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杂种优势利用

2020-01-13 03:42
中国蜂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雄蜂杂交种蜂王

当前,在国内养蜂生产中,除了少数地区饲养纯种蜜蜂以外,大部分地区都饲养杂交种蜜蜂。杂交种蜜蜂,一是由于其生活力强,生产优势大、经济效益高而被广泛利用;二是因为大部分地区空中的雄蜂比较混杂,养蜂者无论是引进纯种还是引进杂交种,只要育成下一代蜂王,在自然交尾中自然而然的杂交或混杂了,所以杂交种蜜蜂在养蜂生产中较为普遍。常用的蜜蜂杂交种有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多交种等,在生产中饲养的杂交种蜜蜂有少部分是直接引进的杂交种,而多数为养蜂者利用引进的蜂种与本地蜜蜂组配的杂交种。有很多蜂场是一次引种累代利用,即以引进的纯种或杂交种蜜蜂在当地培育第一代蜂王之后,又以第一代为亲本培育第二代,以第二代为亲本培育第三代,以至多代延续利用。

蜜蜂的生殖形式比较独特,它是由两个性别、三个类型、数以万计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生物,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其性状是由群体综合表现出来的。另外、蜂王和雄蜂的交尾活动是在空间飞行中进行的,而且是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一生中的一次性组配、多雄授精的交配活动。因此,蜜蜂杂种优势第一代只是表现在工蜂身上(蜂王不具有同代优势),第二代才能表现在蜂王身上,如单交种蜂群结构:蜂王(纯种)+工蜂(单交种)+雄蜂(纯种);双交种蜂群结构:蜂王(单交种)+工蜂(双交种)+雄蜂(单交种)。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在一个群体里获得蜂王和工蜂同代的优势,但利用三交种、双交种因其蜂王是单交种,所以其效果要比单交种蜂群好得多。

遗传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告诉我们,单交种蜜蜂的第一代、第二代,三交种和双交种蜜蜂的第一代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因为单交种的第二代蜂王有优势,工蜂可能进一步杂交为三交种或出现回交后代,所以仍有优势,但有时也不一致),而单交种的第三代以后、三交种和双交种的第二代以后,优势明显下降,甚至有的下降到比亲本品种还低,遗传性状很不稳定。累代杂交的蜂群发生这种变化现象,主要是由于杂交种在不断的杂交过程中基因不断地发生分离和重组的变化、使原来某些有利的性状减弱或消失。因此,饲养杂交种蜜蜂提倡定期换种,保持利用杂交一、二代蜜蜂的优势获取高产。

然而,在养蜂生产中确实有些养蜂者在饲养杂交种蜜蜂过程中,连续利用二、三代杂交种取得高产;也有的累代利用杂交种优势明显下降,以至失去优势而减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其一是杂交种,特别是一些不同品系的杂交组合或三交种、双交种的母本(如喀(阡)×卡、美意×平湖意等),从体色到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同特点,杂交之后更加巩固。因此,利用其一、二代与其不同血统的纯种或杂交种进行杂交,仍然保持明显的优势或出现更强的优势。其二是利用引进的杂交种或本场配制的杂交种与本地雄蜂交配,属于继续杂交或回交,若其血统结构合理生产优势就较强,血统结构不合理生产优势就下降。其三是杂交二代、三代优势虽然开始减退,但由于母本、父本或母本和父本的配合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优势减退的程度和速度也存在着差异,有的杂交组合优势减退幅度较小、速度较缓慢,有的杂交组合优势减退幅度较大、速度较快。

根据蜜蜂育种理论和生产用种的实践经验,杂交种蜜蜂累代利用要有目的,不可盲目、随机地进行。首先要建立在已饲养的杂交种蜜蜂生产优势的基础上,然后根据配制杂交组合的需要培育某一纯种雄蜂或单交种雄蜂;或者根据本地交尾区空中雄蜂血统结构,有目的地利用某一杂交种育王,组配成有优势的杂交二代或三代杂交种。如引进喀(阡)×卡单交种,育第二代王与意蜂杂交便是喀(阡)·卡×意三交种;如果本地上空的雄蜂多数是意×喀杂交种雄蜂,将可能组配成喀(阡)·卡×意·喀双交种。这种生产性杂交虽然不像专业育种交尾条件控制的那么严密,但只要达到50%以上杂交目的(预定蜂种参与“多雄授精”的雄蜂比例数高于其它蜂种)就可以保持一部分生产优势。当然有些血统组配合理的杂交组合其优势不亚于一代杂交种,有时还可能高于一代杂交种。要想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摸清自己蜂场和本地交尾区蜂种血统的结构,摸清原有蜂种或引进蜂种的代次。同时还要准确掌握生产优势较高的杂交种的组配形式(并非每个杂交种都有优势),以便根据蜂种血统有目标地组成有优势的杂交种。

利用引进的蜂种也要明确目的,要分清是直接用于生产还是再育王用于生产,是利用杂交一代还是利用杂交二、三代,要根据具体条件制定出可行的杂交方式、利用的代次和年度计划。一般认为杂交种的累代利用以不超过三代为好。如果对当地蜂种血统变化掌握不够准确,又没有经验,还是以利用杂交一代为主较为稳妥。

利用杂种优势要坚持有目标、有计划地定期换种,及时更新蜂种的血统,不断地巩固杂种优势。在生产中累代利用杂交种要有条件、有目的、不盲目地进行,要对蜂种血统和组配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科学的安排,以保证杂种优势在生产中持续利用。

我国饲养的主要蜂种

塞浦路斯蜂

Apis mellifera cypria Pollmann

塞浦路斯蜂(Cyprusian Bee),西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学名Apis mellifera cypriaPollmann,简称塞蜂。

◎ 原产地

塞浦路斯蜂原产于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原产地属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冬季(11月~次年2月)温和湿润,夏季(5~10月)炎热干燥。

◎ 引入历史

1974年6月,农林部和外贸部由塞浦路斯引进塞浦路斯蜂王共40只(成活35只),分配给黑龙江、四川和江西。

◎ 形态特征

塞浦路斯蜂为黄色蜂种,体形与意大利蜂相似,个体比意大利蜂略小。蜂王腹部为浅黄色,每1腹节背板后缘都有1条细的新月形黑环。雄蜂为黄色,与意大利蜂雄蜂体色相似。工蜂前3节腹节背板呈明显的橙黄色,其后缘各有1条窄的黑环,自第1腹节背板至第3腹节背板,该黑环逐渐加宽;第4~6腹节背板为黑色;除最后2节腹节腹板外,前4节腹节腹板通常也呈明显的橙黄色,没有任何黑色斑点,这是塞浦路斯蜂最明显的特征;绒毛为浅黄色。

◎ 生物学特性

蜂王产卵力强,卵圈集中,子脾密实度达90%以上。蜂群育虫节律平缓,群势发展平稳。工蜂寿命长,分蜂性弱,易养成强群。采集力强,特别善于利用零散蜜粉源。爱采树胶。泌蜡造脾能力强,很少造赘脾。性情凶猛,极爱蜇人,往往无法开箱检查,攻击性极强,可将人畜追至数十米以外。

◎ 生产性能

塞浦路斯蜂采蜜能力、采粉能力、采胶能力都很强。

猜你喜欢
雄蜂杂交种蜂王
观雄蜂识蜂况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蜂群的雄蜂培育规律及其对蜂群影响研究初探
权力至上的蜂王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夏末秋初驱杀雄蜂须及时
蜂王入群
割雄蜂蛹经验谈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