cm,术中送检快速病理回报:绒毛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术后病理:(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肿瘤体积8.5 cm×7 cm×2.3 cm,标记(上、下、左、右)切缘及底切缘均未见肿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 讨论

本病例中,患者直肠肿瘤巨大,虽然术前2次行肠镜检查均提示绒毛状管状腺瘤,未见癌变,但直肠超声、结肠增强CT及直肠增强MRI均考虑直肠癌可能性大,仍高度怀疑局部癌变可能。影像学资料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决定行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目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推荐直肠癌局部切除的标准包括:肿瘤占肠壁周径< 30%;肿瘤直径< 3 cm;切缘阴性(距离肿瘤> 3 mm);肿瘤活动;距肛缘8 cm以内;T1 期病变;内镜下切除的息肉,伴有恶变或病理学无法明确诊断;病理高、中分化;无脉管瘤栓或周围神经浸润;治疗前无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证据[1]。有报道称[2]:50-90%接受低位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出现低前路切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与直肠癌全肠系膜切除术(TME)相比,局部切除直肠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于T1期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3,4]。术后病理回报:(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局部切除已可达到根治目的。

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恶变倾向,有文献表明:70%-80%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5,6],腺瘤越大,异性增生的程度越重,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的风险就越大。

目前,筛查及切除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为结肠镜,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并早期对结肠镜下发现的息肉行摘除术,可以使大肠癌发生率降低76%-90%,大肠癌病死率降低90%以上[7]。常用的大肠息肉切除方法有:①高频电息肉切除术,主要适用于有蒂息肉及直径 <2 cm的无蒂息肉。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适应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直肠类癌(直径<1.5 cm)、良性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间叶源性肿瘤等。但对于直径大于2.0 cm的较大病灶常需多次分片切除,导致标本破碎而无法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组织学评估[8]。此外,腹部CT及MRI亦是诊断大肠息肉的常用方法。对于>5 mm结直肠息肉,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于肠镜差异不明显[9]。直肠绒毛管状腺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扫T1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10]。

综上所述,对于直肠良性肿瘤及T1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可达到与根治性手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损伤较小,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直肠肿瘤患者是否行局部切除手术,需要在术前做好准确的术前评估及临床分析,且需进行规范的术后随访。

猜你喜欢
肛缘肠壁息肉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热敏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疼痛的临床观察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连芍解毒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痔疮术后高锰酸钾及盐水坐浴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