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捐出3710架战机支援抗美援朝

2020-01-11 01:08老沉
环球飞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军战斗机飞机

老沉

一个号召,亿万响应

抗美援朝也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与对手武器装备差距最大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志愿军入朝前夕,美军为首的联军拥有空军36677人,各类作战飞机1100余架。而直至第一次战役打响,志愿军还没有一架飞机掩护。

1951年5月前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组织的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慰问结束回国后,先后反映了志愿军在作战中的困难情况。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抗美援朝和国内恢复重建的双重压力,财政负担很重,已无法拨出更多款项用于向苏联购买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

因此,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按照当时的捐献办法,捐献人民币15万元(1953年后人民币进行了新旧替换,当时的1万元旧币等于1元新币,本文中钱款都以新币计——编者注)计为一架战斗机,25万元为1辆坦克,9万元为1门大炮,各地捐献的武器装备都冠以捐献单位的名字。

在这一号召之下,抗美援朝武器捐献运动迅速在全国掀起:东北人民认捐203架战斗机,华北人民认捐234架,广东认捐122架,湖北认捐100架……各地出现了“石景山工人号”、“中国店员号”、“北京农民号”、“中国少年儿童号”、“白求恩”号等冠名的战机捐献活动。

资料显示,1951年全国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3元,当时的上海机床厂,工人月收入可以达到72.8元,除去必要开支,每月可结余16-20元。不过这个工资水平属于较高了,当时在全国更多的地区,工人月工资水平仅勉强维持日常家用,很难有结余。

然而,就是在这一困难情况下,为了能够让志愿军购买更多的武器,全国各行各业的人士都积极投身在这场爱国捐献运动中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捐献浪潮。到1952年5月底时,全国共捐献人民币5.565亿元。

5亿元放在今天,对于如今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50年代,5亿元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到1954年初时,我国已拥有28个空军师,5个独立飞行团,作战飞机3000余架,这使得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面对不可一世的美军飞行员时取得了傲人战绩。

常香玉捐献飞机震动中南海

在捐献热潮中,为了能够让志愿军购买更多的武器,全国各行各业的人士都积极投身在这场爱国捐献运动中来。如今常被人提起的就是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捐献了一架战斗机的故事。

1951年,28岁的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运输卡车,取下金戒指,拿出积蓄,并带领着香玉剧社在半年时间里巡回演出一百八十场,用全部演出收入认捐了一架米格15战机用于支援前线,该型战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如今被珍藏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内。

常香玉义演捐献飞机的事震动了中南海,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1952年4月全国文艺汇演期间观看完常香玉演出的《拷红》后毛泽东握着她的手兴奋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常香玉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前线捐赠热情。另一位艺术大家梅兰芳同样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用他的存款和数年的出场费以及工资,个人直接捐了一架战斗机。

与此同时,工商界的捐献者更加踊跃。山东知名民族工商实业家苗海南,多方筹措资金,主动捐献了1架战斗机和10门大炮,多次受到毛泽东接见的殊荣;另一位企业家王宽诚不仅踊跃为国家大量购买紧缺军用物资,而且卖掉了地价正在飞涨的香港黄金地段的地皮,买了一架战斗机支援前线。

著名爱国将领高桂滋,为了买飞机,将自己别墅式公馆卖了,凑够一架飞机钱。在之前,许多单位花高价他都舍不得卖。哈萨克族著名爱国人士巴什拜·雀拉克,不仅在抗日战争时就捐献过一架战斗机,抗美援朝时又再捐献飞机,一时传为佳话。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变卖了珍藏了多年的名贵古画多幅,他的妻子戴乃迭把丈夫买的钻石订婚戒指和婆婆给她的金银首饰、翡翠玛瑙和各式各样的蓝宝石、绿宝石全部变卖,最终捐出了一架战斗机。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相比名人商贾,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故事更加感人,他们中有工人、农民,甚至是少年儿童,每一个人都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捐献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中国的人民强大无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通过增加产量、拣废铁、捐奖金等办法,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一架。甘肃玉门油矿的职工,在8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一架。

湖南省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的收入,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就做一个竹筒,上面钻一个小孔,每天工余挑三、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上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谭楚云记”字样。

四川省简阳县农民精心种植棉花,棉农们发起1斤棉捐献运动,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捐献两架“棉农号”战斗机的捐款。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捐献活动中,同样没有少了儿童的声音。辽宁省彰武县一个小学的1200名小学生,利用放学后和假期内的闲暇时间,拣粮食、打柴禾、打柳条子积累了1200元钱全部捐献出来。

1951年6月4日,姜堰小学的一份捐款倡议书响彻大江南北,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共同行动起来,积少成多。到了 6月5日,这份倡议书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报,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全国少先队员的踊跃支持。“用糖果换飞机”的运动由此而生,数不清的儿童少年孩子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吊坠、手镯、长命锁甚至生活费,集全国少先队员的力量,终于换回了一架珍贵的战斗机,命名为“中国少年先锋号”。

1952年6月24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告捐献武器运动已经胜利结束。截至于1952年5月底,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军旅作家魏巍曾亲自走上朝鲜战场,并写下了那部被视为经典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数代中国人。回忆70年前发生在朝鲜这场得来不易的胜利,除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伟大的中国人民同样值得铭记。全国人民所迸发出的这种伟大爱国热忱,将新生的中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并向世界宣告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猜你喜欢
志愿军战斗机飞机
飞机失踪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EF2000台风战斗机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