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骨穴的文献研究探微❋

2020-01-14 00:22蒋会茹谢幼专张必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踝针灸

蒋会茹,谢幼专,张必萌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 200011)

绝骨穴又名悬钟、髓会,许多古籍称其为足三阳络,即联络足少阳、太阳、阳明三经,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单穴或配合他穴多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多种疾病,如中风、头疼、痔疮肛瘘、妇女虚劳痛经、小儿疮疡抽风、鼻衄耳鸣等,因此梳理总结该穴的渊源、穴性特点及应用规律十分必要,其对绝骨穴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笔者综合归纳众多中医古籍,分析有关绝骨穴的相关文献记载,现总结如下。

1 穴名渊源及释义

绝骨首见于《灵枢·经脉》:“足少阳胆之脉……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是说腓骨在此凹陷部位,从外踝向上推按,至此似乎中断,故该处称为绝骨之处,是从穴位的解剖位置和取穴特征来论述绝骨。悬钟一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1]”其象形意义表明,该部位如同钟架上悬挂的铜钟,也有学者认为悬钟的钟字繁体与踵字很相似,悬钟本是悬踵,由于后人笔误写为悬钟,刺激该穴后会出现循经感传,有把足跟悬吊起来的感觉,悬钟(踵)本意是经络感传的路径。髓会一名最早见于《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2]”《针灸资生经》中将绝骨作为悬钟别名指出:“悬钟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针六分,留七呼,灸五壮。《千》云、一名绝骨。[3]” 《难经经释·四十五难》:“绝骨,属足少阳,即悬钟穴。[2]”《针方六集》曰:“悬钟二穴,一名绝骨。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是穴”[4], 以上说明古人对绝骨穴进行了深入观察及探索并定义该穴。就髓会绝骨目前存在的一些争议,有学者考证髓会枕骨即髓会为头窍阴穴,因该穴位于头部且解剖表明该穴处分布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耳后神经和耳后动脉,可以治疗因髓海不足引起的脑转耳鸣,由此认为髓会绝骨有待商榷[5]。但笔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查阅分析更倾向于绝骨为髓会,这一争议尚需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2 绝骨穴定位及循经

《灵枢·经脉》中记载胆经循行,提及胆经直下抵绝骨之端。《针灸甲乙经》说明悬钟穴位于足外踝上三寸处,此处可触及动脉搏动,如果按压悬钟穴,可使足背动脉无法触及。解剖学表明,胫前动脉行于小腿部的胫骨外侧面前缘,由此可知悬钟穴位于腓骨前缘。《十四经发挥》曰: “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6]”《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其定位为“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夫”, “一夫”为三寸,与现代悬钟的定位相同[7]。《十四经发挥》曰: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三穴行迢迢……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6]”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多认为悬钟穴应归属足少阳胆经,其定位在小腿外侧,足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处。

3 绝骨穴穴性及作用

绝骨穴的单穴及配穴应用可发挥舒筋活络、疏肝利胆、补肾壮骨、益髓健脑等作用。《针方六集》中记载悬钟为“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4],其为联络足三阳经之意。《幼幼新书· 腹胀第七》曰:“悬钟,足三阳大络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按之”[8],阐明悬钟也就是绝骨是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其归属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筋的关系尤为密切。《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是主骨所生病者。”《素问·痿论》曰:“盖阳明主水谷精微之生成,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而为十二经之长。”《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针灸资生经》中有“髓会绝骨,髓病治此”[3]等记载。《备急千金要方》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7]”脑为髓海,为髓聚之处,肾主藏精,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赖髓养,少阳主骨,诸髓皆属于骨,肝胆相表里,肝肾同源,此为髓会是少阳胆经的绝骨穴奠定了物质基础。《素问·刺疟篇》中记载:“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其血,立已。”从治疗角度表明绝骨为髓会,由此可知绝骨既为足三阳络又为髓会,是依据其归经、定位和穴性特点总结而来,因此绝骨穴具有舒筋活络、疏肝利胆、补肾壮骨、益髓健脑的作用,并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4 绝骨的主治病症

上述可知,绝骨为髓会且联络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因此绝骨对肝、胆、胃、脾、脊柱、脑等多种疾病均有疗效,以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第五版《中华医典》为检索范围,发现绝骨穴单穴治疗病证有 54 种,多穴配伍主治病证 61 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分析相关古代文献可归纳为主要7个部分,以下简要列举。

4.1 绝骨治疗神志方面内科疾病

《针灸大成校释》:“中风风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会、耳前发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9]” 《景岳全书·杂证谟》:“灸手足不遂、偏枯等证:百会、肩髃、曲池、风市、环跳、足三里、绝骨(即悬钟)。[10]” 《古今医统大全》载:“中风手足不遂等证:百会、发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11]”因中风多由于脏腑经络气血亏虚所导致,而绝骨为髓会,脑为髓海,肾藏精生髓,绝骨与肾、脑关系密切,故古代医家选用绝骨穴配伍应用治疗中风,以达到补骨生髓、滋养脏腑经络的功效。

4.2 绝骨治疗脾胃病

《圣济总录·针灸门》曰:“悬钟二穴……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1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膝胻痛,筋挛足不收履,坐不能起。[13]”《医宗金鉴》曰:“主治胃热腹胀,胁痛脚气,脚胫湿痹,浑身瘙痒,趾疼等证。[14]”因绝骨联络胆、胃及膀胱三经,脾胃相表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不能化生精微则肾失所养,该穴疏肝利胆、壮骨益髓的功效使脾肾气血充盛,肝气调达,才不至横逆犯脾,所以绝骨穴可治疗胃热腹满等脾胃病。

4.3 绝骨治疗肢体经络疾病

《针灸大成》载:“百节酸痛:魂门绝骨命门外关。[15]”《针灸神书》中记载:“寒湿香港脚先取血,三里升阴及阴交,加搓绝骨真希妙,后用气下立时消。[16]” 《针灸资生经·腰脚痛》曰:“治冷痹胫膝痛。腰足挛急,足冷气上。不能久立,手足沉重,日觉羸瘦,此名复连病,宜灸悬钟。一灸即愈。[3]”胆经循行于人体侧面,是人体枢纽,古代医家治疗肢体经络疾病时,多选用胆经中绝骨、阳陵泉等穴位舒筋通络、柔筋缓急。绝骨为髓会,补肾壮骨功效甚佳,由于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而出现病症,古代医家常用绝骨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配伍以补脾肾、填精髓,达到濡养筋脉之效。

4.4 绝骨治疗外科疾病

《神灸经纶》曰:“附骨疽生脚外鱼肚上一云环跳穴痛恐生附骨疽也。大陵、悬钟、昆仑、兑疽、生臂上兑肉端。[17]”《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绝骨主风劳身重……绝骨主瘘、马刀掖肿。[7]” 古代医家多用该穴治疗疮疡、肛肠等外科疾病。

4.5 绝骨治疗妇科疾病

《医学纲目》云:“妇人四旬,小产成病,百节痛,无常处,卧床不起,八字(五分),环跳(四寸半),五枢(三寸半),曲池、液门(各寸半),绝骨(二寸半)。[18]”妇人因经带胎产多气血亏虚,绝骨有疏肝利胆、壮骨生髓的作用,对治疗经带胎产中的杂病有重要意义。

4.6 绝骨治疗儿科疾病

《圣济总录·治小儿诸疾灸刺法》曰:“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12]”《针灸聚英·杂病十一穴歌》记载:“遍身生疮曲池穴,合谷三里绝骨良。[19]” 治疗儿科疾病的记载多为小儿疮疡、小儿腹满不能食,其他儿科杂病的记载不多见。

4.7 绝骨治疗五官科疾病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记载:“鼻衄:上星(灸二七壮)、绝骨、囟会。[20]”在古籍中该部分的记载较少见。

5 刺法、灸法及禁忌

《针灸甲乙经》曰:“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壮。[1]”《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记载:“横针二分半。[20]”《针灸聚英》曰:“斜入针二寸许。”现代临床多直刺五分至八分,艾灸20 min左右。《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绝骨穴刺灸禁忌内容:“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胆窍、丘墟、趺阳、绝骨、外丘、阳陵泉等穴是也)。[7]”穴位的治疗作用与进针方向和针刺方法密切相关,该穴针尖与皮肤垂直进针并施以捻转提插手法,主要治疗高血压等;向外踝方向斜刺,让针感沿足少阳经下行走至足外踝部,主要治疗足内翻、足外翻、足下垂合并足内翻等;向上斜刺并不断地捻转运针,主要治疗半身不遂、颈项强痛、中风、坐骨神经痛、痿证等[21]。

综上所述,绝骨穴的定位归经及穴位特性决定了主治病证的广泛性。现代研究表明,绝骨穴可以改善脑部供血状态,因此针刺绝骨穴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该病患者气血虚损,绝骨可滋养髓海、舒筋活络以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有学者研究针刺绝骨、足三里,可使血管壁的机能、血管阻力及血管弹性得到改善,从而影响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改善大脑的缺血状态。同时,针刺绝骨、足三里穴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利于该病患者的恢复,其治疗效应可能与针刺绝骨能改善脑血管功能、维持和促进脑循环的平衡及侧支循环供血有关[22]。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在古代文献中追根溯源,因此无论是为了传承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还是为探索穴位实质的奥秘,都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古代文献。本文只是从古代文献的角度对绝骨穴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同仁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外踝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Trimed钩钢板固定外踝骨折
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皮瓣修复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以踝周知名分支血管为蒂低位逆行岛状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前中足软组织缺损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