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坤运用《伤寒论》思想辨治恶性肿瘤经验

2020-01-11 05:11张福鹏秦燕刘丽坤
中医药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伤寒论阳气肿瘤

张福鹏,秦燕,刘丽坤

(1.山西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3.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刘丽坤教授是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大肠恶性肿瘤)特聘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0余载,经验丰富,对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其独特思想,善于灵活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经典辨证体系辨治恶性肿瘤。笔者系山西省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拜师刘教授门下,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伤寒论》思想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略述于下。

1 顾护阳气以求本

恶性肿瘤病机目前以“虚痰瘀毒”为倡导[1-3],而病邪侵犯人体,正气是否强盛,决定是否发病,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人体阳气为正气之本,阳虚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4]。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重阳气的思想,《伤寒论》所载113首方剂中,温阳方剂占37首,处处贯穿扶阳思想,其顾护阳气包括温补阳气和助阳行气两个方面。

刘师熟读《伤寒论》,博采众家所长,认为顾护阳气是治疗肿瘤之根本,而其顾护阳气思想有三。其一,机体无论患何种恶性肿瘤,阳气亏虚为本,寒凝、痰浊、瘀血、毒饮接踵而至,流窜周身,乃至变化。患者或手术,或放疗,或化疗,或靶向药物均损伤阳气,故临证中重视人体的阳气,善用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药扶助阳气,桂枝、麻黄、细辛等药温经通络,但因切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切不可操之过急。其二,“和法”治疗肿瘤应体现在温阳、助阳中,不可一味只知温补阳气[5],太阳病中辛温发散以通阳,阳明病中辛寒折热以扶阳,少阳病中和解枢机以运阳,故临床辨证中不可拘泥,应灵活应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桂枝汤、麻杏石甘汤等。其三,注重整体观念,因时治宜,“春夏养阳”。春夏阳气升腾,有利于人体阳气的充养,肿瘤患者在三伏季节,应用白芥子、香薷、生姜之品外敷穴位激发阳气升腾,有利于顾护阳气,抗邪外出。

2 驱邪外达以治标

“急则治其标”是中医学重要治则之一,出自《素问·标本病传论》,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之中,而恶性肿瘤之标不限于“急症”。肿瘤之标包括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通、胸腹水、情志不畅等[6],亦囊括癌毒稽留之发热、药毒残留之虚劳、六淫袭表之外感、热毒伤络血败肉腐之肠澼等,而仲景在《伤寒论》中充分体现汗、下、宣、透、清、消、补等因势利导之法[7],从而起到驱邪外达的目的。

刘师谨奉医圣之旨,临床辨证恶性肿瘤常提到“给邪以出路”,正如《内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治疗肺癌合并发热,重用石膏,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外界直接相通,清肺热宜向外发散,令邪气从表而解;肺癌常常伴咳痰较多,不易咳出,临床治疗棘手,善用小陷胸汤加芦根、金荞麦、冬瓜子、麻黄等利痰宣肺之品;对于消化系统肿瘤,领“六腑以通为用”之意,如大肠癌,喜用大黄泻癌毒、排瘀血,通腑泻浊;针对化疗后骨髓抑制,除健脾补肾外,佐以泽泻、车前子等排残留之药毒;而运用非药物疗法,亦尤有独到见解,如肿瘤患者见到面色潮红,声高息粗,喜怒烦躁者,予耳尖放血清泄肝肺伏火,以解实热之症。诸法云云,不再赘述。

3 夯实脾胃以达变

《说文解字》将“变”释为“更”,《小尔雅》曰:“变,易也”,不论做何解释,变即为变化、改变,在肿瘤治疗中既指病机改变,有指治则治法随之应对变化。有学者认为,“虚”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本[8],而脾胃位处中州,司职斡旋之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亏,气血精微无以化生,正气补充不及,百证变化乃出。《伤寒论》中“保胃气,存津液”是其又一主要思想,并贯穿于六经辨证的始终,多次提到“无犯胃气”“令胃气和则愈”,并多用生姜、大枣助胃调脾,113方中用大枣71方,用生姜40方,姜枣同用31方。

刘师遵《伤寒论》之意,临床辨证肿瘤尤其重视中焦脾胃,认为“肺为娇脏,脾为嫩脏”,其脏腑之气最为轻灵,稍有克伐便伤脾碍胃,统方用药常佐黄芪、生姜、大枣,并贯穿肿瘤治疗始终。初期阶段,正气尚足,多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破血消癥等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莪术、浙贝母、山慈菇、天龙、蜈蚣、石上柏、石见穿等,更应护胃健脾;中期阶段,患者术后、放化疗后,正气损伤,减轻以毒攻毒之品,常用配合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理气畅机;晚期阶段,邪盛正衰,不乃攻伐,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守,加以消食和胃之品,以资后天之本,达延长生存之期。

4 辨治论治以为守

辨证论治是张仲景对后世所做的最大贡献,“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短短十二字道出《伤寒论》的精髓,东汉时期虽无肿瘤之名,但对于恶性肿瘤相关症状的辨治奠定了基础,其应用泄热逐瘀、活血化瘀、除痰降气、利水除湿、攻补兼施等治法广泛运用于肿瘤治疗[9]。当今社会肿瘤发病率升高,中医治疗肿瘤效果被渲染,更有甚者只顾一味清热解毒抗肿瘤,全然不顾中医辨治论治之大法。

刘师传中医疗病之精髓,以辨证论治治疗肿瘤为守,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对于大肠癌热毒蕴结、瘀血内结者给予大黄牡丹汤;癌性发热临床表现为少阳阳明实热者,给予大柴胡汤开中焦湿热,下阳明之实;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证属下焦蓄血者,给予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加减化裁;肺癌合并胸腔积液者,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平喘,利水除满;胃癌、食管癌及化疗后胃气上逆者,给予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和胃;而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证属中焦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者,给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

5 把握纲领以统功

柯韵伯在《伤寒论翼》中指出“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今之脉证而标之,读者可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者若能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使得了然矣。”六经提纲是六经病各篇辨证标准,贯彻在治疗始终,囊括脉证、病性、病机,言辞简介,突出重点,为后世学习《伤寒论》起到统领作用。

刘师统纲领之要,认为掌握六经纲领思想治疗肿瘤,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临证施治。尤其恶性肿瘤稳定阶段,常常无证可辨,更能体现提纲思想的重要性。例如其认为“肺癌之为病,肺虚必为本,与治病求本一致,补肺汤为主方。”不论何期何病机均可加减应用。又如大肠癌常见腹泻、腹痛,刘师以厥阴病纲领为抓手,灵活选择乌梅丸加减化裁。

6 经法煎煮以彰效

仲景潜方用药之效不仅辨证精湛,而且贵在煎煮之法,如应用浆水、潦水、甘澜水、麻沸汤、清酒、苦酒等溶媒[10-11],或先煎、后下、久煎、单药兑入、去滓再煎等法,对汤剂疗效影响甚大,无论临床运用还是现代药理研究,《伤寒论》中的特殊煎煮之法均能提高疗效。肿瘤患者病情复杂,灵活把握经方煎煮法,往往能起推波助澜之功。

刘师细心研读经典,品味煎煮之法,临床应用屡试不爽。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辨证用药时佐少量米酒同煎,借酒辛散之性,使气血流畅,风邪得散,通则不痛;对于消化道肿瘤,证属腑气不通者,应选择大黄、芒硝后下,以起通便之效,刘师选择颗粒剂,随药冲服,亦达到理想疗效;对于调和之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泻心汤类、旋覆代赭汤等,均嘱患者去滓再煎,不仅能减量以防呕,更能增效持久。

7 验案举隅

释某,男,65岁,2019年2月因大便带血、稀便、便次增多2月,至某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溃疡,左半结肠多发息肉,镜下考虑部分癌变,病理示腺癌,排除其他脏器转移后于2月28日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腺癌II级,溃疡型,肿物大小3 cm×3 cm×1 cm,浸润肠壁全层,未突破基底膜,脉管内可见癌栓,未见神经侵犯,上下切缘未见癌,淋巴结转移性癌:回盲(0/1),肿物旁(1/27);免疫组化:MLH1(-),MSH2(+),MSH6(-),PMS2(-),Ki67(80%+),p53(+),KRAS、NRAS(野生型),BRAF600E(突变)。术后于4月5日起行mFOLFOX6方案辅助化疗,因腹痛腹泻求诊于我院。既往史:肾结石病史。

2019年4月15日初诊。症状:腹部隐痛腹泻,便前腹痛,便后疼痛好转,大便稀溏,次数增多,7~8次/d,甚至成水样,略有恶臭,纳食一般,口中和,睡眠一般(大便次数影响),汗出多,怕冷,腰痛,小便不利。舌胖大,苔薄,脉细。组方:乌梅30 g,黄连6 g,黄芩6 g,肉桂6 g,制附子18 g,炮姜30 g,川椒6 g,炒白术10 g,太子参30 g,桂枝10 g,炒白芍30 g,生黄芪30 g,椿皮30 g,石榴皮30 g,赤石脂30 g,延胡索30 g,败酱草30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艾灸神阙、中脘、双天枢、双肾俞、腰阳关。

4月22日二诊:腹痛、腹泻减轻,大便5~6次/d,伴腹胀,进食后腹部下坠明显,余同前。上方加防风10 g,木香10 g,砂仁(后下)10 g,葛根30 g,14剂。

5月15日三诊:辅助化疗2周期,腹痛腹泻明显减轻,大便3~4次/d,质稀,无水样泻,食后腹痛消失,仍畏寒,腰痛口中和,纳食可,寐安。舌胖大,苔薄白,脉沉细。组方:乌梅30 g,黄连6 g,黄柏10 g,细辛3 g,川楝子10 g,炮姜20 g,桂枝10 g,党参30 g,当归10 g,炒白芍30 g,附子30 g,小茴香6 g,乌药20 g,椿皮30 g,石榴皮30 g,肉桂6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14剂。腹痛腹泻基本控制,畏寒好转,继予后期辅助化疗及复查。

按语:本例患者诊断为结肠癌,脾虚为本,术后、化疗后耗伤阳气,脾肾阳虚,大便失司;怕冷、腰痛亦是肾阳亏虚本证;大便味臭,为癌毒残留,瘀热内扰所致;舌胖大、脉沉细为脾虚之象,综合舌脉及病史,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与《伤寒论》厥阴证相似,以乌梅丸为守方寒热并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温运中州,椿皮、石榴皮、赤石脂解标之腹泻,佐桂枝温通经脉,又避闭门留寇之嫌,延胡索、败酱草行气散瘀止痛;并予艾灸脾肾要穴加强温阳健脾之功;二诊时症状好转,加强行气之药,解里急之需,并加用葛根以达“葛根芩连汤”之意;三诊腹泻腹痛已基本控制,仍以阳虚为主,加用小茴香、乌药温暖下元,并加重附子为30 g以温阳健脾补肾。

猜你喜欢
伤寒论阳气肿瘤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北京肿瘤防治联盟(BJCA)
滚蛋吧!肿瘤君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