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黑死病后获得了新生

2020-01-10 21:22文/邓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黑死病瘟疫医院

文/邓 笛

14世纪40 年代在欧洲暴发的黑死病,是人类史上最可怕的一次瘟疫,估计有7 千5 百万到2 亿人因此丧生。当时,许多欧洲人认为,世界末日来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对的。黑死病就像催化剂,加速了一个旧世界的死亡,迎来了一个更好的新世界。

※人类变得更加健康※

研究者发现,大疫可能会导致幸存者基因进化。这就是所谓的“基因的正选择”,也就是基因的优胜劣汰。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人有利的基因持续存在,而劣质基因则逐步消失。这些人及其后代因此提高了抵抗力,变得更加健康。对伦敦某教堂墓地遗骸的分析显示,瘟疫过后的人在任何年龄段的死亡风险都比瘟疫前的人低得多。瘟疫暴发之前,能活过70 岁的人只占人口的10%;瘟疫结束之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0%。正如一句格言所说:“没有杀死你的东西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壮。”

※香水行业繁荣发展※

在黑死病暴发期间,当时的医生们都相信,芳香的草药可以杀灭病毒,净化空气。虽然在瘟疫暴发之前人类使用香草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香草确实是随着黑死病的发生才真正风靡起来的,并从此走进千家万户,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物品。医生们率先将一种称为“琥珀苹果”的东西戴在脖子上,这种东西是由麝香、芦荟、樟脑和玫瑰水混合而成的琥珀球,据说可以起到祛病除毒的作用。香水市场由此打开了。有一种被称为“匈牙利水皇后”的香水,由迷迭香、薰衣草和酒精混合制作而成,后来发展成为闻名全球的古龙水。欧洲出现了许多以种植香草和制造香水而闻名的地区,比如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和格拉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使用香水不再只是预防疾病的措施,而是演变成一种社会习俗。

※医疗服务更加专业※

在黑死病之前,医院的功能并不是给人治病。这从词汇学上也可以考证得出来。在欧洲的许多语言中,“医院”与“好客”这两个词具有相同的拉丁文词根。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时的医院接受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是为了救治,而是为了隔离,以防疾病扩散。重病患者进入中世纪的医院就意味着等死,医院所能做的不过是处理掉他们的财产,然后为他们的灵魂举行弥撒。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医院,与其说是照顾病人的身体,不如说是照顾病人的灵魂,因为生病被视为一种罪有应得的惩罚。医院是变相的宗教机构,病人在这里主要是忏悔和祈祷,而不是治病。中世纪医院的工作人员,严格上并不能称为医护人员,因为他们大多由僧侣和尼姑组成,没有受过医护专业的训练。当然,也会有一些医疗实践,但不过是简单地服用一些草药。医院的工作重点是“好客”,起着收容和救济的作用,比如,收留那些无助的孤寡老人、寡妇、孤儿、流浪者和来自远方举目无亲的旅客。黑死病的暴发,使得医院从一个慈善机构,转变为病人就医的地方。由于危重病人太多,医院不得不想方设法治疗他们。医疗实践的增多也使得医疗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不管是医疗成功还是失败,都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分析的案例。解剖学和外科学也开始建立起来了。医院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医生,医院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专门治疗各类疾病的科室,医疗服务更加专业化了。

※喜剧文学应运而生※

中世纪的欧洲被宗教把持,所有的世俗娱乐活动都被视为魔鬼的杰作。但是,许多人开始注意到笑的治疗作用,发现心情愉悦有助于病人康复。瘟疫期间曾传出如下药方:“凡想在疫情中活下去的人,应该设法转忧为喜,化悲为乐……”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作为娱乐的文学作品。这本书写于1352 年,书中描写了在一所别墅里躲避瘟疫的10位年轻男女,借他们之口,讲述了100 个关于性爱、闹剧和低俗的幽默故事。为了达到娱乐的效果,薄伽丘毫不掩饰地将性幽默作为了这本书的主旋律。后来,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法国纳瓦尔《七日谈》都是从《十日谈》这本书中获得了灵感。还有莎士比亚的喜剧、莫里哀的喜剧、维加的喜剧等喜剧文学作品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住房革命悄然兴起※

瘟疫过后,或许是对疾病传播的一种反应,欧洲人在住宅建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卫生条件和私人空间有了更多的需求。瘟疫前,大多数普通人家的住宅只有一间房,大小不一,既是卧室,也是会客厅。穷人家的房子,墙壁是灰泥板,屋顶是茅草,根本挡不住老鼠和其他害虫的侵入。到14 世纪末和15 世纪初,住宅开始被分隔成好几个房间,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能从屋顶采光的日光室,甚至有了私人厕所。

※文化普及迅速推进※

因为黑死病,许多有文化的僧侣都去世了。所谓有文化,指的是精通拉丁文。那时的文化经典都是通过拉丁文传授和记载的。懂拉丁文的是少数人,大多数老百姓们都是文盲。几乎所有的书,都是由有文化的僧侣手工抄写而成。瘟疫之后,僧侣的数量急剧下降,人手也就不够用了。这为印刷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很快,欧洲到处都是书。大学的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加。又由于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之后所剩无几,一些不甚精通或者根本不懂拉丁文的人补充进入了教师队伍,这些人使用的是白话文,从此白话文就登上了大雅之堂。许多作家和学者使用白话文进行写作,后起的掌权者也不太懂拉丁文,所以积极推广白话文。这些都对文化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英国为例,瘟疫结束后,拉丁语开始衰落,1362 年达到谷底,英语取而代之,被正式宣布为宫廷语言。到1385 年,英语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当英国向外殖民扩张时,英语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一种国际语言。

※封建主义走向衰亡※

封建主义是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简单地说,也就是劳动者为了交换土地的使用权而向领主臣服和效忠的制度。黑死病使得劳动力奇缺,田地荒芜,庄稼歉收。幸存的劳动者利用劳动力短缺的优势,要求地主阶级以现金支付更高的工资。大领主们当然不会轻易妥协。因此,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以英国为例,1350 年出台的《劳工法》和1381 年人头税新政,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激起了劳动者们的强烈反抗,最终导致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之出现的新自由思想,为劳动阶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流动性。从前的农奴们,不再只是为他们的主人工作,而是更多地为自己工作。就这样,现代西方社会所珍视的个人主义开始闪现出微弱的光芒。

※中产阶级异军突起※

从封建主义中解放出来的农民,走出了田野,开阔了眼界,有了自己的梦想。不少人涌进城市,从事手工业和贸易行业。成功者变得富有,成了新兴的中产阶级。这些新富们变得如此富有,以至于能与拥有土地的老贵族们相匹敌。掌握着国家权力的老贵族们不甘心有人与自己平起平坐,居然还出台了一项法律,禁止商人及其家人穿金戴银,也不允许他们穿丝绸的衣服,或使用珠宝、毛皮等装饰品。然而,中产阶级异军突起,势不可挡。他们不但购置奢侈品,还成为了艺术、科学、文学和哲学的赞助人,其结果是带来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也就是史称的“文艺复兴”运动。

※自由思想闸门打开※

中世纪,天主教会统治着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从子宫到坟墓无所不包,但黑死病打破了这种统治。人们看到,至高无上的僧侣和神职人员,不但与普通民众们一样会染病而亡,而且他们对于可怕的瘟疫也同样一筹莫展。因此,他们在大众面前作为上帝独家代言人的信誉丧失了。教条受到了质疑,人们的思想摆脱了束缚,自由思想的闸门也就打开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骇人听闻的死亡人数使黑死病的幸存者们开始思考个人的价值。许多人放弃了过去的宗教信仰,更多地关注当下的奇迹和美丽,而不是关于天堂的承诺。这导致了他们对艺术和科学的欣赏以及对人类知识的渴求,也导致了宗教对人类在宇宙中角色的传统解释被彻底地推翻了。人们不再愿意为了灵魂不灭而忏悔地活着,而是致力于恢复已经失去了的人类精神,追求有品味和有智慧的生活。理性和逻辑变得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个人的创造潜力受到了鼓励。作家和艺术家们在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赞助和鼓励之下,有意识地背弃传统的中世纪风格,创造出一种关怀人的个性、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的人文主义新文化。这是一次重生,为现代社会制度奠定了人文基础。

猜你喜欢
黑死病瘟疫医院
黑死病
绘画中的瘟疫 下
绘画中的瘟疫(上)
Bian Que
“黑死病”与欧洲的至暗时刻
瘟疫算个啥
萌萌兔医院
浅析西欧黑死病期间的“投毒说”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