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圈

2020-01-11 01:20李扬帆
先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圈能级战略性

李扬帆

国研经济研究院研究主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的战略任务。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建议,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引导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重要思路。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贯彻党中央和四川省委战略部署,明确了成都“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建设高水平产业功能区”,“推动现代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着眼于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成都以高能级产业生态圈为统领、以高水平产业功能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成型、成链、成环,更加充分地发挥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优势。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成都产业集群提升整体发展能级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培育经济增长点、大量创造高层次就业机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首要途径,对于实现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起到关键作用。从区域经济层面看,能否在这些产业领域对国家发展全局作出重要贡献,是检验一个区域产业发展能级的重要标准。

在成都近几年重点建设的14个产业生态圈中,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绿色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6个产业生态圈分别对应于“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大领域。这体现出成都优势产业的整体发展层次较高,并且围绕国家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前瞻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在“十四五”产业发展全局中已占先机。从产业和科技基础、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发展空间、市场需求等方面看,成都在这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都具备发展优势,各产业生态圈有望跻身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成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6个各具优势的产业生态圈基础上,还可谋划各个产业生态圈之间的联动发展,充分提升整体发展能级。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在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工业软件等方面,开展跨行业的协作攻关、技术共享;发挥制造业企业研发管理总部集聚优势,积极探索制造业高层次管理人才跨行业培育和流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购重组与资本运作,培育跨行业服务的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生态圈”。

落实碳排放达峰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型产业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到二〇三五年“碳排放達峰后稳中有降”,明确了我国降低碳排放的阶段性任务,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长期发展目标确立了第一步方案。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环节之一。在确保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诉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可以体现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能级”。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2030年前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是示范区的重要内涵。目前,成都在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已经初步体现了绿色低碳的发展导向:一是发展具有绿色低碳经济功能的产业生态圈。轨道交通、绿色物流是实现中长距离绿色出行(运输)、引导产业和人口集约集聚的重要工具。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实现了产学研用的协同引领,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实现立体化发展。随着成都地铁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空铁货运辐射能力持续增强,成都轨道交通和现代物流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的“绿色枢纽”作用将进一步突显。二是更好发挥服务业在贡献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的作用,适度减少区域经济增长对“大工业”、“大项目”的依赖。成都建设现代金融、现代商贸、会展经济、文旅(运动)等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生态圈,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创造“绿色GDP”,持续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为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奠定坚实基础。在做好全域绿化、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让“绿色低碳产业大生态圈”成为区域经济的新支柱,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效应。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和自我保障能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确保经济安全方面的任务,要求“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这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风险挑战的重要部署。从区域经济层面看,“十四五”期间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产业高地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安全高地,从安全保障的角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保障我国经济安全方面,具有资源能源供给相对充分、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等多方面的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既有国家中心城市引领的两大都市圈,又有众多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地域占比高于我国东部地区几个区域发展极,农业始终是整个区域的经济基础。成都坚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绿色食品两大产业生态圈,是对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衔接成渝地区相对欠发达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双城经济圈发展,在环成都地区培育一个“全省经济副中心”;也有助于增加整个区域就业、提高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促进人口就地城镇化,巩固双城经济圈的人口、经济总量,保持中心城市的发展动能。

“十四五”期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方面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另一方面将持续巩固粮食、能源保障基地作用。成都将在更多的产业生态圈谋划提升经济安全保障功能,在核心基础技术突破、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掌控、战略资源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运输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让各个产业生态圈闭“环”成“圈”,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生态圈能级战略性
“拼、抢、快、优”,展现钱塘“高能级”担当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纠缠Ξ-型三能级原子与纠缠腔场相互作用熵的纠缠演化
新区制造生态圈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