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虽当严冬 犹如夏花
——献给新华社记者徐勇

2020-01-11 10:28许杨,凌朔,党琦
中国记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专稿徐勇国际部

徐勇

1963.04.07—2019.11.20

2019年11月20日下午,徐勇在办公室突发心梗,送往医院急救,未能挽回生命。

他走后,鲜花铺满他的工位。缅怀文章刷爆朋友圈。不仅自媒体,央视、参考消息、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澎湃等很多媒体都转发了怀念他的文章。他的名字上了热搜。中国记协发来唁电。

他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电子工程和国际新闻双学位,1986年8月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工作。

他先后在国际部欧美新闻编辑室、英文编辑室、英文改稿室、要闻专稿编辑、专稿一室、专特稿专线新闻采编中心工作。其间,他曾参加中央讲师团到山西支教,曾到贵州息烽县挂职扶贫,任副县长。他先后在华盛顿分社和旧金山分社常驻,任记者、首席记者。

编者的话:

口碑是最好的墓碑。你的墓碑在朋友圈里越盖越高,高耸入云。缅怀你的文字,一篇,又一篇。一篇,又一篇。每一篇都刷屏,人们一起泪目。这些文章,行文都是“你”。我们这篇按语就也来对你说吧。

年轻人说,怀念你,就是“回忆自己的成长”;同龄人说,送别你,就是“送别我们的时代”。

“不要色彩,形容词是色彩,评价是色彩,色彩会失真,伴随日月、角度和心情会失真,唯有轮廓,刻骨铭心”

“‘的’字能不用就不用,要用短语,多用直接引语,不能有一句废话”

……你对年轻人的耳提面命,成了业界名言。

11月20日晚上,宣武医院,近百人赶去看你。

11月24日,八宝山,送别你的人在寒风中早早排成长队,尽管印了500份生平,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拿到。

人们舍不得你。不只是因为你的博才,不只是因为你的博爱,不只是因为你的风骨……

一群朋友在送别你的花圈上写下了这句话:“世界上最干净的灵魂”。如果你是法官,你一定会让正义看得见;如果你是教师,你一定会让教育不失神圣;而你是记者,就让我们看到了记者应有的样子。

有同事说:“你走了以后,我好好反省了自己”。

有同事说:“对你的汹涌悼念的背后,是更加汹涌的对自己的反思”。

有同事追悔,曾经享受了那么多你心如细发的关爱,却没有好好关心过你。

我们想通过采访写一篇原创的追思,因为我们知道,尽管已经有非常多怀念你的文字,但你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可我们不忍打扰刚刚送别你的人们。因此,在这里,我们选编了朋友圈里追思你的十篇文章。

我们永远怀念你!

猜你喜欢
专稿徐勇国际部
徐勇:质量为重 耕耘奋进
研究生科研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探讨
徐勇教授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专稿 专人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