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2020-01-13 17:47赵志西马晓利冶育芳文彬陈素霞
化工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化工专业课程

赵志西 马晓利 冶育芳 文彬 陈素霞

(1.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2.新疆医科大学党委统战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各类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应这一号召,全国高校争先开启“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历史性转变。化工专业作为高校主要的工科专业之一,成为课程思政改革大潮的主战场。作为化工专业教师,更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坚决守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这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通过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这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和坚强思想意识形态保障[1]。

1 深刻认识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做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化工专业涉及高校众多,规模效应显著。截至2019年6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我国近三千所高校中,有七百多所高校开设化工专业,是在各类工科专业中开设高校数量最多的专业。搞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能够促进众多高校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规律,摸清课程思政特殊性质。第二,化工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其它专业多,交叉效应显著。化工专业基础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等,也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搞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能够保障和促进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全面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搞好化工专业课程思政,能够确保化工专业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认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深刻认识化工专业课程与思政的关系,把握课程思政特殊性质和建设规律

化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各有侧重,互不相同,但都是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既不是专业课,也不是思政课,而是包含二者又超越二者的概念,是专业课和思政课二者教学成效的升华和凝练,可以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自然状态下接受思想洗礼,提升专业技能,起到单纯专业课或思政课不能起到的作用。习总书记说,思想是总开关。思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思想为每个人日常言行和重大抉择提供根本指导。对于化工专业学生而言,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有利于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行和道德标准,为今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

为使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课程思政的特殊性质和建设规律,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成为必由之路[3]。第一阶段是课程思政建设初级阶段,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基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第二阶段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级阶段,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确保思政教育引领、引导、推进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理论导向作用。第三阶段是课程思政建设高级阶段,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使专业教育体现、落实、执行好思政教育目标,甚至通过专业教育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思政教育理论内涵,推动思政教育趋于完善。

3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查找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面向化工专业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进行了专题调研,主要发现如下问题。

(1)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政治功能发挥不到位,重专业教育,轻思政教育,思想教育功能发挥作用小。化工专业课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很少涉及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缺乏在大是大非方面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2)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缺乏吸引力,重留痕轻实效,课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形成良好学风发挥作用不够,对学科竞赛无法起到有效支撑作用。课程思政建设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强调书面可评价材料质量,对学生意见反馈等软性、隐性环节重视不足。

(3)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培养效果与师生评优激励机制缺失,未形成思政教育合力,领导指导沟通协调机制缺失。课程思政缺少有针对性评优激励机制,不能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形成正面引导和激励功能,学校层面各职能部门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沟通协调和统一管理,没有深入挖掘和总结提炼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缺乏可复制、可推广性。

4 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在化工专业课教学目标中,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目标与思政政治教育目标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把思政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有机结合,针对每一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都要提出相应的思政政治教育目标,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标一一对应、相得益彰,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质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力戒化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式主义作风。除了重视思政课程建设书面支撑材料收集和保存,还要重视和强化上课学生调研访谈、授课教师谈心谈话、教学督导随堂听课评价等软性、隐性环节工作,力求全面、立体、真实的把握化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从中发现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以提高课程思政吸引力和课堂精细化管理为主要着力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力争打开化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新局面。

(3)从学校层面加强化工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对课程思政建设和管理的沟通协调机制,打造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培养效果与师生评优激励机制,培育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一流教学团队,大力支持化工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和教材出版,将学生入党、奖助补资助申请以及评优评先政策规定和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学习表现紧密挂钩,营造化工专业课程思政人人愿教、人人争学的良好氛围,实现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突出、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和学生获得激励、教师和学生更加积极投入课程思政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专业课化工专业课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