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型企业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0-01-11 06:22王洪建胡开群廖治祥
科学咨询 2020年44期
关键词:工商大学制式人才需求

彭 烨 王洪建 胡开群 廖治祥

(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7)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的新阶段。目前,广大高校机械专业仍秉承“以学术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类型不能完全与岗位对接,大量求职者不被企业认可等问题,且进入企业的适应周期长,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以形成合力为目标,健全社会参与体制机制,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机制,支持企业、部门、集体、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以教好学好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紧抓历史契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为新时代人才培养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创新,以自身在该学科领域的特色优势,联合机电控股集团、长安集团等数家龙头企业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各创新体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以协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建立“1+3”型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构建更加合理、实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机械专业的就业问题分析

机械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人才基数大,就业面广,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提供稳定的人才来源,而制造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的发展必伴随智能化、自动化,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虽然历届毕业生有着较高的就业率,但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就业后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不适应,不对口;②企业对招收的专业人才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并非企业理想的人才需求;③部分学生对机械行业的认同度低,选择到其他专业领域工作。此类问题在绝大多数高校同样存在,其主要原因归结起来为以下“六个矛盾”:◆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的多样性与培养模式的单一性的矛盾;◆知识更新的倍增效应与教师知识结构动态发展不足的矛盾;◆学科体系交叉融合与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的矛盾;◆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相脱节的矛盾;◆保障机制的单一性与创新人才培养多层次需求的矛盾;◆学生工程实践和学以致用能力缺乏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不足的矛盾。

针对上述矛盾,重庆工商大学依托人才培养创新大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深度,以企业需求为主体,兼顾通识教育需要,大胆引入新模式、新方法,积极开展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建立企业定制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

二、订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符合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针对企业紧缺的人才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定制教育,为企业培养“定制人才”,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2]。这种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和就业工作的无缝对接,极大的减少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和发展,主要分为紧密型、直接型、间接型和“1+1+1”型四种,其特点为:◆紧密型:企业紧密参与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监督和引导;◆直接型:企业直接到学校进行人才选拔,组建专门班级,学校再根据企业的人才要求定制培养方案,最后由企业考核验收,合格者录用;◆间接型:企业向人才中介机构提出自身的用人需求,再由中介与学校联系沟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1+1+1”型:第一学年以学校的基础教育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学年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制定特定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方式,第三学年以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习[3]。

以上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保障了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促进了国家、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和谐发展,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理论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需要对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完善,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协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计划,建立“1+3”型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1”指的是第一学年完成本科生通识教学任务;“3”是指在后三个学年中,根据协同企业当前的需求方向,教学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对应的培养方案,研究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及优化方法。该模式在兼顾高校的通识教育培养计划的同时,强化协同企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能有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协同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缩短企业人才的试用期,增加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校与协同企业的双赢。

三、“1+3”型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展

重庆工商大学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注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建设了重庆市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工程训练中心、校汽车服务实训中心、国家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等国家、市校级实践教学平台,已建有科技部智能制造与服务国际合作基地、教育部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制造装备机构设计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自由度众创空间等技术依托单位,为校企合作共建“1+3”型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环境支撑。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和共识。2019年9月17日,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19年11月7日,与RoboSense(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商谈校企合作,拟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编写、实践教学平台共建、科研课题项目合作参与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1+3”型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初步实践阶段,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和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后续将在实践中将对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优化。拟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展开:(1)教学内容:将协同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反映到教学内容上,建立学生与协同企业之间连接的桥梁;(2)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协同企业人才需求,针对企业定制人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时分配上压缩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企业技能训练学时。

此外,企业定制培养导师团队的打造和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也尤为重要。导师团队的建设方面实行校企合作导师制,导师从大二开始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学校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企业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方面,明确企业定制人才的选拔和淘汰制度,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多元化激励考评体系,充分发挥协同企业和学校的不同作用,从不同角度衡量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时发现并调整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利之处。

四、结束语

机械专业的企业定制式培养模式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如何在不牺牲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的前提下,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且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1+3”型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所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学校与协同企业的联合培养,进一步完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该模式优势,从而提高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率,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商大学制式人才需求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作品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滁州至南京城际铁路交直流制式比选研究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某平台生活楼配电系统接地制式改造试验
《暗调巴洛克之二》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作品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欣赏
数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