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临床效果评价

2020-01-10 09:01林丽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3期
关键词:锐器医务人员情况

林丽春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黏膜而出现的血源性病原体感染事件,会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3]。近年来随着医疗过程中侵入性操作的增多,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受到医院工作环境特殊性、服务对象特定性的影响,血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常见情况,其不仅会损害医务人员的健康,还可能经医务人员向家属或其他患者传播,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为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应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4-5],通过制定并实施积极的防控措施来避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各科室上报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病例110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查阅2018年1月-2018年12月110例医务人员的临床资料,包括男25例,女85例,年龄为20 ~ 55岁,平均(27.65±2.18)岁。

1.2 方法

调查内容:对2017年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110例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进行收集整理。

防控措施:(1)加强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全员各级各类人员参与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培训,由院感专职人员在每个季度末考核高危人群的培训效果。(2)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完善应急预案、职业暴露上报制度。(3)规范各项诊疗操作流程:比如规范锐器处理流程,禁止徒手处理针具和针管。(4)加强标准预防管理:严格要求医务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5)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1.3 评价指标

(1)分析2017年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

(2)观察防控措施干预前、防控措施干预后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7年间不同性别、年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

经分析,女性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男性,20 ~ 30岁年龄段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31 ~ 40岁、41 ~ 50岁、>50岁的医务人员高(χ2=49.973、70.47、107.805,P=0.001、0.001、0.001)。详见表1。

2.2 2017年不同职业、暴露场所、方式、环节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高危职业中,医师暴露人次为18人,发生率为16.36%,护士、工勤人员、医技人员、实习生的职业暴露构成比分别为48例(43.64%)、3例(2.73%)、2例(1.82%)、39例(35.45%),护士和实习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更高;暴露场所中,内科病房32例(29.09%)、外科病房42例(38.18%)为主要的职业暴露场所,其次为急救中心13例(11.82%),其他科室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不足10%;职业暴露方式中以锐器伤100例(90.91%)为主,其他分别为破损皮肤5例(4.55%)、黏膜3例(2.73%)、咬伤2例(1.82%);暴露环节中,拔针、注射、处理针头58例(52.73%)以及清理废物23例(20.91%)为职业暴露高危环节,还包括手术缝合13例(11.82%)、破损皮肤接触血液和体液11例(10.00%)、血液及体液飞溅3例(2.73%)、口腔操作刮伤1例(0.91%)、咬伤1例(0.91%)。

2.3 干预前后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

干预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整理出了2017年医务人员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女性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的机体抵抗力不如男性,另外20 ~ 30岁年龄段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说明医务人员刚入职或入职时间不长,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因此更容易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6-7];(2)护士、实习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更高,这是因为临床护士为各项诊疗操作的直接执行者,新入职及低年资医务人员缺乏相关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即使在上岗前接受过相关培训,但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熟练度不足均可能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8-9];(3)内科病房、外科病房为高危职业暴露场所,这是因为病房的患者多,且为进行诊疗操作的主要场所,接触锐器的机会更多,加上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未正确处理锐器等因素的影响,会增加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风险;(4)锐器伤为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这与在拔针、注射、缝合等操作中防护不当、锐器处理不当有关,因此应在上述高危环节中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按照流程规范操作[10-12];(5)肝炎病毒为主要的暴露源,且暴露源不明的情况也较多。

表1 2017年间不同性别、年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

表2 比较干预前后的职业暴露处理情况 [例(%)]

本文研究数据中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防控措施有效改善了职业暴露处理情况,提高了职业暴露上报率,医务人员能够正确预防用药、正确进行局部处理和血清学检测,从而可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总而言之,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掌握,便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达到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目的。

猜你喜欢
锐器医务人员情况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脱发 养“老金”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