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榛子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01-12 09:46王春玲姚昱浓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榛子杂交栽培

王春玲,姚昱浓

(1.张家口市剪子岭林场,河北 赤城 075599;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L.)灌木,稀呈小乔木,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常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坡林下、荒山坡地或采伐迹地,为组成河北森林的重要灌木树种之一[1]。榛子是采食历史悠久的果树,也是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其果实既可生食还可炒食,口味佳,且营养丰富,种仁含水分4.89%~6.90%,淀粉1.25%~1.65%,总糖11.37%~13.73%,可溶性蛋白49.54~70.48mg/g,脂肪54.67%~60.80%,还含有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2],而且可以加工成多种营养品,还可榨油、入药,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产品,也是国际贸易重要的干果之一。

1 我国榛子的发展状况

世界榛属植物共有16种,我国有7种3变种,其中原产于我国的有平榛、毛榛、川榛、华榛、绒苞榛、刺榛、滇榛和维西榛8个野生种,栽培种有新近引进的欧洲榛和新培育的平欧杂种榛2种[3]。在野生榛子中以北方产的平榛和毛榛最具商业开发价值,其果实虽小,产量低,但适应性强,广泛分布在北方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和河北的各个山区,资源优势明显。欧洲榛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黑海沿岸及欧洲地中海,其果实大、产量高、果壳薄、出仁率高,是国外榛属植物中唯一被广泛栽培利用的树种,20世纪4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但其耐寒性不好,在北方不能正常越冬。平欧杂交榛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利用平榛与欧洲榛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具有果个大、壳薄、出仁率高、产量高的特点,同时具有欧洲榛所缺少的抗寒能力,且其风味好于欧洲榛。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现已选育出适合在我国北方栽培的杂交榛子优良品系20余个,是北方地区力推的主要品种,现已栽培近20年,在长江以北广大地域已栽培约2万hm2,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从推广效果来看,不尽理想,主栽品种不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榛子产业的发展后劲。

2 河北省榛子资源分布状况

自然分布的榛子在河北省共有2种,为平榛和毛榛。全省各山区均有分布,在行政区划上,集中分布在承德和张家口,生长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坡林下。根据河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省自然生长的榛子面积约为167243hm2,长期处于野生和无序采摘状态,其中有116622hm2生长于中缓坡地带,便于采摘及生产经营,而有50621hm2生长于人迹罕至的陡坡。

受坚果市场影响,许多地方对平欧杂交榛有了新的认识,全省各地市均有引种栽培,通过引种驯化试验,把杂交榛建设作为林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生产上,栽植密度大,枝条伸展不开,通风透光条件差,产量上升幅度较小。据统计,河北省栽培平欧杂交榛面积也只有200hm2,榛子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3 赤城县榛子资源分布状况

3.1 野生榛子资源分布状况

赤城县现有榛子林面积大约6700hm2,各乡镇均有分布,包括平榛和毛榛两个品种。以龙门所镇、东万口乡、云州乡、白草镇、三道川乡、镇宁堡、赤城镇、雕鹗镇、大海陀乡及龙关镇等10个乡镇分布比较集中,由于无计划采集,受自然因素影响,榛子的年产量差异很大。丰年的时候,距离远,交通不便的可采资源无人去采;欠年产量低,采集量少,致使榛子的产量忽高忽低。

3.2 野生榛子经营现状

赤城县的野生榛林大多生长在林下、林边和沟口地缘,光照和通风严重不足,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长期处于野生和无序采摘状态,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缺乏统一管理,果品质量低下,产量低,虫害成灾,商品性状差,个别榛子林甚至颗粒无收。在榛子的开发、经营、利用方面,虽然个别地方已经开始承包榛子林,通过不同平茬抚育方法进行复壮,但大量的还是利用野生榛林自然生长获取果实,无人管护,采青现象严重。而有所产量的榛林也仅限于看护及平茬的简单管理,没有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严重制约了榛林产业的发展。

3.3 平欧杂交榛引种、栽培状况

2000年以来,许多地方对杂交榛有了新的认识,把杂交榛建设作为林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赤城县宁堡乡的水泉村、龙门所镇的深沟村、马营乡的彭家沟以及雕鹗镇的屯军堡先后对平欧杂交榛进行了引种和栽培,引种品种以达维、金铃、玉坠、平顶黄、薄壳红、辽榛系列等为主,栽培面积约为33hm2,因各地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引种表现也不尽一样,总体来讲,在县城城关以南,年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山前平地和沟谷土层较厚的地方,引种表现较好,而在年平均气温3℃以下的县城北边,则表现相对较弱。具体到引进的品种来说,个别品种如玉坠表现较好,其他品种还有待考察。另外存在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以及育苗技术不到位等问题。造成榛子产量不稳定,品质不理想。产量的低下直接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严重制约了榛子产业的发展[4]。

4 榛子资源发展前景展望及促进措施

赤城县属冀北山区,发展土特干鲜果品有空间,有潜力,群众有积极性。随着首都市场对土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及生态旅游的更大发展,干鲜果品的销路越来越好,赤城县在周边地区的优越位置也会更加突出,知名度也会更高,发展榛子产业有助于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

4.1 加强野生榛子的经营管理

发展榛子生产,首先要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做到野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主要是对立地条件较好和生长势较好的原有野生榛林进行垦复改造。

(1)补植补造。对植株稀疏的野生榛林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补植补造,使之成为密度合理的榛林。在补植中,要采用坚果质量较好的榛子品种,以提高后代坚果的整体质量。

(2)轮替更新。根据榛子树的结果特点,并保证基地平榛产量平稳,对基地内榛林每5a进行带状或片状平茬轮替更新,保证榛园保持较好的结果状态。

(3)适当管理。榛子种仁充实期恰逢北方雨季(7月中旬~8月中旬),雨前撒施N、P肥,以提高种仁的饱满程度和榛子坚果质量。同时,进行野生榛林的垦复和野生榛林的选优,科学经营管理,逐步实行集约化园艺栽培,探索生物防治措施,重点解决榛实象甲危害问题,提高榛子产量和品质。

4.2 加大现有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

经过十多年的引种试验推广,平欧杂交榛中一些抗寒品种(品系)在赤城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5℃以上,能够正常生长结实,适应性强。虽然部分地段坚果饱满度略低于引种地,但在水肥适宜地段产量相差不大,并且榛仁味美醇香。在年平均气温达到3℃以上的地方,可以在个别小气候较温暖的立地条件下建立平欧杂种榛子生产基地,县主管部门及生产单位应积极宣传并推广适宜本地区的榛子优良品种(如达维、玉坠、辽榛3号等),扩大栽培面积和生产规模,形成栽培、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榛子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林地流转,制定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荒山、采伐迹地栽种榛子的优惠政策,结合发展实际,协调金融部门开展林权抵押、联户担保贷款业务,为榛子生产大户、榛子加工和流通企业争取贴息贷款,促进榛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4.4 做好示范园建设

要注意做好榛子示范园建设的带动作用,从育苗、栽培、管护和采收各环节,做到标准化和科学化,达到榛子产业可持续发展,让群众尽快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真正起到示范样板作用,推动赤城县榛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5 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做精做深榛子产业,开发榛子精深加工产品,丰富榛子的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榛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扶强做大现有榛子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榛子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开发优质、特色榛子产品,真正把榛子产业发展成为强县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5]。

猜你喜欢
榛子杂交栽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真人榛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松鼠采榛子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