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5:01张世程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神性文学艺术仙人

张世程

真,繁体是这样的——眞,跟篆书的“真”很接近。为什么长这样子?有点复杂。《说文解字》说是“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是“匕、目、乚、八”的会意,其中“八”指的是“所乘载也”,其他只是说“从匕,从目,从乚”。细细追究恐怕有点麻烦,且罢且罢,反正 “匕”是反写的“人”,大概合起来表示人的变形吧。不管怎样,“真”的本义应该与“仙”有关。那么“仙人”也就称之为“真人”吧。

请看,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头就有个胖胖的“太乙真人”,他修行于乾元山金光洞,道行高深,仙法高超。读一读《庄子》,不时遇见“真人”,他们可以“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能“免乎外内之刑者”。之所以能如此,是他们“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那位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表演解牛艺术的庖丁,大概就有点“真人”的样子。

那么,“真”到底是指什么?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尾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们一般把“真意”理解为真正的意义,这当然没有错,但未免浅薄了。前边的“此”指代的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而然,是诗人置身于“南山”并融成一体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唯有如此,才强烈地感受到“真”,这个“真”首先应该是自然的本性和顺乎自然的真谛。拥有这个“真”的人就接近了自然本性,掌握了某些法则,因而具有某种神性,就是“真人”,就是一个在别人看起来的“仙人”,或者正如《庄子》所说:“真在内者,神动于外。”

问题又来了,要得其“真”做个“真人”有多难?恐怕只有《庄子》里说的“逍遥游”吧。只有无所依待却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确不可能做到,但可以“学做真人”,可以不断抵达“真”接近“真人”。或者说,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离“真实”更近一点,靠近自然本性之“真”更多一点。这里说两点心得。

首先是要呈现自己的“真”。

由于某种机缘,我和好友抵达湘黔边界进行了一次深度乡村游,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人也不例外。请看,湘西人喝酒,至情至性,真实呈现。于是,就不难理解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酒不只是助兴,而且是抒写自己的真言、真性情。

平时我们也说“酒后吐真言”,大概是一旦喝上两杯,头脑一热,什么包装什么掩饰都抛开,平时不能说的,都能说出来,袒露自己的内心。但这又好又不好,好就好在说得痛快淋漓,是一种释放;不好在于对自己没有警戒,容易得罪人,甚至从此结下仇隙。最好还是平时就做个真实的人,不做作不卖弄,让人感觉你这个人立身行事很靠谱——“此中有真意”。

其次是去寻求外物的“真”。

还是说这次湘黔之旅吧,我用微信發图给一个小伙伴,让他猜我到了哪里,他神速回复:这是镇远。怕是对镇远情有独钟,他说已经去过四次。我问他什么地方最值得一游,他给了一个神回复:最真实的地方最值得一游。想想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呈现的是那个地方本来的样子,也是最自然而然的样子,拒绝粉饰,拒绝噱头,也是最美好的样子。确实,从古老的祝圣桥来去,沿着舞阳河徜徉,走过那些靠水而建的小客栈,走过那些临水而立的小吃坊,只感觉自有它们各自的真实与质朴。没想到,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镇远古城完全是另一副样子,感觉完全失真了。可同伴打趣说:“白天她是村姑,晚上她是艳妇,其实都是她的真实与美。”仔细想来,这似乎道出了镇远之“真”的两面,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的确,很多时候,你要求真,还不能让自己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的“真”,拘泥了就会顾此失彼而不能识其“真”的全部,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识其“真”的本性。苏轼《题西林壁》里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总结了这样的教训。这又使我想到,文学艺术永远由“美”来贯串,但好的善的文学艺术一定与“真”相联系。这个“真”不仅是细节的真实,更重要的是其所反映的本质的真实,让人强烈感觉“此中有真意”。

做“真”人不易,求“真”也不易。但正如庄子所说:“真者,精诚之至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如同太乙真人那样“精诚”的修行,让我们有可能接近“真”的高度。果如此,我们作为人,也就是具有了某种“神性”的人。

猜你喜欢
神性文学艺术仙人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开卷有益
唐诗赏读——仙人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春·遇见
给仙人的信
给仙人的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