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中国大豆“第二战场”》

2020-01-11 10:28高祥,罗姣姣
中国记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农场大豆

【作者体会】

高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小切口诠释大主题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采写的广播评论《开辟中国大豆“第二战场”》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成为热点事件,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小豆子与国家粮食安全紧密相关。

2018年10月,哈尔滨东金集团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承租的百万亩农场迎来丰收季。在黑龙江省抚远港码头,记者搭乘国际快船,沿中俄界江黑龙江,直奔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俄产“中国大豆”将从那里起航运抵我国……

从壮阔奔流的黑龙江上放眼看去,两岸景象截然不同。中国一边,金黄稻田一望无垠,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田间;俄罗斯一侧,渺无人烟,等待开发。一江两国,一衣带水,这样的场景也告诉我们,中俄农业合作互补性强,互利共赢,前景广阔。

创作团队紧紧抓住“俄产‘中国大豆’首次实现大批量运抵我国”这个“牛鼻子”,深入一线采访。

作为一篇新闻评论,与其讲大道理不如以有说服力的故事来“征服”受众。

东金集团的远东农场是俄罗斯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场,被视为规模集约农业的教科书,从开荒、春播,再到收割、整地,几乎所有环节实现机械化,平均1个人耕种管理1万亩耕地,生产效率是小型合作社的300倍……这些翔实有力的数据,从被采访对象口中和记者笔下娓娓道来,黑龙江农业实力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实现了中国资本、技术优势与俄罗斯农业资源的有机融合。

赴俄开辟中国大豆“第二战场”,关乎增加大豆国内市场供给、保障餐桌食品安全、化解粮食风险隐患、摆脱过度依赖进口等重大课题。通过这篇报道的采写过程,记者深刻体会到,要增强大主题报道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就要以鲜活现场、真实数据、权威解读等,挖掘凸显出事件意义,把新闻观点不动声色、润物无声地让受众接受。

【专家点评】

罗姣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首先从选题上来看,该报道具有极强的敏锐度和现实性。报道从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首次大批量运抵中国的新闻事件入手,捕捉到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和可深度挖掘的空间,从国家粮食安全,到中国农业对外合作转型发展的现实,再到“一带一路”合作模式的持续探索,将话题背后所包含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逐层进行解剖和分析,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其次,从新闻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叙事来看,报道整体上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在交代清楚新闻事件的同时,不断带领听众去逐层解开问题,让整篇报道在形式和节奏上也更有层次感。再次,报道实现了很强的时效性和高质量的相统一,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采编人员便奔赴俄罗斯进行了实地采访,并且在第二天迅速完成了此篇深度评论报道的创作和播发,在保持话题时效性的同时,以深度和锐度完成了此篇高质量的报道,体现了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黑龙江农场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农场假期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农场
Write a caption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