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登:我给毛主席当“管家”的12年

2020-01-13 05:15张奕
北京青年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江青中南海管家

张奕

2020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127周年诞辰。步入12月,一场场纪念活动接踵而来,寄托着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与深切缅怀!值此契机,本刊独家专访了曾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老先生,回忆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讲述生活中真实的毛泽东,帮助我们真切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1969年7月1日,毛泽东与吴连登在杭州合影

采访加拍摄分两天共进行了七八个小时,一身最朴素平实的衣服,一杯最简单不过的柠檬水,年届八旬的吴老一直精神矍铄地讲述着在毛主席身边点点滴滴的往事。1964年至1976年,吴连登陪伴毛主席度过了12个春秋,他就是毛主席晚年那位鲜为人知的“管家”。有时候毛主席叫他“咸城人”,有时说他“是自己身边一盏不灭的‘灯”,江青则叫他“管家的”。虽然吴连登的年龄比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还小,但按毛主席立下的“家规”,她们一直叫他“叔叔”!

“我想请你到我家给我帮帮忙,行吗?”

1941年,吴连登出生在江苏盐城建湖县一个农民家庭。1958年,小学没毕业的吴连登考入江苏省盐城地委招待所当服务员。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要从全国各地挑选服务员,盐城地区也分到一个名额。经过严格筛选,吴连登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餐厅当服务人员。1961年中南海从人民大会堂选调两名服务员,他又被选中。“中南海派了一辆平板三轮车来接我们,我把行李放上去,跟在三轮车后面,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中南海。”

在中南海颐年堂,吴连登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且因为太过紧张而手抖,第一次为主席服务时,平素业务熟练的他把端给毛主席的茶洒了半杯。毛主席听到了响声,随口问道:“你是新来的吧?”当时吴连登心里头又害怕又紧张,颤抖着回答说:“主席我是新来的。”毛主席接着又问:“你是哪个地方的人?”这时吴连登心情稍微平静了些:“我是江苏盐城人。”毛主席一听说了声:“哦,你是咸城人啊?”吴连登还以为毛主席没听清导致说错了,又略大声重复了一遍:“主席,我不是咸城人,我是盐城人。”他故意把咸城和盐城说得清楚些,以便毛主席能听得更清楚。毛主席用手往外一挥说:“盐不就是咸的吗?”这一句幽默的回答,立即解除了吴连登的紧张,心里也舒坦了好多。

毛主席马上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吴连登。”毛主席听后沉吟了一下,他在思索这个名字是哪几个字,什么意思,很快他又问:“你这个名字是谁给你起的?是父母、还是亲戚、别人帮你起的?”吴连登马上说:“主席,我这个名字是一个老和尚给我起的。”毛主席接着说:“你这个名字好啊,好啊,好啊!”从此以后,吴连登经常见到毛主席并为他服务,时间长了也就熟悉了。

1964年10月1日国庆节,正好是建国15周年,天安门城楼庆祝期间,毛主席在休息时让护士长吴旭君把吴连登找来。当时毛主席正在沙发上坐着抽烟,见他来了,用手在自己身边一指:“你先坐下。”主席坐的地方可是天安门广场,而且是正中间位置,是留给主席坐的,谁敢往那坐呀!于是吴连登忙说:“主席,我站着就行了!”毛主席说:“你先坐下,我再慢慢给你说。”护士长吴旭君也在一边劝:“主席叫你坐你就坐吧!”听了这话,他不安地在主席身边坐下了。

见他坐下了,毛主席就说:“你不就是那个咸城人吗?我可记得你呦。我要和你商量点儿事,因为我身边有许多事情,家里也有许多事情,都没有人做,我想请你到我家给我帮帮忙,行吗?”一听毛主席这么说,吴连登既紧张又感动,“主席竟然这么客气请我帮忙。我想也没想就说‘好!。转念一想主席的家我不熟悉,自己的文化水平又不高,万一干不好怎么办,于是我对主席说:‘主席,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一定好好干,有不对的地方请主席批评。主席说:‘那好,你明天就过来吧。就这样我进了毛主席的家。”

“把这个家交给小吴,我放心”

吴连登刚到毛主席家,第一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以及家里有关方面的情况,负责家里的杂务,打扫卫生,管理主席家的库房,帮助整理主席书房的书和睡觉床铺上的书。很短的时间里,他就熟悉了毛主席家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又全面管理毛主席家的生活。

1964年吴连登刚到毛主席家的时候,毛主席家里的成员有江青,女儿李敏、李讷,侄子毛远新,还有江青的姐姐李云露和她的儿子李博文,一家共7口人。毛主席家有个厨房,不大,是国家给毛主席配的小灶,但吃饭钱自己从工资里出,毛主席从不让孩子们在小灶吃饭,他对家里人说:“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所以她们都到大灶跟中南海的工作人员一样排队打饭。

“在主席家,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第一是管主席家里的钱,管财务,主席的工资发下来,首先是我从中南海财务处领回来,以后家里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柴米油盐酱醋加上家里日用的物品,凡是购买花钱的地方,一律统统我来买。第二是管主席吃饭,每天菜单由我来开,开好菜单之后,我自己到指定的地点给主席买菜,每天的采买以及家里用的東西都是我来办的。第三是管理主席的仓库,管理主席的礼品,在主席家里礼品来往比较多,需要照主席规定的规矩来办。还有就是为江青和孩子们服务以及家里的其他杂务。总之,生活上的事没有我不管的,在主席家12年我不敢有一丝松懈,认真做好主席交代的每一件事。在主席家无小事,每件事都要动脑子把它做好,不能出现一点错误。所以,主席对我管理这个家还是放心的,他曾经对江青、汪东兴等人说过:‘我把这个家交给小吴我放心!我觉得,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这一辈子能得到主席这么评价,我就知足了。”

毛主席的仓库就像个旧杂货铺

毛主席家的仓库是他院子东边一个十五六平米的旧屋子,仓库里有六个木制的旧柜子,主席三个,江青两个,还有一个小的,里面装的是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牺牲的毛岸英烈士遗留的衣物。讲到这,吴老眼睛都湿润了,“主席的这个仓库里有好多东西都是从延安那边带过来的,主席穿的大棉袄,一些穿旧了的衣服,换下来的毛巾、袜子、衬衣等。不能再穿的,我们也洗好以后叠放在仓库里。还有些毛衣毛裤之类,进城以后,主席的身体比以前胖了些,穿过的毛衣毛裤就不能穿了。我们就把它拿到毛衣厂去把它放大一点,毛衣改肥改大点,袖子加长一点,裤子再接长一块。现在,我们老百姓都不穿了,毛主席当时就穿那样的衣服。

总之,主席仓库里的东西,第一,没有值钱的;第二,没有任何金银首饰等宝贝;第三,没有一件礼品。主席的仓库就像个旧杂货铺,除了随身穿的换洗衣服外就是用来缝缝补补的东西,就这些主席一件也不让扔,这些都是主席的宝贝。”

管毛主席家的最大难题:钱不够花

有人会想,毛泽东作为开国领袖,他的日常开销还用自己花钱吗,另外个别人造谣说毛泽东的稿费有一亿多。作为毛泽东最后12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在“管”这個家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却是:钱不够花。毛主席的工资级别原来是一级,每月610元。1958年后,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带头将工资降到了三级404.80元。一直到主席临终的时候,都保持这个标准。

“每个月毛主席的工资领回来后,第一项支出就是交党费,主席和江青每人10元,共20元。第二项支出就是全家的房租、水、电、家具租用费、煤气费,一个月的费用是84元左右,冬季还得再交30元的暖气费。第三项支出是吃饭,除了主席自己吃饭外,主席还会在家请客吃饭,最多的是民主人士,像黄炎培、章士钊等,这样的请客都是主席自己掏钱。主席还经常组织晚上开会,会开得晚了,就请大家吃夜宵,也是主席私人掏腰包。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光是花在吃饭上的钱,一般在100元左右。此外,毛主席作为一家之主,还得负担全家上下七八口人的生活。原来一个孩子一个月15元,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到30元,花起来很严格,这个月花多了,要从下个月扣回来。毛主席第四项开支是抽烟喝茶,每个月将近100元左右。他每个月至少喝掉一两斤茶叶,需要花费30多元;每天要抽三包烟左右,一个月下来花费几十元。毛主席到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开会,工作人员都帮他带上茶,没有带茶叶而喝了公家的茶,就记上账,我每隔一段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就会去结一次账,付清茶水费。上行下效,毛主席带头付茶钱,其他领导和工作人员一样,喝一杯茶也要付一毛钱。”

一笔笔公私分明的账算下来,毛主席一家的工资收入已经所剩无几,但这还不是主席经济负担的全部。毛主席是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虽然他成为了一国领袖,但他的不少亲戚一直在韶山务农,生计艰难,主席给予了他们长期资助。此外,他以前的老师、同学、朋友,凡生活有困难的,他也总是及时帮助。

工作中,吴连登学会了精打细算,不仅能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还能“赚”点钱,比如整条鱼买回来,鱼头留下来炖汤,鱼尾就可以卖给大灶,买回来猪肉,猪骨头可以卖出去……在当生活管理员的过程中,他迅速转变角色,从一名服务员的服务者变为管理者,这是对他更难的考验。12年过去了,吴连登始终如一地用他的勤劳和智慧,服务着、管理着第一家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圆满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他也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毛主席的“四菜一汤”

“主席的正餐一般是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菜量都不大,用带盖子的小碗盛,很少浪费。每天的食谱、菜品采购,都由我来定。”因为毛主席一天差不多有20个小时都在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顾及自己想吃什么、要吃什么,所以吴连登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如果主席因为吃不好而生病,我没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毛主席吃饭不讲究,不挑食,但他不吃高贵菜,不吃各种补品,不吃山珍海味。民间流传着“毛泽东爱吃红烧肉”的说法,其实真正的情况是:“爱吃,但不能常吃,我们给主席安排一个月吃两三次。主席平时吃杂粮、青菜比较多,他老人家唯一跟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每天一块烤红薯,一根老玉米,另外有鸡、鱼、肉蛋就可以了,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办的。不是说毛主席—生没有吃过山珍海味,他吃过,比如接见外国友人、民主人士时,把我们最好的菜拿出来去招待,这时候主席才可以尝一尝山珍海味的味道。”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每年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少礼品。不管是外宾送的纪念性礼品,还是国内送的土特产,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贵重礼品一律交公,不宜保存的就送给幼儿园、其他领导人、警卫战士,或拿到机关食堂,个别的送到人民大会堂招待客人。即使湖南家乡人送来的蔬菜、腊鱼、腊肉,由于不便退送,便算清价钱,分文不少地把钱寄去。毛主席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特殊。他同人民一样粮食定量,每月26斤。“但有时延安老百姓给主席送来一些红枣、小米等,毛主席看到后,却久久不愿意离开。他拿起一把来看一看摸一摸,叫厨师做一些给他吃,这是主席对延安人民的一片深情。”

“到了1975年,毛主席身体不好,我心想是不是能拿点燕窝给主席增加些营养,后来找到人民大会堂的领导,发现当年的燕窝尚有7两。经汪东兴批准,打收条取回中南海,每次瞒着毛主席在汤里加一点。毛主席吃了三两多,最后没吃完老人家就离开了我们,吃了这三两多的燕窝,我们没有报告毛主席,他老人家是不知道的。”

猜你喜欢
江青中南海管家
中南海的深情
郁小文的猪管家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
做自己的小管家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
江青破碎的“国服梦”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为江青服务,就是为我服务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江青的年龄以及入党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