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畜腹泻中兽医治疗方法

2020-01-11 13:58杨海征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治本中兽医饲草

杨海征

(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畜牧兽医站西坪分站,730500)

腹泻在幼畜中较为常见,特别是10月龄以下处于哺乳期的幼畜,由于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幼畜常常因为感染而发病,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会导致死亡。 本文依据幼畜腹泻的中兽医治疗理论,对幼畜腹泻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了探析,将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1 病因及症状

幼畜腹泻发病原因多样,临床上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受凉、饲喂不干净食物,机体消化不良和病原感染等因素。 尤其是刚出生的幼畜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一旦保温措施做不好就会导致幼畜机体感冒受凉,导致继发感染。 此外,幼畜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肠胃对于饲草的刺激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饲草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机体消化压力提升,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而且粪便中还会伴有未消化的饲草料,甚至有酸臭的味道。 幼畜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料也会造成腹泻的发生,在夏季炎热潮湿的季节会导致饲草发霉,冬季饲草储存不当会造成饲草带霜,都会导致幼畜机体消化不良,产生病变。幼畜腹泻在临床上常分为伤乳和消化不良两种,前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物为乳白色,里面夹杂着未消化的饲料残渣,患病幼畜常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消化不良的急性症状常表现为发病迅速,粪便呈稀水状,体温升高较快,甚至有厌食呕吐现象发生。 慢性症状是由于脾虚导致的,症状保持时间较长,常见机体消瘦,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等。

2 中兽医治疗原则

临床上中兽医治疗畜禽疾病要依据实际的病情,通过扶正祛邪的原则进行治疗。 由于具体的病情不同,中兽医的用药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要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开具不同的处方[1]。 对于畜禽疾病的治疗要坚持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的原则,病因是本,症状为表象,对于较为顽固的慢性疾病要采用治本的原则,而新发的疾病则采用治标的原则,比如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寒证保温,虚证补实等。 假如发生了较为紧急的疾病,需要先治标后治本,最终达到标本兼治[2]。 幼畜腹泻要依据不同的发病类型进行中兽医治疗,急性腹泻要以止泻解毒为主,慢性、湿热型要以祛湿、清热、补气为主合理选择治疗原则。

3 中兽医治疗效果方法

在幼畜腹泻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对于病毒性的腹泻常采用阿托品注射,口服次硝酸铋,配合抗生素治疗。 对于常见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可用乙酰甲喹饲喂配合抗生素注射治疗。 虽然临床上这几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易造成药物残留,不利于幼畜的健康发育。 中兽医治疗理念强调止泻调和,清热解毒[3]。 对于伤乳泄泻这种腹泻类型可采用保和散加减,具体中药搭配为:山楂15g、生麦芽15g、生六曲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连翘10g、白术10g、甘草10g,水煎后灌服,1 剂/d,3d 一个疗程,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畜,在治疗时可延长治疗疗程,病情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湿热泄泻临床上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常用处方:白头翁50g、白芍20g、秦皮15g、黄连15g、黄柏15g、木香10g、甘草10g,水煎后灌服,1 剂/d,连服3 天腹泻效果能得到明显缓解,患畜就能够正常进食[4]。

4 讨论与分析

幼畜腹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情严重者会影响幼畜机体的正常发育,继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在临床预防中,要强化对母畜泌乳期的照顾,避免发霉变质饲草的饲喂,同时加强圈舍内外和饲喂工具的消毒工作,保持圈舍整洁干净。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中兽医类型进行治疗,急性症状要以祛邪解毒、止泻利水为主,慢性症状则采用补气调和、祛邪扶正的治疗原则,合理选择治疗策略和治疗处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治本中兽医饲草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月令体农书中兽医知识书写特点探析
铁肩担得治本策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发展中兽医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治本安全观视阈下监狱教育改造问题研究
草地休牧、禁牧期家畜饲草供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