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
——内乡县人大助力打赢水环境治理“大决战”侧记

2020-01-12 19:34朱浩记赵彩霞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内乡县提质全县

程 賡,朱浩记,赵彩霞

(1内乡县水利局;2内乡县人大常委会)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没想到,几年前还遭人痛批的“黑水河”“臭水沟”,今天竟变成了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清水河。8月5日上午,内乡县人大主任、刁河流域河长赵超一行,在刁河视察水环境治理工作时,瓦亭镇温岗村民靳立武指着清清流淌的刁河水感激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内乡县人大常委会把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细则,以重点河流为突破口,对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措施、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水污染事故处置、法律责任等进行视察检查。大力开展水环境管理、城镇生活污水、工业企业、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向全县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内乡县境内大小河流430 余条,其中湍(河)、默(河)、刁(河)、黄(水河)为四条主要河流,湍河为最大的母亲河。在河道支流修建水库49座,其中中型3座,小型46座。修建塘堰坝3 000余座。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产之基。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安全保障,同时统筹好各项生态要素,就是守护水之根本。内乡县人民政府把水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为实现辖区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目标,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力量,排除一切困难,以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奋斗姿态持续攻坚克难,连续打赢了水污染治理风暴“攻坚战”“大会战”和“大决战”,辖区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改善,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7年,内乡县在全省首创,将治水提质列为人大重点建议,连续四年跟踪督办,借助人大代表优势,着力推进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 年是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内乡县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机制、改革创新,举全县之力向水污染治理发起总攻,在全市打响水污染治理“大决战”“第一枪”,实现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五个全市第一”,即完成治水提质投资额21.50 亿元,总额全市第一;新建雨污分流管网80.30 km,长度第一;完成正本清源改造383个,完工数第一;全面完成313个小微黑臭水体治理,数量第一;完成河道整治33 km,长度第一。13 条水体全部不黑不臭,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河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湿地生态美景再现!

代表建议 助力治理攻坚

内乡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水环境治理问题尤为突出:全县污水管网建设还存巨大缺口;43条较大河流中有35条属于黑臭水体,大部分支流未经综合整治,水质多为劣V类;防洪排涝设施不完善,内涝点较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环境污染投诉也不断增多。县人大代表收集到群众的呼声,纷纷提出了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见建议。

2017年,内乡县人大提出《关于大力开展治水提质,改善内乡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点建议办理总体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重点建议。为确保重点建议的办理落实,县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总体和年度督办计划;组织开展系列视察调研活动,检查办理情况;召开专题督办会、座谈会,收集代表建议;常委会主要领导担任重点河长,深入一线检查河道治理情况。同时,乡镇、街道及社区发挥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数量多、全覆盖的优势,通过“代表议事会”搭建的代表议政问政监督平台,为全县治水治污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县人大共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33 场次,现场视察11余次,提出多条高质量建议。如加快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符合上级有关政策和工作部署,经县水利局充分调研和论证后被采纳。目前该县已建成8 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并通水,13座调蓄池污水处理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为全县水环境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聚实力 全力部署“大决战”

为早日实现菊乡“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目标,内乡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市人大副主任、县委书记李长江多次深入主要河流视察检查,靠前指挥,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选派精兵强将坚守工程一线,全力攻坚克难,使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

内乡县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治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建立“1+9+1”指挥体系,即1个治水提质总指挥部,9 个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征拆的乡镇分指挥部,1 名督办专员;以河道为单位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河道房屋征拆攻坚有机结合;先后抽调3批共33名科级干部开赴治水提质一线,参与治水工程管理工作,实行“包干到人,责任到户”,解决了一批工程施工难题。

近年来,全县共拨付治水资金33.12 亿元,治理黑臭水体33 条,建成污水管网83.10 km,改造各类水体1 133 个,整治小微黑臭水体380 个,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31.97 km2,占建成区面积的25%,实施了33 个内涝隐患整治及一批防洪建设项目。通过以上措施,该县将现38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黑,河流水质显著提升。根据市生态环境局最新通报:内乡县43 条河流水质明显好转,23条河流达到或优于V类水标准,比2017年初增加了11条,湍河谢楼村断面2019年年底顺利达标,刁河出境断面均值已达IV 类水标准,黄水河水质达地表水Ⅴ类。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基本消除内涝隐患;建立了有效的面源污染整治、监管体系,面源污染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全县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市领导的肯定。

发挥代表作用 坚守岸绿水清目标

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县、经济大县、产业大县,内乡县紧紧抓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建设绿水青山离不开水污染治理,更绕不开污染水体的治理保护工作。在治水提质重点建议案的办理过程中,县水利局作为主办单位,主动对接,强化沟通,切实落实代表建议。先后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30余次,现场视察10余次,收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3条,并逐条进行落实。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刁河臭味扰民、对默河进行综合整治、提升黄水河中下游段水环境和整治河堤、快速推进城区地下管网改造等10件重点建议,县水利局连续3年专程回访相关代表,进一步征求代表的意见。同时,该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生活的逐渐改变中体会到水污染治理带来的福利,让群众更加理解水污染治理工作并积极参与。

针对水污染治理任务重、战线长的问题,县水利局改革工作分解机制,以“责任制”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扁平化管理方式,组建,黑臭水体整治攻坚队,集全局之力破解疑难问题,全力实现提质增效、长治久清的目标。党组书记任攻坚队政委、局长任队长,下设6个中队,分别由6名局领导、科级干部任中队长,13名股级干部任分队长,各分队全面配齐乡镇水务中心、抽调干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执法、督查等力量,充分授权,共同下沉一线,对照国家考核标准,现场短平快解决问题,先后解决市县两级巡查发现的问题730多个。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20 年是河南省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内乡县将紧紧围绕“水质达标、考核达标、群众满意”这一条主线,重点实施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排查与评估、河流水质提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碧水长廊建设四大工程,确保实现“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污水厂网提质增效、一级支流断面达标、入库支流达到IV 类水”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县水污染治理将重点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活水、产业兴水、居民乐水转型升级,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生活生产生态相协调,努力实现“水清岸美”生态宜居内乡目标。

猜你喜欢
内乡县提质全县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力内乡县马铃薯获丰收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内乡县
为城市提质而歌
南阳市电教馆领导调研内乡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