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境和写境的交融
——王贵胜的山水画创作

2020-01-10 02:36邵大箴
老年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造境李可染黄宾虹

邵大箴

《风吹草低见牛羊》王贵胜

王贵胜是一位有思考、有修养的艺术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研究30余年,其间经历攻读学士、硕士、博士阶段,也长期在高等院校教授技法、画史和画论,并勤奋地从事艺术实践。他性格平和,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工作积极负责。对待绘事,他一丝不苟地钻研,系统地临摹过五代、两宋、元、明、清诸家作品,深入探究山水画创作技法与创作原理。

从创作的文脉来看,王贵胜的山水画是属于兼重丘壑和笔墨这一流派的。传统山水画自唐宋以来,流派纷呈。20世纪山水画的两大高峰黄宾虹和李可染,在美学理想上虽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具体在绘画表现语言上却有不同的追求。黄宾虹在淋漓尽致地发挥笔墨浑厚华滋的美感中,表现超然的山水境界;而李可染的写生——创作法则更多地在客观自然中提炼美。从王贵胜的艺术个性、素质和他的教育经历来看,更接近李可染的艺术方法。他受过西画造型的训练,在探索造型与笔墨的结合上、在彩与墨的融合中,有不少体会,同时也积累了水彩画的经验。但传统的笔墨特别是黄宾虹在笔墨上的成就,对他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他近几年来的山水画创作,似乎在取两家之长中寻找自己的个性面貌,即我前面提到的在兼重丘壑和笔墨中表现意境。

《访友图》王贵胜

王贵胜的着眼点在画境的深沉、厚重。在山水画创作中,王贵胜不拘泥于一家一派画法的师承,而在于全面的吸收,在画境的营造上狠下功夫。

首先,他重视客观自然的取景,作品多取材于青藏高原雄浑宏伟的大山大水和奇异景观;其次,他的画面多是满构图,表现高原变化无穷的云彩,崇山峻岭的雄健壮阔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王贵胜懂得,写大自然的壮阔景象,不论画面大小,都要注意整体感和细部的丰富性,以免产生大而空的感觉。为此,他不仅用稀有的奇花异木以及宗教庙宇、神幡来强化环境气氛,而且在运用块面构成的同时,重视笔墨的点擦皴染并辅以丰丽的色彩,机智、巧妙地处理墨与色的关系,从而组成一幅幅既引人入胜又耐人琢磨的画面。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艺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王贵胜的山水画兼有造境与写境两种方法,是基于写实基础上的造境,创作的题材来自他深入自然的观察、体验和写生,而在创作的过程中则调动了他长期积累的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当然,要把造境与写境真正水乳交融,别开生面,还需要长期不懈的探索。王贵胜的艺术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们期待他更大的成绩。

《甘南秋牧图》王贵胜

《一片孤城万仞山》王贵胜

王贵胜,1954年生于河北丰南,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专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其作品入选国内外重大美展20余次,并多次获奖;出版有学术专著《中国山水画景物构成》《美术鉴赏十六讲》《王贵胜美术论文集》及高校美术基础教材四种;出版个人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研究丛书——王贵胜研究》《当代中国美术经典——王贵胜专辑》《王贵胜山水画选集》等。

猜你喜欢
造境李可染黄宾虹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等不及的收徒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黄宾虹的佳作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名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