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质量发展须着眼四大重点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访谈

2020-01-13 07:57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1期
关键词:宁波高质量发展

■本刊特约记者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这一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由此肩负起重大的国家使命。宁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是宁波发展的关键。

近期,在宁波奉化举行的“2019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指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也是宁波发展的重大课题。2018年,宁波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进入中国城市经济“第一方阵”,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指标也十分亮眼,这些都得益于宁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精准聚焦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落实“亩均论英雄”“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形成了最有利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王安顺表示,宁波下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可以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突出人居环境优势。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长江经济带而言,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宁波下阶段的绿色发展,除了继续加强环保措施,还可以谋划公园城市,在生态景观上加大投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城市要吸引高端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必须要有美好的人居环境,甚至可以说人居环境已经取代经济体量、硬件设施,成为城市竞争的基础。

“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在人居环境方面,我觉得可以向欧洲的哥本哈根学习,为长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树立‘公园城市’ 的标杆。宁波可以发挥山水交融的自然优势,在规划全局上注重留白、留绿,构建城市绿化区带,把雪窦山、东钱湖等一系列风景名胜串联成环。在微观尺度上,优化布局城市公园水系景观,在商业街区和居民小区,建设迷你公园,这样就可以让市民感受到我们的城市,建在大大小小的公园里。”王安顺强调。

二是紧抓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和商务中心。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的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更加重视进口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王安顺认为,这些重大举措是宁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机遇。

“宁波是一座有开放基因的城市,目前正在以 ‘一带一路’ 建设为统领,打造外贸强市和物流中心。宁波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在硬实力、软实力两个方面下功夫。”王安顺表示。

在硬实力方面,宁波可以加快研发应用先进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建设数字港口;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综合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内河等多种转运方式,连接长江中游、海峡西岸乃至于西南地区等广大经济腹地;继续扩大宁波舟山港辐射半径,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大宗商品集散地基础上,发展供应链金融,增强宁波在国际市场的价值、全球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力。

在软实力方面,宁波可以提供更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拆除各类隐性壁垒,特别是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对外资、外企一视同仁。

宁波还可以发挥传统的商业氛围优势,打造一个融合东西方商业文化、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的“宁波商圈”,用好城市人文资源,着力吸引宁波商帮回乡投资兴业,让归国创业者“记得住乡愁”,形成以开放为旗帜,以文化为纽带的国际商务中心城市。

三是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王安顺表示,先进技术、产业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扑面而来,我国沿海发达城市肩负着探索全球高新技术、引领全国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宁波拥有化工、机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和效应位居全国前列。但与我国一些区域中心城市相比,宁波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基础研发力量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培育。”他说。

“从宁波产业基础来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新兴产业领域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王安顺认为,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一定要有重大原创性技术来引领带动,“国际一流城市不需要八面玲珑、样样精通,但求‘人无我有,天下无敌’。”

宁波拥有28 个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成为中国隐性冠军之城,具备了培育产业龙头的基础。结合宁波产业特色,王安顺建议,宁波可以在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谋求重大的创新突破。其中,新能源技术的关键在于能源转化材料和储能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发展又需要精细化工的保障。

“政府可以引领上述领域的企业,主动进行兼并重组,在技术上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巨头、企业航母,形成密切关联的新兴产业集群,共同面对重大基础研发项目所需要的长时期大投入,一起坚持到达成功彼岸,让更多影响未来人类文明的重大技术创新,诞生在宁波。”王安顺进一步指出。

四是立足于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推动宁波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在王安顺看来,高水平建设杭州湾大湾区是宁波都市圈发展的绝佳机遇。

目前杭州湾大湾区已经有了雏形,宁波城市骨架也在迅速延伸。奉化、宁海有了高铁站;宁波至余姚开行城际列车;象山港大桥快速连接象山线;宁波、舟山两地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今年在杭州湾新区基础上,又成立了前湾新区,宁波都市圈辐射半径进一步扩大。

王安顺建议,在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保障基础上,宁波可以优化城市分工,密切城乡协作,丰富都市圈的经济内涵。在都市圈外延,可以依托浙沪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沪甬分工,积极运用上海这一“展厅”,大力推介“宁波制造”;发挥前湾新区的空间和区位优势,集中承接上海规模化产业转移。同时,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渠道,支持宁波中小企业融资,加快生产要素流动,把“沪杭甬城市带”打造成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首选”聚居之地。

在都市圈内部,宁波中心城区可以聚焦现代服务业,为各县市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为宁波全域及周边地区,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各县市担当好产业基地、生态保障,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定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就业人口双向流动。这样,宁波就将建成符合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现代化都市圈。”王安顺表示。■

猜你喜欢
宁波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