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症的进展※

2020-01-14 20:56王莎莎李延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6期
关键词:攒竹雷火泪液

王莎莎,王 晶,李延萍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记载了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干眼症属中医“干涩昏花症”“白涩症”“神水将枯”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言:“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其液竭者,则目涩。”《审视瑶函》言:“因劳瞻竭视,过虑多思,耽酒恣燥之人,不忌房事,致伤神水,目必有此症。”《证治准绳》言:“视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治之缓失,则神膏干涩,神膏干涩则瞳神危矣。”指出干眼症的发病与津液亏损、泪液不足有关。该病病因病机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伏于肺脾所致;或饮食不节,偏嗜烟酒及辛辣导致脾胃蕴热,阻碍清气上升滋养目窍;或肺阴不足,津液耗损,目失濡润;或肝肾亏损,津血不足,目窍失养[5]。中医药可有效治疗干眼症,除内服中药外,还有很多中医外治法亦具有明确的疗效,且临床操作方便,利于临床运用[6]。

1 针灸治疗干眼症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灵枢·口问》言:“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指出眼与经络有着密切联系。可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改善眼周血液循环,调节经气,平衡阴阳,不仅能改善眼部营养状况,亦可增加泪液分泌,缓解干眼症状。针灸分为针刺治疗及灸法。①针刺疗法。周璇等[7]运用针刺治疗阴虚湿热型干眼症,穴位选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太阳、百会、风池为主,根据情况可配伍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眼周穴位不提插捻转,曲池行捻转泻法,足三里行捻转补法,其余穴位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薛研等[8]运用“进火补”针法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主穴选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配穴选膻中、三阴交、太溪、太冲。“进火补”针法即针刺得气后,令患者口中呼气,随其呼气用指切速刺法,将针刺入1分,候到感应,则用针尖牵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地急(重)插慢(轻)提3次,每进针1分,按上述方法连续操作3次,使热感放发散、传导。如无热感则令患者做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3次,或加刮法使针尖颤动而催其气至,治疗总有效率为92.90%。

针灸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人工泪液,主穴多取睛明、攒竹、太阳、四白、合谷、三阴交;远端取穴多选合谷、三阴交、风池;局部取穴常见肝肾阴亏型,常用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等。治疗手法多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20~30 min。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每日隔1次最为多见[9]。李镜等[10]整理归纳近几年干眼症相关文献,显示睛明用穴频次最高。《针灸甲乙经》言:“睛明,一名泪孔,在目内眦外,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临床多选用睛明穴作为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主穴。此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和眼周腧穴攒竹、太阳、丝竹空等也为常用穴。②雷火灸法。雷火灸用于眼部,能加快眼部的新陈代谢和各腺体分泌功能,雷火灸中的药物经眼表渗透到眼周围的腧穴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眼部气血,减轻眼表损害程度,改善干眼症状,疗效良好。鞠胜[11]采用雷火灸治疗干眼症,要求艾条火头需距离皮肤2~3 cm处悬灸,先通过闭目灸(平行移动,灸双眼6 min,以皮肤微微红为度),再行睁眼灸(围绕眼睛慢慢旋转灸条2 min,眼球随之转动),再点眼穴(闭目,灸条火头距离眼周睛明、攒竹等穴位1~2 cm处,各啄点15下),换灸耳穴(对准外耳郭旋转灸,每穴各1~2 min,皮肤微红后,采用雀啄灸耳垂30 s);反复操作,每次共灸疗15~25 min,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陈陆泉[12]运用雷火灸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症,主要取攒竹、鱼腰、瞳子髎、太阳、四白、睛明、耳门、翳风、合谷;先回旋灸额头,左右往复,直至额头皮肤微红为度;然后患者闭目,分别对双眼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灸;后艾条由远及近,分别对双眼的眼周诸穴进行雀啄灸;后患者再睁开眼,艾条围绕双眼做回旋灸,眼球随艾条转动;最后回旋灸双耳耳郭,并对耳门、翳风、耳垂及双手合谷进行雀啄灸,以此反复,整个灸疗过程约2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效良好。赵磊等[13]对眼周穴位行雷火灸治疗干眼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眼周穴位雷火灸可有效改善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及泪膜破裂时间,安全性高。

2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将中药通过超声雾化、熏蒸、离子导入等方式,直接作用于眼局部,能更快地提高血液循环和眼部的分泌功能。季玉玲[14]运用中药(菊花5 g,金银花5 g,麦冬5 g,密蒙花5 g,薄荷5 g,枸杞子10 g)超声雾化熏眼治疗干眼症,总有效率为92.86%。童毅等[15]运用滋阴润目方(石斛、沙参、白芍各10 g,麦冬15 g,冰片1 g)雾化治疗干眼症,治疗有效率为92.00%。巴景斌等[16]运用中药(沙参5 g,柴胡5 g,白芷3 g,枸杞子3 g,防风3 g,菊花2 g,桑叶2 g)超声雾化治疗干眼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李民坚[17]采用中药外熏方(野菊花6 g,秦皮6 g,黄柏6 g,薄荷6 g,桑叶6 g,红花6 g)治疗干眼症,用中药罐水煎,趁热用厚纸筒一端罩住药罐,另一端对准患眼,熏蒸眼部,每日2次,每次15 min,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3%。陈来华[18]运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干眼症,自制中药外熏方(密蒙花、野菊花、刺蒺藜、红花、秦皮、桑叶、薄荷)的热气熏蒸眼部,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滴眼液滴眼。覃艳莉等[19]将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在增加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稳定性,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黎琴等[20]采用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将浸有润珠舒目方(密蒙花、松花粉、麦冬、枸杞子、菊花、石斛、丹参、木贼)的5 cm×7 cm医用消毒纱布置于患眼,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置于合谷(左右手交替),多功能低频电子治疗仪电压设置0.3~0.5 V,电流强度设置0.2~0.7 m A,调节档次以患者耐受量为宜,每次离子导入时间为30 min,正负极隔日使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史薇等[21]采用加减逍遥散方(当归40 g,白芍50 g,牡丹皮30 g,柴胡30 g,茯苓50 g,白术40 g,党参片40 g,炙甘草30 g,栀子30 g,菊花30 g,薄荷30 g,密蒙花30 g)离子导入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的干眼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

3 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

刘玲等[22]对比多种方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人工泪液点眼联合氧雾化眼和中药内服)疗效优于氧雾化组(人工泪液点眼联合氧雾化眼)、中药组及人工泪液组。张娟等[23]运用针刺联合中药凉雾熏眼治疗中重度干眼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李妍等[24]运用针刺法联合养阴润目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3.30%。吕婵等[25]运用中药热敷联合雷火灸,并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干眼症,治疗有效率为95.70%。赵蒙蒙等[26]运用中医五联疗法治疗干眼症,“五联疗法”包括专方内治,配合针刺、穴位注射、离子导入及超声雾化熏眼外治,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综上,中医外治法被广泛运用于干眼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综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猜你喜欢
攒竹雷火泪液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掐攒竹止打嗝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掐攒竹止打嗝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