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中东铁路 张慧的东北观念

2020-01-13 05:15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张慧赵刚中东

王雅静

作为“中东铁路”第二阶段的一部分,“中东鐵路:张慧”将于12月19日在长征空间呈现。张慧生于齐齐哈尔的铁路职工家庭、少年时曾在哈尔滨学习绘画。对他而言,“中东铁路”是人类在土地上建造和生成物质和文明的典型案例。张慧认为,在曾经毫无现代痕迹的东北大陆上,这种“建造和生成”是基于一张张覆盖着这片土地的“图纸”——随着近现代东北的建设进程,“图纸”上层层叠加了几百年来的各种物的建造和人的生存,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东北的现实。这张图纸偶尔露出的局部或边角,为张慧的绘画语言的最新发展提供了观念上的依据,此次展览展出的17幅绘画作品也是以东北作为观念,经艺术家的绘画逻辑的发展所产生的视觉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项目,“中东铁路”由艺术家张慧于2018年提出,2019年由张慧与赵刚二人共同发起,是两人在各自生命和职业生涯的当下阶段,对自己的故乡以及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美学表达、风土面貌之变迁的回望、调查、思考,以及以绘画为媒介的创作实践。

项目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行走”,两位艺术家启程于2019年7月15日,赵刚骑摩托车从北京出发、至满洲里往东行,张慧坐火车从大连旅顺往西行,双方于9天后在哈尔滨相会,并与一群东北议题的研究者和关心者展开了一系列行走中的研讨。与谈人包括策展人鲁明军、长征计划创始人卢杰、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王绘等,以及作为“中东铁路:行走”的观察者和评论员的长征计划。第二阶段伴随着两位艺术家在行走中和行走后各自的创作展开,其结果便是由长征空间在2020年底呈现的双部曲展览“中东铁路:赵刚”(2020年10月-12月)、“中东铁路:张慧”(2020年12月-2021年2月)以及相关的研讨活动。

中东铁路作为一条具体的铁路线,也是多种文化和力量相遇和流动的前线,影响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看,也在上下几代人的审美经验和集体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纪念碑式的视觉结构。反复出现的符号如李香兰(山口淑子)、现代东北人的集体身影(如牡丹江车站前的人群),探索了历史的复杂性、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使“中东铁路”成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人的集合。而三位空姐、歌唱的厨师以及那几个正在搭建帐篷的人,是典型的张慧图像构建方法论的产物;和张慧绘画中其他那些反复出现、又总是在变化的形象一样,他们从张慧的图像宇宙中生长出来,又参与到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绘画的总体所构成的世界里。

“中东铁路”项目是张慧在人生与创作中反身回望的契机,也是他创作方式、绘画语言以及对图像逻辑的思考和实验的发展、反思与新生。但作为项目的“中东铁路”呈现的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张慧从具体的特例层层推演、倒逼,最终回到常态的内在驱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铁路”不仅存在于张慧的人生历程,也早已内在于他的绘画实践。

Tips

张慧,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并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在早期的探索中,张慧发展出以行为和装置为主的艺术创作,而后也在多媒体和现场戏剧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他是上世纪90年代末“后感性”系列展览的重要参与者,并于2004年组建异象聚小组。从20D6年在长征空间举办的“局部地区”个展开始,张慧转向对绘画语言和图像逻辑的探索,同时又反恩人们认识现实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力求拓展现实事件及其图像背后的结构。

1.长征空间展览现场

2.张慧,《建筑(摩西)》,2020,布面油画,264×204cm

猜你喜欢
张慧赵刚中东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幼儿合作意识培养“进行时”
赵刚作品
心底最大的隐痛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Flux Footprint Climatology Estimated by Three Analytical Models over a Subtropical Coniferous Plantation in Southeast China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聂中东艺术欣赏
手机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